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种植中拔牙后位点技术应用疗效分析

2019-11-21石炯田陈富广周博华陈碧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20期
关键词:牙槽骨乙组甲组

石炯田 陈富广 周博华 陈碧霞

口腔种植作为当前临床口腔医学发展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牙齿种植技术,是按照患者牙齿缺陷部位大小,对其进行内部压槽填充,从而达到修复患者口腔牙齿目的[1]。在当前社会建设的高速发展中,人们的口腔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于牙齿种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2]。如何在口腔种植中为患者牙齿种植提供保障,已经成为当前口腔临床医学发展中较为重要的一项研究课题。以拔牙后位点保存技术作为口腔种植中的主要技术,能够确保在技术的种植应用中对患者牙齿种植工作提供保障,实现了牙齿口腔种植技术应用的综合性及多样性建设需求[3-5]。本研究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本院口腔科收治74例口腔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口腔种植中拔牙后位点保存技术应用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7例。其中甲组男18例,女19例,平均年龄(36.3±6.3)岁。乙组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龄(37.5±5.9)岁。纳入标准:以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为主,借助X线分析,对不能保留拔牙去的患者进行纳入;拔牙位点存在着炎症患者纳入研究标准。排除标准:患有器官疾病患者不予纳入;脑部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不予纳入。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患者知情,签署同意书,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乙组以常规拔牙技术为主,即对患者口腔消毒,清理口腔异物,局部麻醉,然后对患者进行拔牙处置。甲组在此基础之上实施拔牙后位点保存技术,方法如下:(1)基础麻醉:医护人员按照患者临床手术中的要求,在患者手术之前对其实施局部麻醉,待麻醉完成后进行牙龈微创拔牙手术治疗。(2)消毒处理:医护人员按照患者手术拔牙中的要求,对其进行常规消毒,并且清理患者口腔异物。(3)后位点保存技术:结合患者口腔种植技术应用需求,对其进行拔牙后位点保存技术应用。将骨粉置于患者拔牙牙窝内,以钛钉固定。并且实施拉拢缝合技术,以此稳定患者牙齿种植需求。(4)抗菌药物治疗:当对患者实施定位点拔牙技术后,为了能够更好地稳定患者拔牙种植效果,需要对其实施抗感染药物治疗,持续时间3~7 d。待手术后两周进行拆线,6个月组织患者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种植成功率和患者种植前后牙齿相关指标,其中临床种植成功率(患者种植后的牙槽骨宽度和高度符合标准牙齿牙槽骨宽度和高度,且患者种植后牙齿美观性和咬合性良好)主要从种植成功例数进行了对比。而种植前后牙齿相关指标对比则主要从治疗前后牙槽骨宽度和高度进行了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种植成功率对比

甲组患者临床种植成功例数35例,失败例数2例,种植成功率94.59%,乙组患者临床种植成功例数29例,失败例数8例,种植成功率78.38%,甲组成功率高于乙组(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临床种植成功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种植前后牙齿相关指标对比

甲组患者种植后牙槽骨宽度[(10.8±1.3)mm]降低,且牙槽骨高度[(7.5±2.2)mm]也有所降低,乙组患者种植后牙槽骨宽度[(11.4±1.1)mm]和牙槽骨高度[(11.5±2.0)mm]效果不显著,甲组患者种植后牙槽骨宽度和高度对比好于乙组(P<0.05),见表2。

表2 患者种植前后牙齿相关指标对比(mm,)

表2 患者种植前后牙齿相关指标对比(mm,)

images/BZ_70_213_692_2303_787.png甲组 37 11.2±1.2 10.8±1.3 12.6±2.4 7.5±2.2乙组 37 11.9±1.3 11.4±1.1 11.7±1.8 11.5±2.0 t值 - 2.407 2.143 1.845 8.183 P值 - 0.059 0.036 0.072 0.000

3 讨论

随着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们的饮食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各种快餐的建设和推动中,形成了人们饮食上的新型发展体系。但是正是由于这种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人们的口腔问题越来越严重[6]。很多快餐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能够增加食品风味,对食品内部放置了大量的添加剂[7]。这些添加剂对于口腔牙齿的侵蚀和损害是较为严重的,轻微是腐蚀牙齿,严重时还会诱发口腔癌。这种社会环境改变下形成的新型饮食环境,对人们的牙齿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8]。如何对人们口腔健康提供保障,减少因口腔问题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临床口腔医学发展中较为重要的一项研究课题[9]。

拔牙后位点保存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口腔种植技术,是在口腔种植过程中,以患者破损牙齿修复为主。结合患者牙齿内的缺陷损失,对其进行修复治疗。并且在针对患者牙齿修复治疗过程中,需要按照患者牙齿修复技术应用中的要求,对其实施手术。以骨粉结合钛钉固定作为患者治疗中的主要方式,并且在患者口腔种植技术实施中,对于患者牙槽骨宽度和高度作出了精确的矫正[10]。实践表明,在口腔种植技术的应用和实践中,以拔牙后位点保存技术作为主要治疗技术,能够在技术的实施中,为患者临床种植成功率提升提供保障。且在患者种植后的美观性、以及立体性上有所提升[11]。

曾培等[12]通过《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在当前口腔临床医学发展中,人们对于拔牙种植技术的应用需求越来越高。如何在这种背景下提升口腔种植效率,已经成为当前临床医学发展中较为重要的一项研究课题。在以拔牙后位点保存技术为基础的临床口腔医学发展中,能够通过拔牙后位点保存技术,将患者口腔种植中的牙齿种植和修复技术应用水平提升,满足了患者的牙齿修复及种植需求。且能够在口腔种植中,提升患者临床种植成功率,满足了患者的牙齿种植需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两组患者的不同牙齿种植方式应用中。甲组患者的牙齿种植成功率高于乙组。这是因为在拔牙后位点保存技术应用中,能够对患者口腔种植技术应用方式调整。对于患者牙齿的矫正和技术处理中,能够精准的提升患者口腔牙齿种植管理效果,实现了对患者口腔临床种植技术应用的综合性及多样性转变需求。并且在两组患者种植前后牙齿相关指标对比中,甲组患者种植后的牙齿相关指标也好于乙组患者。充分的说明了拔牙后位点保存技术在临床口腔医学发展中的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当前口腔临床医学发展中,人们以拔牙后位点保存技术为患者口腔牙齿种植提供保障,能够充分的提升牙齿种植成功率,对于患者自身牙齿种植技术的应用和修复具有重要保障意义。所以在未来临床医学建设和发展中,对于拔牙后位点保存技术的应用和实践应该作出科学的推广,确保在其技术应用和实施中,能够为更多的患者口腔种植技术应用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牙槽骨乙组甲组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