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刃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武警战士下腰痛90 例临床观察

2019-11-22聂善化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毫针筋膜针刺

徐 涛,郝 俊,聂善化

武警部队官兵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保卫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责任,是国家人民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武警官兵近年来训练强度的不断增加,训练性下腰痛的发生日益增多。主要以腰、臀、骶部疼痛、活动受限为表现,疼痛甚者可放射至下肢。其发病率高、缠绵难愈,严重影响部队日常训练和任务效率[1]。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康复理疗科应用刃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对该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03至2019-02期间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康复理疗科收治的训练性下腰痛门诊患者,共计180例。全部为男性,年龄为18~35周岁,病程2~3个月。按就诊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0例,平均年龄(26.1± 1.4) 岁, 体 重(64.0±6.1)kg, 身 高(171.6±2.1)cm, 平均病程2个月;对照组90例,平均年龄(25.8±1.5)岁,体重(65.1±6.7)kg,身高(172.4±3.0)cm,平均病程2.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参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2]训练性下腰痛诊断标准;(2)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近期未接受其它治疗;(3)自愿接受针灸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心、脑血管、肾脏系统方面疾病;(2)经X线、CT 或 MRI 等影像专科检查,排除骨折、腰椎间盘突出、脊椎滑脱、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结核及其他椎管内病变;(3)抗链“O”、R F 检验均为阴性。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 患者俯卧位,触诊其主要疼痛部位及周围区域,准确定位触发点,用记号笔标注。肌筋膜触发点具有以下临床特点:(1)触及局部条索状结节;(2)用力按压可引起局部或远处牵涉痛;(3)针刺时会引起肌肉收缩和抽搐反应[3]。皮肤消毒后,选用0.4×75 mm规格刃针,垂直或斜刺于标记处皮肤快速浅刺。右手持针,左手置于触发点上方,仔细感受其异常状态,如条索状物、细小结节,甚至是局部微小肌张力变化等来引导右手进针方位。一旦刺中触发点后,针下可有沉紧、粘滞感,并伴有“沙沙”样切割声。以此为中心,做小范围合谷刺,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感到针下阻力变小,或“沙沙”声变轻,并且肌肉再无明显跳动时出针,按压止血即完成一次治疗。3 d/次,5次为一治疗周期。

1.3.2 对照组 采用普通毫针针刺,选取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秩边、委中等穴,皮肤消毒后使用规格0.3× 75 mm毫针针刺,直刺环跳2.5寸,余穴刺入1寸,酸胀得气后,辅以电针刺激,每次25~30 min,3次/周。

1.4 疗效评定

1.4.1 观察指标 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4]。0分为无痛;<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疼痛较重,可忍受;7~10分为疼痛难忍,影响饮食起居。患者根据疼痛程度标注打分,分别在整个疗程前后评分。

1.4.2 疗效标准评价 依照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中的腰痛疗效标准。腰腿疼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工作生活无影响为治愈,腰腿疼减轻或基本消失、腰部活动度改善、可基本恢复正常工作生活为有效,症状、体征无改变甚至加重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SP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70,P<0.001),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同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注: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

?

3 讨 论

训练性下腰痛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主要以软组织的应力异常改变而导致的结构功能紊乱为病理基础,潜在因素多为骨关节和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武警战士的平时训练主要以擒拿格斗、器械力量训练、倒功等训练为主,身体负荷大,持续时间长。下背、腰、骶、臀以及腹部的肌肉长时间紧张,持续屈伸、扭转,处于过度使用状态,易引起疲劳性损伤[6]。1942年美国医生Janet Travell提出触发点理论[7],随着对其生理机制的不断研究,该理论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治疗,尤其是处理常见急慢性损伤以及关节功能障碍等问题,具有独特和显著优势。并且基于该理论的治疗措施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极小、低复发率、高效彻底和康复治疗周期短的特点。因此,欧美国家治疗师已将其广泛应用于缓解骨骼肌疼痛、运动功能障碍及运动疲劳[8-10]。

肌筋膜触发点可以存在于任意一块骨骼肌上,呈单发或多发性。平时以潜伏状态存在,一旦受到创伤、疲劳、寒凉等刺激,就会激活为触发点。表现为条索状物、结节点,有牵涉痛和刺激后抽搐反应。使用针灸针或注射针头仅能刺激触发点,不能很好地破坏它,进而异常的应力也不能得到消除;而小针刀疗法对操作者经验与专业知识要求较高,部分施术患者痛感较强,也需要以局部麻醉辅助。如若施治不当,容易引起创口感染,损伤神经或肌腱。对于锋利的刀具和创口相对较大的治疗,患者易产生畏惧感。故较难在基层部队中广泛使用。刃针是田纪钧教授总结前人经验并改良创新的一种特殊针具[11]。其尖端带刃,宽约0.4 mm,规格与毫针相仿。可如毫针般灵活点刺,产生穴位刺激效应,通经活络、宣导卫气,调节局部或整体病理状态,且不易损伤经络和血管神经。类似小针刀的刃口,可以切割、松解挛缩、粘连组织,释放筋膜张力,降低患肌压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刃针相关针法主要从病变局域入手,以找寻周围筋膜结点、紧张点为治疗点,不用记忆过多穴位,掌握经络和肌肉走向即可, 更易于广大部队基层医生掌握,且具备安全高效、操作快捷的特点。

综上,刃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在治疗原理方面具有可靠的理论支持,在本文临床案例应用中也取得了较好效疗;且针对性强、安全易行,适合广泛应用。有利于军队医疗工作者不断开拓创新诊疗思路和治疗手段,更好地服务于广大部队官兵,为我国的强军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毫针筋膜针刺
清明的雨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锋勾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2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