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2019-11-20宋娜娜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与学师生关系师生

宋娜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目的实现、教学任务完成的“软环境”。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也是教师成就感、幸福感的基石,学生获得感、愉悦感的来源。

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同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协作共事,教育教学亦然,这就是人际关系。在学校,师生关系是特殊的人际关系。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主导方是教师,而评判师生关系质量的主体是学生,如果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付出、努力,教师的良苦用心就会付之东流。正如一位教育者所言,只有学生认为他和你的关系很好时,真正的教育才会发生。作为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在和学生相处时,需要换位思考,需要在协商、协调和协作中解决问题。

一、理性与智慧的思考

理性与智慧,在师生关系中异常重要,它决定师生之间能不能冷静地看待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在向学生提要求时,先想想自己能否做到。理性的核心就是智慧。智慧是一种境界,需要师生双方不断借助理性思维,超越自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因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要用心,还要用脑;不仅需要爱心,还需要智慧。

二、交流与沟通的热情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需要集中体现多数人的价值追求。教师对此可以进行积极探索。例如,敏感训练法,就是师生之间以交流、咨询、互助的形式进行沟通,各自反馈自己的真实感受,找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双方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从而提高人际关系的敏感性,来改善师生的言行与举止。又如,会谈交流法,即师生之间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双方在语言、行为、态度、倾向性等方面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宽容,从而改善双方的人际关系。这需要师生双方真诚、真情,减少紧张气氛,多谈共同话题,避免过多的责备与指责,最后以积极的语言结束交流与沟通。再如,学会换位思考或角色转变,师生双方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理解对方的感受。

三、反思与审视的自觉

教育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师生达到知识上的认同和共鸣,教者乐教,学者乐学,完成学科的教育目标与目的。师生应该经常评估自己的言行是否会给对方造成影响与冲击,及时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行微调,尤其是针对自己的缺点或不足加以改正,从而避免在人际交往中伤害他人。例如,预测性评估是指立足社会问题的过去和现在,预测和推测各种解决方案的未来。它可以对师生的行为进行可行性评价。师生在评估和审视自我的过程中,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价值的选择,让双方能够接纳自己、欣賞自己,彼此之间保持长久的信任,为教与学保驾护航。

总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师生关系不是固定的模式,而是建立在双方互相理解、互相认同的基础上,只有这样,师生才能成为教与学的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标。

(本栏责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教与学师生关系师生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