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交稻与糯稻间作栽培增产技术

2019-11-21刘光顺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杂交稻间作栽培技术

刘光顺

摘 要 本文根据生物多样栽培原理,利用主栽品种与间作品种间生物多样性互利关系抑制病虫危害。据病害生态原理,按照杂交稻和糯稻不同品种、不同熟期、不同株高的特点,进行合理配置,使日照等自然资源得到多层次充分利用,从而增加光合面积和光合产物的积累,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而且间栽糯稻稻瘟病受到明显控制,大大减轻了病害损失,是实现增产增收的一种新的稻田种植方式,其基本思路是在不影响杂交稻产量的前提下,进行间作栽培。

关键词 杂交稻;糯稻;间作;栽培技术

水稻是板桥镇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9307亩,占粮食播种面积30%,总产量540万公斤,占全年粮食总产40%。糯稻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人民生活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板桥镇九十年代初期,杂交水稻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籼稻产量大幅度提高,而糯稻生产却相对落后,一是品种老化,多为常规品种,虽然品质较优,但杆高、抗性较差,二是栽培技术落后,生产上均以单作方式栽培,易于倒状,特别是近10年来水稻稻瘟病危害呈加重发展趋势,糯稻亩产常年维持在380公斤左右,导致经济效益不高,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目前糯稻种植面积不足100亩,难以满足板桥镇人民群众对糯稻的需求。而且每年因防治稻瘟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污染农业生产环境和粮食产品,影响生态平衡。为了减轻稻瘟病对糯稻危害,增加糯稻产量,自2004年,板桥镇水稻生产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契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大力推广杂交稻与糯稻间作栽培技术,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防控稻瘟病,实行杂交稻与糯稻间作栽培,全镇推广面积达4500亩,杂交稻平均亩产579公斤,糯稻平均亩产48公斤,杂、糯间栽合计平均亩产627公斤。2018年玉马小寨推广杂交稻与糯稻间作栽培面积500亩,杂交稻平均亩产610公斤,糯稻平均亩产52公斤,比单种杂交稻亩增产糯稻52公斤,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增加纯收入100元左右。生产实践证明:杂、糯间栽增产技术能实现稻田立体种植,内涵延伸耕地面积,提高稻田温光利用率,有效控防稻瘟病,控防效果达到70%,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增加糯米在我镇的有效供给。

杂交稻与糯稻间作栽培技术的关键在于同季田巧妙利用时空,一是杂、糯稻成熟的时间差(7—10天),二是杂、糯稻茎杆高矮差(15—20cm),合理利用光热水气土肥资源,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种植效益。

1 选用高产良种,搞好品种搭配

良种是高产的基础,合理的品种搭配是多样性栽培技术成功的关键,以稳定杂交稻高产为前提,一般选用岗优725、Ⅱ优838、Ⅱ优46等品质优、丰产性好、抗性强、生育期中熟或中熟偏迟品种;糯稻品种要突出“一高一短”即宜选用比杂交稻杆高15cm或20cm,生育期短7—10天,谷粒浑圆,枝链淀粉含量高,分蘖力强,早生快发,茎杆圆状,抗倒伏的品种,如:背子糯、大白糯等,间作种植后,可形成明显的茎杆高矮差,成熟时间差的层次结构,提高光合利用率,达到共生单收目的。

2 适时育秧

杂、糯品种做到适时播种,同步播种、同期移栽,可使苗期长势一致,生长均衡,以保证糯稻比杂交稻提早7—10天左右成熟,避免混杂,为杂交稻后期生长提供良好环境条件,提高杂交稻结实率。糯稻提早播种,除会造成长龄秧外,还会造成移栽时,秧苗高于杂交稻,而对主栽品种荫蔽较重,不利于杂交稻高产,糯稻播种过迟,移栽时苗小而弱,容易受主栽品种荫蔽,营养生长差,分蘖少,形成穗数少,粒数少,产量低,不利于糯稻高产,育秧以两段育秧为宜,实行分开育秧。一般按1.25公斤/亩杂交稻种和0.25公斤/亩糯稻种育足秧苗,糯稻易感病,育秧前要做好种子消毒,育秧期间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3 精细整地,科学施肥

耙田要求田平泥细,施肥则坚持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量化肥。一般每亩用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氮肥20—3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钾肥20公斤。施肥采用底追一道清的施肥方法,配以少量追肥,一般底肥占70%,追肥20%,二次追肥10%。

4 规范栽培,合理密植

杂、糯间栽品种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种植密度是否合理,糯稻间作密度过稀,虽不影响杂交稻产量,但不能实现本身产量提高,糯稻种植密度过大,虽本身产量增加了,但杂交稻单产受到影响。

4.1 根据板桥镇农技站多年试验结果:采用杂、糯间栽技术,糯稻每亩1200丛左右,每丛栽双株,每株带蘖3—4个,基本苗7000—9000苗;杂交稻亩栽1.6万丛左右,每亩水稻总丛数控制在1.7—1.8万丛之间,既不影响杂交稻产量,又可获得较高单产的糯稻,是较为合理的间作群体结构。

4.2 坚持杂交稻和糯稻同时下田种植,栽前做好三环唑浸秧处理,做到带药移栽,能有效防治病虫害。杂交稻实行宽窄行定向移栽,17(17+34)厘米规格,亩栽1.6万丛左右,每丛栽双株,四周及每间隔3个宽行栽一行糯稻,亩栽糯稻1200丛左右,每丛栽3—4苗。

4.3 抛栽田块,每隔3.3米留一行,行宽33厘米,行内间栽糯稻,丛距25厘米,亩栽糯稻1200丛左右,先栽糯稻后抛杂交稻。

5 加强田间管理

5.1 杂糯间栽水稻田,叶面积系数高于净作杂交稻或净作糯稻,因而加强水份管理,控制水稻无效分蘖,达到适宜的叶面积系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并对减轻紋枯病危害有积极作用,因此要坚持浅水栽秧,薄水分蘖,深水控蘖,湿润灌浆,并施好分蘖肥,提高分蘖成穗率。

5.2 田间出草主要是防止野稗子、野慈姑、鸭舌草等杂草,一般选用野老200克/亩或扑草净200克/亩拌泥,在大田移栽后7天以内均匀撒在田内,才能有效控制杂草种子萌发。

6 综合防治病虫害

要重点加强对稻瘟病、稻飞虱、纹枯病、螟虫等病虫害的防治,由于糯稻对稻瘟病抗性弱,间作田中,糯稻易成为稻瘟病的病源,所以必须重点防治,对杂交稻和糯稻应把好播种前种子处理、重病区预防、抽穗期防治三关,栽培上要注意经常更换与糯稻间作的杂交稻品种,避免发生杂交稻优势种群,防治稻瘟病流行发生。同时,要加强对稻飞虱、纹枯病、螟虫防治,把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7 适时收获

糯稻成熟期比杂交稻早7—10天。糯稻成熟后应及时收割,采用割穗办法单收单晒单贮,收割糯稻时,注意尽量避免人为损失杂交稻谷,做到精打细收,颗粒归仓。

8 结论

根据生态农业原理,利用多样性栽培防治病虫害,合理利用了有效耕地面积,实现增产增收,是一种新的田间栽培方式。但是由于种植技术推广不到位,还不能很好的利用有效空间,所以只有加强栽培技术推广,才能达到增产增收目的。

猜你喜欢

杂交稻间作栽培技术
第三代杂交稻将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方向
两个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一等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安徽合肥杂交稻种出口量全国第一
果园实行间作套种的优势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