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降低2 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疗效分析

2019-11-21蔡宇彭启华何光伦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胰岛硬化胰岛素

蔡宇,彭启华,何光伦

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北京 100027

糖尿病是一种以持续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2 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占比较大, 该病若持续进展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眼部病变等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增加了家庭与社会的负担[1]。 因此如何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从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医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糖尿病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可导致大血管和重要脏器病变,其中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因此需要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2]。 临床针对2 型糖尿病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 其中主要包括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磺酰脲类促泌剂、二甲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3-6]。 胰岛素是由胰岛β 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 细胞功能下降是2 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因此外源性胰岛素使用能够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 细胞功能。 为了进一步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 文章选取2018 年1—12 月医院收治的200 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收治的2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 例)和对照组(100 例)。 观察组100 例患者中有男性57 例,女性43 例;年龄为45~78 岁,平均为(60.1±4.1)岁;病程为1~9 年,平均为(3.3±0.7)年。 对照组100 例患者中有男性56 例,女性44 例;年龄为44~79 岁,平均为(60.3±3.5)岁;病程为1~10 年,平均为(3.5±0.9)年。入选标准:符合WHO 关于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7]的首次确诊患者,患者及家属均对该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Ⅰ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以及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伤、 自体免疫疾病的患者。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 主要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口服二甲双胍(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072)0.5 g/次,3 次/d。观察组采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主要是采用门冬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治疗, 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注册证号:国药准字J20100124),每日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注册证号:国药准字J20090113),根据患者的体重与血糖值确定用药剂量, 治疗期间根据患者血糖变化调整药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 胰岛β 细胞功能以及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n 和(%)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较(±s)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 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4.5±0.5 5.9±0.8 6.458 0.046 6.3±0.4 7.9±0.7 5.421 0.032 6.6±1.4 7.9±1.5 4.635 0.028

2.2 两组患者胰岛β 细胞功能差异

观察组治疗后胰岛β 细胞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胰岛β 细胞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胰岛β 细胞功能比较(±s)

组别 空腹胰岛素(IU/L)餐后2 h 胰岛素(IU/L) 分泌指数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21.5±1.4 18.2±1.5 5.487 0.046 22.7±3.6 18.6±4.4 5.214 0.041 49.0±6.6 40.5±6.2 6.485 0.049

2.3 两组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

观察组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2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较高的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高发合并症, 可导致2 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升高[8]。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基础,早期改变为血管内膜-中膜增大,从而产生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作为连接心脏与大脑的重要血管,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改变, 当颈部动脉发现粥样硬化斑块,可以推断心脑血管病变的存在[9-10]。 临床研究[11]发现通过观察颈部血管内膜-中膜能够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风险事件发生率。 2 型糖尿病患者与其他疾病患者相比,颈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较高。 临床医学指出[12],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明显增加,且在预测冠心病中的敏感性较高,同时2 型糖尿病是人体颈部血管内膜-中膜增厚独立危险因素[13]。 颈部动脉内膜-中膜与大血管并发症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健康人群颈部动脉内膜-中膜增厚超过1 mm,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显著升高。

2 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导致内皮细胞受损从而出现炎症反应,血糖水平与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14]。因此, 通过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有效改善高血糖对组织器官细胞的损伤。 目前临床常用的糖尿病治疗药物有很多。 二甲双胍被国外许多糖尿病诊疗指南推荐为一线治疗药物,该药物自1950 年被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中,一直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药物。 二甲双胍具有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凝血状态、炎症反应,从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同时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和动脉粥样硬化, 达到保护血管的效果。 胰岛素抵抗是2 型糖尿病的重要特征,血糖控制过程中需要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其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的:①降低肝糖表达水平:2 型糖尿病患者肝糖表达水平是正常人的2 倍, 肝糖异常表达被认为是糖尿病发生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临床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在肥胖2 型糖尿病中的应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时能够显著降低肝糖表达水平。 ②提高外周组织敏感性: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改善外周组织葡萄糖利用率,从而降低外周血糖水平。 ③该细胞作用机制:人体研究指出,二甲双胍能够增加受体信号传导速度, 主要是通过提高酪氨酸激酶活性实现。 酪氨酸激酶参与血糖调节,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改善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在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中都表现出较好的激活酪氨酸激酶的效果。 但是二甲双胍作为一种化学药物,存在一定的禁忌证,无法适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 同时长期服用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因此,需要寻找更加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15]。

胰岛素作为一种蛋白激素, 是机体内唯一具有降血糖效果的激素,同时能够加速糖原、脂肪以及蛋白质的合成,外源性胰岛素是糖尿病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 内源性胰岛素具有调节糖代谢的作用, 主要是促进葡萄糖的吸收与利用,抑制糖异生,从而降低血糖,同时能够促进脂肪酸合成。 外源性胰岛素能够通过加速组织器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从而促进脂肪与蛋白质的合成。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颈部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有研究在观察发现,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与口服降糖药物相比, 能够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2 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前兆征象为动脉粥样硬化加速,这与氧化应激反应、胰岛素抵抗以及糖脂代谢异常有关。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从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进展;同时能够避免持续高血糖对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 保护胰岛β 细胞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当胰岛素分泌过多时,血糖迅速下降,引起低血糖事件,可导致晕厥、昏迷;反之,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水平异常升高,若持续时间过长,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以及脑卒中等疾病。 因此在实际用药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胰岛素用量,避免低血糖的现象发生。 王子木等人[16]的研究显示,应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且患者的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1.42%明显小于应用常规降糖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5.71%。 该研究赞成这一观点,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为(4.5±0.5)mmol/L 和(5.9±0.8)mmol/L、餐后2 h 血糖为(6.3±0.4)mmol/L 和(7.9±0.7)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 (6.6±1.4)%和 (7.9±1.5)%(t=6.458、5.421、4.635,P=0.046、0.032、0.028),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以及胰岛β 细胞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2 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β 细胞功能,从而降低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3.0% vs 9.0%),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提高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同时能够保护胰岛β 细胞功能,有助于缓解动脉粥样硬化, 从而降低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胰岛硬化胰岛素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受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