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与安全性探析

2019-11-21邵康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康复

邵康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菏泽 274000

脑卒中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脑血管类疾病, 此病症 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随着脑卒中的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持续提升, 但通过治疗后存活的患者大部分均于运动功能方面存在各种程度的障碍, 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 相关研究人员表示[1],采取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实现提升,为了证实简易康复治疗技术所发挥的作用, 该次研究选择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前来该院接受诊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当做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来该院接受诊疗的100 例脑卒中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并抽签的方式将其均等分为对照组(50 例)及观察组(50 例)。 其中,观察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1.29±4.36)岁。对照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50~76 岁,平均年龄(61.21±4.32)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与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2]相符,且经头颅MRI 以及脑CT 检查,均与脑卒中相关影像学表现相符。 排除标准:存在比较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对此次治疗不依从患者, 且经对两组一般资料加以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 主要包括物理疗法和药物疗法等,其中,采取的物理疗法需要1 次/d,每次应持续治疗30 min。 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实施简易康复治疗技术,此治疗技术包含的主要内容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以及体位运动,在体位运动方面,主要是患者从卧位到坐位进行锻炼,然后在从坐位到站位进行肢体运动功能锻炼,最后进行站位持续锻炼, 在对患者偏瘫肢体进行运动功能锻练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锻炼原则,并且还应该制定完整、科学的简易康复治疗方案,同时还应该将简易康复治疗方案制作成手册发放给患者及其家属, 并可见具体的锻炼步骤及操作方法录制成视频发送给患者。 在实际锻炼方面,医务人员可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组织患者进行定期或是不定期的集体训练, 同时医务人员还应该对患者的康复锻炼进行指导, 使患者能够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全部康复锻炼项目。 例如,可指导患者自主进行坐位至站位锻炼, 或是指导患者自主进行卧位至坐位锻炼,在对患者进行锻炼的过程中,还应该通过节律性引导语来实施口语引导,同时,还应该将锻炼项目进行分解,使整体锻炼项目分解成单一的运动锻炼动作,从而使锻炼的难度得以降低, 这种做法不仅可使接受锻炼的患者能够在运动功能方面得以提升, 还能够使患者对康复治疗更加有信心, 最终使患者将康复运动锻炼顺利完成。在进行初期锻练的过程中,应该保证1 次/d,锻炼时间应该保证1 h/次,以此方式持续锻炼1 个月,1个月后可根据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对锻炼的频率进行适当减少,可在每周减少2~3 次,当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逐渐好转之后, 其他锻炼时间应该由患者家属对其进行监督,并在锻炼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协助,从而从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持续增强, 建议康复治疗技术的应用应该持续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该次研究选择的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FMA 运动功能评分[3]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s)表示,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n(%)]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FMA 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的FMA 运动功能评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 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FMA 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MA 运动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MA 运动功能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上肢运动功能 下肢运动功能FMA 运动功能观察组(n=5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n=5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t 值治疗前组间比较P 值治疗前组间比较t 值治疗后组间比较P 值治疗后组间比较31.32±3.07 48.71±4.86 6.081<0.05 20.13±2.04 27.52±3.01 6.274<0.05 51.27±5.16 79.82±7.63 5.736<0.05 30.79±3.05 39.68±4.34 5.127<0.05 0.647>0.05 4.821<0.05 20.11±2.03 24.19±2.46 5.649<0.05 0.872>0.05 4.873<0.05 51.17±5.14 63.49±6.74 5.487<0.05 0.671>0.05 4.743<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脑卒中属于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病症, 此病症具有一定的高危性,且致死率、致残率极高,此病症的主要病因在于: 因患者脑部供血血管壁附着的小栓子受血流冲击导致脱落,并对脑血管进行堵塞,形成血栓,从而致使脑部血管出现破裂或者是出现供血不足, 从而导致脑卒中发生[4],此症高发人群为中老年人群,患者发病后会出现昏厥、腿部及四肢无力,甚至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失语等多种不良症状[5],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此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以溶栓治疗为主,但在治疗后患者容易出现偏瘫, 导致患者的肢体运功功能出现障碍[6],针对出现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恢复患者的肢体运功功能, 并提升治疗效果[7]。

临床中常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治疗联合物理治疗为主[8],但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不依从情况,主要是长期治疗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9],并且在常规治疗下会产生较高的医疗费用, 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不足的患者无疑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压力[10],较多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放弃治疗,且因患者长期处于卧床状态,容易出现感染、压疮等并发症,会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11]。而简易康复治疗技术虽然以常规治疗为基础, 但只限于前期治疗, 当患者通过简易康复治疗技术能够使自身独立起卧时,便可以减少常规治疗或是去除常规治疗[12],并且这种治疗方法还可以通过家属的协助来完成,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经济压力[13-14],同时,这种治疗方法使患者处于运动状态,能够有效预防感染、压疮等一系列并发症,最终提升治疗效果。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简易康复治疗技术治疗,其FMA 运动功能评分为(79.82±7.63)分,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FMA 运动功能评分为(63.49±6.74)分,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在FMA 运动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均更具优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黄连欣等[15]研究人员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后, 其观察组的FMA 运动功能评分为(61.35±3.43)分,对照组的FMA 运动功能评分为(50.56±3.69)分,证明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由于常规治疗。由此可见, 通过简易康复治疗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使其障碍得以消除或改善,并且从该次研究中可以看出, 简易康复治疗对于并发症的预防也能发挥较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采取简易康复治疗技术治疗,能够提升偏瘫肢体运动功能, 而且还能够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康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