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职院校改革发展需把握好的五个问题刍议

2019-11-21刘鸫根张春晗

高教探索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职扩招大局意识就业导向

刘鸫根 张春晗

摘 要:办好历史交汇期的高职教育,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把我们国家的事情搞清楚,把当前的形势搞清楚,把高职教育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政策内涵、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牢固树立就业导向,坚持高质量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关键词:职教20条;大局意识;高职扩招;高质量;就业导向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将教育定位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强调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源源不断为各行各业培养亿万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强调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并首次提到今年要对高职院校实施扩招100万人。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以下称“职教20条”)第一句话即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加速发展背后有何深意?释放了怎样的红利信号?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职教育要往何处走?办成什么样?要搞清楚这些问题,首先是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把高职教育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擺布,具体而言,就是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主题,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使命。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各行各业方兴未艾,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急需数以亿计的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合格劳动者,这一时期的重点是调整不合理的教育结构,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确立了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经济建设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千万万万的一线劳动者,高职教育规模在市场需求推动下迅速扩大。世纪之交,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家实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政策,引发国企职工“下岗潮”,因此这一时期主要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就业和再就业的需要。21世纪初,我国正式加入WTO,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对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育开始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大规模培养技能型人才。[1]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深刻调整。从国际上来看,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受到冲击,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给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市场预期带来不利影响。从国内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办好新时代高职教育,应该认清世界大势,把握经济脉动,明确职业教育的着力点,顺应时代要求,回应人民期盼。

(一)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制造业为例,尽管过去40年我国制造业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制造业先行强国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比如2017年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仅为24711.56美元/人,而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分别是我国的5.7倍、3.2倍、3.7倍和3.4倍(见表1),这就导致我国制造业总体上被压制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因此必须努力实现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入决胜阶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这是一个最大的短板,也是一个标志性指标。据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按照现行的每人每年2300元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1660万人。[3]他们大都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最快最有效的“造血”方式。脱贫攻坚,职业教育不能缺位。

(三)新型城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城镇化意味着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实也意味着劳动者素质相应要提高。2017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而且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近1400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5]人的城镇化要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更需要提高农村转移人口的文化职业素养,这从根本上要依靠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6]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产生了大量新的就业方向、就业岗位和用工需求,急需大批适应新的就业方向、就业岗位、就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四)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实施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标志着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全面进入落地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靠人才,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面向乡村需求的职业教育,加强高等学校涉农专业建设”。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17年全国本科农学专业招生7.34万人,专科农林牧渔大类专业招生6.06万人,目前全国拥有农业科技人才115.2万人(其中农技推广人员54.14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只有1500万,缺口较大。

(五)军民融合加速向深度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0月召开的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要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协同创新,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2018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仅退役军人就有5700多万人,并以每年几十万人的速度递增。[7]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需要职业教育积极参与,特别是在现役军人培训和退役军人就业方面要发挥重要作用。“职教20条”围绕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明确“把军队相关的职业教育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大体系”。

二、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

职业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极为重要。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和制造业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需要一流的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也需要一流的能工巧匠。[8]国际上,“德国制造”之所以长盛不衰,与其拥有大量一流技术工人、发达的职业教育分不开。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战略,作为应对危机、促进就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要举措。比如,欧盟制订的欧洲2020战略明确提出要推动欧盟各国职业教育合作,英国颁布了国家技能战略,美国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劳动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分别提出技能澳大利亚、技能新西兰战略。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时就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也指出,必须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办好新时代高职教育,应该充分认识职业教育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关键在职业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发展实体经济,需要数量充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近几年,我国职业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占新增就业人口的60%,开展各类培训达到上亿人次,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产业生力軍。[9]但是,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缺口仍然很大。人社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求人倍率(招聘岗位数与求职人数的比值)始终保持在1以上,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一直都大于2。[10]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重只有6%左右,而发达国家普遍高于35%。[1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根本靠职业教育

民生是天大的事情,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引人注目地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强调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并把职业教育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所用文字之多、指向之明确、措施之具体、政策支持力度之大,历史罕见,足可见职业教育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别是促进就业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创业、改善民生和成就出彩人生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2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近70%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县市就近就业;中职免学费、助学金分别覆盖超过90%和40%的学生,高职奖学金、助学金分别覆盖近30%和25%以上学生。近三年来,850万家庭的子女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1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业教育必须继续发挥“定海神针”作用,这是人民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声。

(三)深化教育改革突破口是职业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而建成教育强国,需要进一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职业教育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和历史欠账,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比如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见,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渠道窄、待遇相对较低,不少学生将职业教育视为中高考的“备胎”选项,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目前距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只有两年时间,任务非常艰巨。必须深刻把握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任务,站位全局、落实政策、解决问题,为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补齐短板、创造条件、积累经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四)夯实国家政治基础有赖于职业教育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工人和农民是国家的执政基础。产业工人和农民的状况如何,决定着整个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的状况,进而决定着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的稳固。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正是产业工人和新型农民的主要来源。可见,职业教育至关重要,它关乎党的执政地位,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尽管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述(见表2),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受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就业面临巨大压力。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仍然巨大,高校毕业生屡创历史新高,今年更是达到834万人;另一方面,就业结构性矛盾更趋突出,企业裁员和招工难、“有人没活干”和“有活没人干”并存。事实上,自2018年7月末,中央已将稳就业摆在“六稳”工作之首,足可见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办好新时代高职教育,必须牢牢把握就业导向,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政治要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场合反复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一切职业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要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项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中国共产党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拥护者和践行者,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的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

(二)素质要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知识、优秀的技能,更需要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修养、健康的人格品质。那种家国情怀淡薄、责任担当缺失、德行操守败坏的“人才”,就算技能再高,也绝不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目标。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充分挖掘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文化引领技术技能人才培養。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既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表现在兴趣广泛、心理健康、情趣高雅、感情丰富、豁达自信,也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表现在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

(三)技能要高

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大力办好职业院校,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一方面,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需要一大批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才。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现代化生产已经从批量化、标准化生产逐步转向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工人不再是生产线上的“螺丝钉”和简单操作工,而是产品的设计者、创造者和智能生产系统的管理者、维护者,产业一线更多地需要具有开发设计能力、智能设备维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人才。

(四)可持续发展

技术技能人才应该来说是属于产业转型期的特有产物。技能的本质特征是“做”,是“操作”。技术的本质特征应该是知识与技能并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供发展中国家使用的许可贸易手册》中对技术一词下了定义:“技术是指制造一种产品的系列知识,所采用的一种工艺,或提供的一项服务,不论这种知识是否反映在一项发明、一项外形设计、一项实用型或者一种植物新品种中,或者反映在技术情报或技能中,或者反映在专家为设计、安装、开发或维修一个工厂,或为管理一个工商企业或其活动而提供的服务或协助等方面。”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完成,“技术技能”的内涵将更多向“技术”偏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也将“上移”。

四、准确把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政策内涵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对全面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意义重大,是实现职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重大举措,也是职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的重要路径,有利于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使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提出“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经过各地不断探索实践,我国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但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仍是短板。“职教20条”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意在用改革的办法“补短板”“趟路子”。办好新时代高职教育,应该及时领会国家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态度意图,放下“升格”执念。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不能缺位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应有初等、中等、高等不同阶段,在高职教育阶段应该包括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各个层次,这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应然要求,也是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需要。基于这种共识,教育部已经“调整高职高专升本政策”,按照“特色学校不变为综合学校,专科高职学校不升为普通本科学校,职教体系学校不转为普教体系学校”的原则,允许列入“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的一批高职学校试点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同时,印发《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完善提高和测评指导工作的通知》(教发厅函〔2019〕17号),对师资队伍、实训课程、教学体系、技能培训等作出明确要求,并对试点工作设立完善提高期,要求在完善提高期结束时进行测评指导,保证试点学校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办学方向不变,坚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不变,坚持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名称不变,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不变。由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正式进入试点阶段。

(二)大规模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条件还不成熟

教育事业发展是需要条件的,高职教育自然也不例外。高职升本的“政策口子”之所以没有大幅放开,根本还在于目前各方面条件仍不成熟。首先,时机不成熟。当前我国面临的局面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部分产业被压制在中低端,实体经济困难较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就业压力巨大,与此同时,还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兑现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在此背景下,高职教育的职责和使命是保就业,把围绕解决应届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就业问题作为中心任务。其次,条件不成熟。高职学校要升本,各有各的原因,但不得不承认,真正要去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成什么样、办什么专业、怎么办,尚缺乏系统的考虑和相应的政策、标准、制度保障。况且,我国本科教育“体量”已经是世界最大。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有历史耐心,要稳步发展,不能搞“大跃进”,避免在时机尚不成熟、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哄而上。

(三)当务之急是建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相关制度标准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当有别于普通本科教育,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当务之急是建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设置标准和评价体系,着力破解高职学校“升本”后失去职业教育特色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各地应该加强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的测评指导,逐步完善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各项制度。试点学校应该准确把握改革试点的目的意义,坚持职业教育的属性和特色,为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积累经验、贡献方案。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适时启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试点,允许一部分办学基础好、社会认可度高、区域经济发展急需或行业技术先进、行业背景深厚、基础条件好的高职学校开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避免“一刀切”。

五、准确把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

“职教20条”立足于党的十九大确定的职业教育改革目标,着眼于如期完成历史交汇期各项既定任务,提出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三个转变”,即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称“双高计划”),“职教20条”将其定位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和职业教育“下好一盘大棋”的重要支柱,决定着中国职业教育往何处走,办成什么样,具有什么样地位。办好新时代高职教育,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职教20条”“双高计划”的核心精神,紧跟国家战略步伐,围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主攻方向发力使劲,让政府满意,让人民满意。

(一)着力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是一所学校的根本所在、命脉所系。办好新时代高职教育,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实施好“双高计划”,围绕学校和专业做文章,建设一批职业教育的“清华、北大”,打造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要推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建设一批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一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坚决扭转“理论灌输多、实操实训少”的状况。要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实施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并支持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积极取得多类X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二)加快形成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

企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国际上,德国有1/4的企业是教育企业,并自2008年起,提供职业教育补贴资金,教育企业每增加一个职业教育的学习位置,政府就给予4000-6000欧元的资助。目前,我国社会力量(含行业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共有684所,约占高职院校总数的一半,多元办学格局逐步成型(见图1)。为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职教20条”推出了一批有针对性、组合式的政策措施。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借鉴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等国际机构运作经验,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改革。用好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等办学形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带动中小企业参与。建立民办职业教育负面清单制度,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三)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框架

职业教育要办出类型特色和水平,标准化是突破口。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制度框架不断完善,形成了以《职业教育法》为引领,涵盖学校设置、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学生实习、经费投入、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制度和标准。“职教20条”第一项具体工作就是“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明确提出要“按照‘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办学多元的原则,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首先,加快《职业教育法》修订,突出类型教育。其次,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持续更新并推进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在学校落地实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改革,把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国家教学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另外,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配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各类学习成果的認定、积累和转换,探索制定符合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

(四)大力营造重视技术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根源在于人的思想观念的禁锢,而观念背后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等差距则是主因。如果经济待遇、社会地位没有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社会仍然会认为高职教育的地位低于普通高等教育。在德国,拥有“师傅”或“专业技师”头衔的职校毕业生,待遇与本科甚至硕士毕业生处于同等水平,职业教育成为德国年轻人及家庭的重要教育选择,而升学通道只是作为一种有益补充,2014年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入大学的,尚不及毕业生总数的5%。“职教20条”着力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落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的相关政策,清理歧视性政策。另一方面,健全经费投入机制,新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把“劳”写进党的教育方针,对职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只有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普遍共识,职业教育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参考文献:

[1]吕玉曼,徐国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基于宏观及社会经济政策视角[J].职教论坛,2016(34):47.

[2]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9-01(1).

[3]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9-02-28].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2/t20190228_1651265.html.

[4]何立峰.促進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J].求是,2019(2):23.

[5]习近平.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 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16-02-24(1).

[6]杨桂青.专家表示:“实现城镇化,根本上还要靠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6-05-24(3).

[7]房永智.推动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N].中国青年报,2018-02-08(12).

[8]呐言.让职业教育真正“扬眉吐气”[N].人民日报,2019-02-20(12).

[9]张烁.中国职业教育,底气更足了[N].人民日报,2017-07-07(12).

[10]人社部部长张纪南:一个高技能人才有两个以上岗位等待[EB/OL].[2019-03-14].http://news.youth.cn/gn/201903/t20190314_11897029.htm.

[11]苗圩.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求是,2019(6):39.

[12]王继平:携手共创中美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新局面[EB/OL].[2019-02-22].http://www.chinazy.org/models/adefault/news_detail.aspx?artid=68870&cateid=1539.

(责任编辑 刘第红)

猜你喜欢

高职扩招大局意识就业导向
树立大局意识优化招才引智环境
从政策杠杆到关系嵌入:对高职扩招的初步分析
推进高职扩招的几个关键着力点
中高职专业衔接的问题分析及实践路径
高职“扩招”“提质”一样都不能少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历史节点上的大局意识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就业导向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