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深化淮台经济融合发展研究

2019-11-22李星彤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台资淮安市台商

李星彤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在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中,淮安市注重加强淮台交流合作,以建设国家级台资示范区为主线,加速集聚台资产业,加快打造台资高地,台资示范区的建设成效明显。自2012 年首次进入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极力推荐城市”以来,淮安市已连续7 年获此殊荣,且位次不断前移,2018 年排名第13位,创历年排名新高。“101 服务”、“台商论坛”等品牌活动在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据淮安市2017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市台资项目共计1275 个,其中工业制造业占70%以上。总投资达1000 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共计317 个,总投资达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已达17 个。项目投资总额为181.5 亿美元,协议台资金额为93.2 亿美元,到账台资金额为58.4亿美元。台资产业集聚新高地建设不断向前迈进,已成为大陆台资集聚增长最快的地域之一。

1 淮安市服务台资企业的发展经验

淮安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扩大开放的重要战略目标中将发展台资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以台资产业集聚和服务“全国先进、全省领先、特色显著”为目标,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千家台企落户、千亿产值贡献、千名台商汇聚”的良好态势。

1.1 制定有效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对台经济工作

淮安市强化政策支持,助力台资发展。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1]明确提出鼓励引导台资企业向淮安转移集聚。淮安市政府积极落实省政府文件精神,成立市台资高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市各涉台部门参加,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发展和台商服务工作办公室,具体任务分解到各县、区以及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等十多个部门,齐抓共管、齐推共进。先后出台《台资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意见》和《台资示范区建设工作行动方案》,明确了淮台产业合作方向及推动台企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为进一步促进经贸合作、推动台胞创业、优化台商服务、深化淮台交流,出台《关于促进淮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施办法》,推出58 条举措,以建设国家级台资示范区为主线,建立健全示范区建设绩效考核机制,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示范区建设,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淮台经济高质量发展。

1.2 结合区域经济特色,扩大重点产业集聚

全面加强对台经贸交流合作,集聚台资企业、发展对台经济是淮安市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目标。已初步形成“4+2”工业优势特色产业、“4+1”现代农业聚焦、“4+3”特色服务业等特色品牌。在盐化工新材料领域有总投资15 亿美元的实联化工领军企业;在电子信息领域有总投资22 亿美元的富士康科技城、总投资5 亿美元的明基达方电子等领军企业;在新能源领域有总投资10 亿美元的敏实电动汽车等企业;在食品领域有总投资5 亿美元的旺旺食品企业。在促进全市向产业集聚化、高端化发展的进程中,这些重点台资名企是淮安新兴支柱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淮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

淮安市“4+2”现代工业体系包括盐化工新材料、特钢、电子信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实联化工、富士康等支柱企业的落户,带动了一批配套企业落户淮安,又逐渐构成了产业链乃至产业集群,促进盐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从低端初级加工向高端技术延伸,从规模发展到转型升级。在服务业方面,为吸引台资金融机构落户,淮安市加快推进淮安金融中心建设;为促进旅游业发展,打造台湾地区风情特色小镇;以跨境电商促进淮台产业深化合作,争创全国跨境电商示范集聚区;支持台企发展健康和文创产业。在现代农业方面,以两个国家级园区淮阴国家农业科技园、洪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依托,高水平建设淮阴台湾地区农民创业园[2]。在2018 年淮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1+4”台资产业发展工程,深化淮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密切与昆山台资经济协作,促进淮台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1.3 强化平台承载建设,打造对台特色品牌

淮安地处长三角经济区,除具备该区域的成本洼地优势,更为重要的因素是该市一贯重视推动台商载体建设、服务品牌建设,竭力培育台资产业,优化升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台湾地区农民创业园[3]、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大学科技园、软件园等7 个国家级开放平台,积极推进台资承接载体建设。加快7 个省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12 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力度,有力地提升载体配套功能。将高校、研发机构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吸引至科教产业园,打造“智慧产业谷”,为台湾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进驻淮安提供配套,形成人才集聚新磁场。此外,让台商100%满意,并送上一份惊喜的“101%服务”品牌,提升了淮安在区域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淮安的“10l%服务”是当局在理念、机制、管理方面的创新,即具体在政策落实、履行行政职能、合法诉求、服务承诺等方面为台商做好服务,在优化台商投资环境、台资企业集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坚持走高端化、精品化路线。“台商论坛”是继“海峡论坛”“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之后两岸重要的交流平台,目前也是全国唯一以台商命名的论坛。自2006 年举办第一届“台商论坛”至今,淮安连续举办十二届,累计批准台商项目1200 多家,总投资120 多亿美元。另外,淮安市注重巩固与台湾地区媒体合作,以拍摄专题片、专访实录、专版刊登等多种形式加大在台湾地区对淮安的推介与报道,展示该市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对台资企业的新政策、新举措。除了在台湾地区推广,还邀请台湾地区媒体来淮采访,拍摄全市台资建设现状等相关宣传片。

2 淮安市台商投资企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台商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投资形式单一

2017 年,淮安市拥有台商投资企业法人单位共计858 个,比2016 年净增372 个,增长76.5%;从登记注册类型来看,2017 年我市台商投资企业以台商独资为主,有634 个,占投资企业的70.7%;台商合资占投资企业比重为25.6%;其他投资形式企业仅占企业比重为3.7%。由于激烈市场环境,为保持竞争优势,加强对技术的控制,提高运营效率、市场决策和反应速度,外来投资尽可能减少合资而以独资为主,淮安市台商企业同样存在投资形式单一的现象,亟待探索与台商投资企业多种合作经营方式。

2.2 引台投资传统优势淡化,现代服务业匮乏

据淮安市统计局2017 年台商投资企业分专业统计数据来看(见表1),2017 年台商投资企业以第二产业企业为主,共聚集了469 个台商投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54.6%。 淮安市台商投资企业行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其中,制造业占比最大,占全部企业的45.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1.3%;金融业占1.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0.5%;教育机构占0.2%;生产、生活领域比重不大。从从业人数来看,淮安市台商投资企业规模仍旧偏小,50 人以下的台商占全市台商投资企业比重为74.8%;300 人以上企业仅占6.5%。淮安市仍以强调劳动力工资低、土地便宜外加税收优惠等传统要素作为吸引台企制造业尤其是大项目的主要手段。“逐利而居”,哪里劳动力和土地便宜,就迁往哪里,是传统要素吸引投资的特点[4]。而高科技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对市场规模、人才、资讯、物流、知识等高级要素更加关注,创造的价值更多,淮安市作为中小城市在该方面不占优势,台商投资项目相对较少。所以,淮安市亟待加强在金融、科技服务、教育、文化体育娱乐业等产业上吸引台商投资的力度。

表1 淮安台商投资企业分专业情况表

2.3 台商企业产业集群化明显,转型升级有待加强

淮安台资企业已有的台玻、富士康、敏实集团、江兴(淮安)汽车尽管拥有着较高的技术水平,但母公司掌握其核心技术,其研发的部门并不在淮安,在淮安的子公司仍然属于单纯的低技术含量的生产制造企业,对于研发创新的投入力度不高,带动本地企业的研发作用并不强,未在技术、研发提升等方面带来示范效应,直接影响淮安产业链条向高端化的转型。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市场是方向,企业是主体,需要外因和内因相互促进。不同产业类别的台资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变革进程中由于其周期、成本各不相同,市场冲击的强弱程度不一,劳动密集型、低端出口的产业面临的冲击最大,该类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将面临发展的阵痛。

3 持续深化淮台经济融合发展研究的路径

3.1 强化对台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台企快速发展

集中瞄准台湾地区大财团和上市公司,对台招商重点转移到招大引强上。收集这些公司的相关信息,了解其发展方向,凭借淮安市身处长三角地区的人才优势,支持与境外合作科研项目,扩展意愿,促进大企业来淮投资。以每年台商论坛为模版,多举办投资环境推介活动,有条件可以赴台举办投资推荐会,凭借淮安市悠久的文化底蕴,促进双方文化创意、旅游业融合发展。针对目前淮安市多数台湾企业规模偏小等问题,应充分调研,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给予相关企业支持,配合以财税优惠政策、土地政策,积极引导,着力支持现有台湾投资企业快速发展。引导规模小的企业与大企业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及先进工艺和投资,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同时在专业人才提供、企业与高校合作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联系高校主动与企业对接,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切实提高现有台湾投资企业运行质量,不断扩大现有企业规模。

3.2 转变传统要素互补,创新发展互助合作

在促进淮台经济融合发展方面,随着原有以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为互补合作的模式趋于消失,转而向以依靠创新和科技进步开展互助合作。技术进步对于经济的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采取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完全内生化,是推动经济不断增长的不竭动力。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国际贸易已经由比较成本或资源优势转向人力或技术资本优势,加速人力资本、知识和先进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产生“外溢效应”。 知识、人力资本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台湾地区在人力资本、科学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淮台之间可以通过人才合作、科技交流等方式,以创新发展为方向,使人才、知识和技术相对自由流动,投资刺激知识的积累,而知识的积累又反过来促进投资,从而实现双方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侧重产业链深度对接,需对淮安台商投资占比最大的制造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台商投资的动因、规模、区域及影响因素等,找出每一环节的龙头企业,研究其在内地的投资情况,再结合淮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引进本地需要的产业链龙头企业。淮安市在电子科技产业上缺乏大型龙头企业,以淮安市富士康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为例,属于该产业在中下游的代工企业,而位于该产业链的上游企业比较少,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有差距,竞争力方面不尽如人意。有必要引进台湾地区的研发团队、研发中心,在价值链的高端展开合作,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

3.3 稳定现有产业合作,开拓现代服务业合作

淮台目前的产业合作领域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而在生产、生活、信息、软件等现代服务业合作相对较少。当前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处于新的历史时期,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引发了新一轮产业变革,淮台产业合作应顺势而为,加强在新材料产业、生物与新医药、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大陆经济目前正在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台湾地区现代服务业在历经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其服务质量、专业素养等相较内地业态水平更高、更成熟、更完备,但面临台湾地区市场饱和、成长空间受限等问题。因此,淮台经济应进一步推动在诸如金融、医疗、养老、高端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

4 结语

淮安在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的同时,围绕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聚焦重点产业、突出重点区域、瞄准重点企业,以国家级台资集聚示范区建设为主线,推动台资集聚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台资淮安市台商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台商马景鹏的“老家”情怀
在溧台商讲述创业故事——溧水,一片值得台商扎根发展的土地
台商吕孟哲的剑胆琴心
台资企业涌入大陆上市
从“台资”到“台智”
台资升级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上海联新:台资的连锁梦
那些感動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