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化学实验 落地核心素养

2019-11-20王珊珊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电线新课改笔者

◎ 王珊珊

上一轮新课改是从2008年开始,那时实验探究课成为教师争相追捧的新课型。从那时开始我们转变了教学观念,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化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也跃然纸上,成为教师教学中关注的重点。而今我们又迎来了一轮新课改,在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将新课改中的核心素养落地。

一、实验教学反思

1.传统实验教学过程重“教”重“结果”

教学中,教师会将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内容详尽地告知学生,反复强调药品选取、装置搭建、操作步骤等。学生只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内容。如果实验现象与预期结果或教材中呈现内容一致,则实验成功;反之则实验失败。

2.传统实验教学与真实的科学发现以及实验综合题的考察融合度较低

真实的科学发现过程为:运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搜集证据——解释和结论”的探究步骤解决问题,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问题,具有实际意义。真实的实验设计有利于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实验的要素和真谛,引导学生真正构建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而往往我们的实验教学缺乏对实验过程的探究,忽视了实验对学生自主探究发挥的作用。首先,没有引导学生观察,观察应该是实验教学的首要,我们要告诉学生观察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描述。其次,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运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搜集证据——解释和结论”的探究步骤解决问题,而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就急于告诉学生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剥夺了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的权利。

近几年的高考中综合实验题的考察重视的是真问题,真情境,这其实就是在考察学生是否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具有实验探究能力,具备化学学科素养。而传统实验教学往往忽视了实验在这方面具有的作用。

二、重视课堂实验教学中的意外

在人教版必修四电化学原理一节中,笔者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双液原电池需要盐桥形成闭合回路,设计了一个问题,怎样让两个分开的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学生异口同声的告诉笔者“电线”,笔者当时就按着他们的思路找来一根电线试一试。笔者本意是告诉他们电线是不可能让离子自由移动形成闭合回路的,可是链接一根电线后,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很大的偏转,这个结果也让笔者大吃一惊。之后,笔者把这个实验现象给学生做了详细的分析,学生才明白电线传递的是自由电子,不可能形成闭合回路,但为什么电流表的指针会偏转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开展了课后的研究活动,学生纷纷在网上、实验室里开始了自己的研究,一周以后学生给了笔者结论:由于导线是铜做的,所以在一个池子里形成了原电池,而另一个池子是电解池,所以才会有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课堂实验的一个小小的意外却给了笔者一个更大的意外,就是学生在探究和创新方面表现出的超乎想象的优势。笔者在想,真的是我们自己禁锢了自己的思想,从而淹没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所以,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充分发挥课堂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才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重视实验创新

一般教师都会认为:实验创新是教师应该解决的问题,往往忽略了学生在创新实验中可以得到更好的提高和锻炼。笔者在讲二氧化硫实验的时候,是按照传统实验来演示的。笔者将实验室制备气体,实验验证和尾气处理为一体,链接了很多很多的试管。实验过程中还担心气体泄漏,还担心气体不够用等问题,关键是为了演示在课堂上花了很多的时间组装仪器。当课程结束时笔者把实验演示的困惑告诉了学生,并提出能否得到他们的帮助,帮笔者将这个实验改进一下,能做到以下几点。

1.节省时间。

2.节约药品。

3.绿色环保。

4.实验效果明显。

学生表现出来极大的兴趣,连续几天不断地有学生向笔者提出方案。而从学生的这些方案中,笔者也看到了他们智慧的思维,正应证了这样一句话:“相信学生,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结果。”之后我们一起讨论确立了最后的方案,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进入实验室动手改进了这个实验。

(图一)实验装置图

(图二)实验现象展示

通过这个实验的创新,笔者和学生都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我们又前进了一小步。笔者认为这就是新课改中提到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我们不在是死学死教,如果教学是一件彼此愉悦的事情,那么对孩子们的未来一定会有帮助。

猜你喜欢

电线新课改笔者
老师,别走……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从一名电线工到副总统,都是他妻子的运筹帷幄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1000条蛇守卫电线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地上电线不要碰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