APP下载

基于文化建设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2019-11-22苟文芳

甘肃教育 2019年19期
关键词:课堂建构文化建设小学语文

苟文芳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建构;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9—0143—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文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文化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构建高质量的课堂文化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通过文化建设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知道文化背后的内涵,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开展教学的要求,而且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分析了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课堂,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構建和谐的课堂文化

无痕教学,主要指的是学生自我升华以及自我品味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良好和谐的课堂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谐的课堂文化更能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有感触,从而释放自身学习的潜能,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课堂文化越和谐,就越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一本女孩子必读的书》后,教师可以通过围绕“必读”二字要求学生去思考:这本书有什么样的神奇之处,为什么说是女孩子必读?男孩子能不能读?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书籍中找到相应的答案,从而有利于他们归纳以及强化知识的运用。如此,课堂就变成了学生不断进步、积极思考的课堂。最后教师再结合学生认知的不同,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得到更多实践的机会。

二、基于文化建设下的多媒体教学

基于文化建设下的现代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将多媒体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活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从而使得课堂更具吸引力。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应不断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的定位,这样就更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到课文背后的内涵,从而理解并且掌握语文学科的核心知识。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时,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穿插圆明园的图片、简短视频等开展教学,学生就能更好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基于文化建设下的课堂活动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在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他们有更多的学习支配权。为此,教师在文化建设的背景下应该以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揣摩人物的内心,聆听人物的心声,从而愉快地学习语文学科,这样一来就能够为课堂增添无限精彩。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时,不妨给学生更多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分别扮演作者、作者的父亲、消防队长、警察等,然后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走出静态文字解读,从而真正体现他们的思想。有的学生模仿作者,表现出了勇敢;有的则表现了坚定;有的则表现了童真等,这样一来就会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机会,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

四、基于文化建设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基于文化建设下,语文课堂的构建还应该尊重学生个性,重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这对于落实新课程标准,实现无痕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时,文章中描写海水的这一段: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然后教师问学生,假如将这段话浓缩成一个词,选哪个词比较好?这时学生回答:五光十色。又有的学生说:表示颜色的词语还有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等,那么课文上为什么用五光十色,而不是用其他词语,用这个词好在哪里?经过教师的引导,有的学生抢着说:“水是有光的,能够反射太阳的光,所以不能换。”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处理得非常巧妙,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让学生理解五光十色的妙用。通过学生抒发己见,学生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课堂表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课堂建构文化建设小学语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情感与生态的有效性探索
依托“概念认知”过程构建“数学内涵”课堂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