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9-11-22冯冠英

甘肃教育 2019年19期
关键词:备课因材施教体育教学

冯冠英

【關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运动习惯;备课;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9—0095—01

一、要精心备好每节课,力求周全充分

认真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一是体育课备课时,要务必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备课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还要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促进学生各机能的全面发展。二是集体备课可以提升教学水平。集体备课时教师可以在室内,可以在操场,也可以在体育器械旁,共同探讨教材教法,集思广益,互通有无。三是备课中要加入游戏元素。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将授课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还要精心编排游戏,把老游戏推陈出新玩出新花样,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四是要坚持把安全教育和常规教育等贯穿始终。在备课时要渗透到位,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教授运动安全、运动防护等相关知识。五是备课时要尽可能考虑周全。如可以备几节体育理论课,如遇雨雪天不适合在户外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在室内向学生集中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

二、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充分了解学生是上好课和完成教学目标及任务的基础。对任教的班级,教师应该详细了解该班的人数、男女生人数、城乡学生数、以往体育获奖情况等;同时还要通过调查问询了解清楚学生的体质情况,搞清楚学生有无异常体质、特殊病情等;还要通过谈话初步掌握学生的体育特长、运动爱好、性格特点等等,并将平时上课表现、运动成绩等记录在案,做到心中有数。例如有一些学生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小毛病不断、体弱多病,因为体质原因,经常缺课请假,或是因为身体上能力限制很难达到体育考核的要求;还有一些学生由于个性原因对体育运动不积极,以致达不到体育考核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面对和重视这几类群体:首先,要注意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教师的表扬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增强自信心,并促使其将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迁移到学习中。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树立起自我激励的自尊与自信。其次,要利用集体项目,帮助学生表现自身价值,消除他们的孤独和自卑感。再次,要运用竞争项目帮助小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增强其上进心。

三、要培养学生运动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就要教授给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崇尚体育科学,帮助学生端正运动科学理念。要让学生知道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讲科学,方法不对,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掌握身体锻炼的一些卫生常识,知晓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再者,要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防止运动过量和锻炼过度。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二是要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伟人、名家爱好科学锻炼身体的故事,正向激励学生。毛泽东主席从学生时代开始就非常重视锻炼身体,一辈子坚持锻炼身体,坚持冷水浴,爱好游泳等体育活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三是通过让学生观看竞技类体育赛事来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可组织学生观看亚运会、奥运会、世乒赛、CBA联赛、排球赛、足球赛等赛事或者实况转播,让学生在观看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以及参赛者充沛的体力和高超的技艺中感受运动之美,萌发比学之心,感受运动健儿为国争光的豪情壮志,激起体育兴趣。四是运动习惯的培养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教与学的需要来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还要制订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运动前应该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

编辑:陈富祥

猜你喜欢

备课因材施教体育教学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