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效果

2019-11-21李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20期
关键词:血气内科重症

李华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往往发病较为突然,且病情发展速度快,死亡率高,故而需要得到及时治疗与有效的护理措施,在降低其死亡率的同时,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针对这一原因,我们在采取临床护理措施的过程中,除了对其展开常规临床手段之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与生理状态选择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体系。例如对于某些危重患者或使用机械通气者应做好特护记录,并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预防发生褥疮。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性,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对此我院选择了2018年全年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资料展开分析研究,总结临床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8年1—12月的9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展开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45.5±1.8)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3例,年龄20~81岁,平均年龄(46.0±2.1)岁。观察组患者中,重症肺炎2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14例,支气管扩张症5例;对照组中重症肺炎2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18例,支气管扩张症7例。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经过患者与家属知情后签署同意书展开,且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经过临床内科检查后确诊,符合呼吸内科疾病诊断的相关要求[1]。

排除标准:患者伴有其它脏器功能疾病或已经确诊的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

所选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义,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包括对于患者病情与临床症状的评估、各项指标的监测、咳嗽咳痰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采取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2.1 病情观察 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监测,尤其是其呼吸频率、咳痰现象等,并记录这些患者是否存在明显或潜在的并发症诱发因素,特别是后半夜对于患者的巡视护理非常重要,进行心电监护与血气检测,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在调节给氧流量的同时联系主治医生。

1.2.2 药物指导 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对药物使用剂量展开控制,分为一般药物与特殊药物,在明确患者用药禁忌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2]。

1.2.3 通气护理 重症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程度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需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情节,如果患者无法自主呼吸,采取呼吸机辅助通气,并减少其感染的可能性,当呼吸机参数出现异常变化需及时处理[3]。在室内环境方面,保持病房内的通风状态,室温控制在20℃作用,并每日定时通风换气,减少较差感染的可能性[4]。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后血气指标数据的变化情况展开对比,包括PaO2、PaCO2、心率和呼吸频率四项指标,结合患者临床预后恢复情况判断护理过程的有效性。护理指标为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呼吸困难、呼吸障碍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展开整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χ2检验。当P<0.05时,判定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数据在护理前无明显差异,在并发症例数上,观察组出现1例呼吸苦难,1例呼吸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4.3%;对照组出现3例呼吸困难,4例呼吸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14.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PaO2、PaCO2、心率和呼吸频率等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PaO2、PaCO2、心率和呼吸频率等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数据对比

3 讨论

医学护理方案逐渐从传统模式过渡到现代社会护理医学模式,同时护理工作的目的不再单纯为患者维持生命,而是在此基础上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5]。因此,疾病治疗除去基础的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外,还应该进行心理干预、教育辅导等,同时保障患者的转归与预后[6]。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其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活动、反应能力较差,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意外的可能性较高,所以在护理对策上也应该倾向临床综合性全面护理干预[7]。

按照本次研究的数据结果分析,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这说明护理干预显著地改善了患者的呼吸功能。这一研究结果与王孟[8]研究数据比较接近,在其研究当中也分析饿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除去pH值变化不大之外,在其余指标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总体来看,本次护理对策重点针对患者的通气改善、室内环境护理、护理干预方案进行了调节,包括对患者的感染控制、祛痰止咳、排痰,同时加强血压、心率、脉搏等基础生命体征的监测,通过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让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处于正常状态。例如对于氧分压的评估可以判断溶解在血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且血氧分压与细胞利用氧的情况有关,此外还包括患者的意识变化[9]。同时,对于药物资料的毒副作用等也进行了合理控制,当出现并发症时需停止用药采取控制措施[10]。在今后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也应结合患者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合理的心理干预措施与健康教育,在护理期间稳定患者的情绪,保证其良好的恢复[11]。同时,还应该将常规护理与临床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有效结合,基于患者的不同需求展开各项工作[12-13]。而观察组患者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也说明患者不仅改善了血气指标,同时也改善了术后的恢复状态,患者的呼吸症状缓解情况良好,并未出现典型的呼吸障碍、呼吸困难等症状。

综上所述,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整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其病情加重的可能性,减少病情延误,促进其预后恢复。

猜你喜欢

血气内科重症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内转科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重症不惑
浅谈急诊科POCT血气分析仪及血气标本质量控制
黑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