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差异教育理念下“学本课堂”导学的实践研究

2019-11-18高文军

新一代 2019年18期
关键词:学本课堂核心素养

高文军

摘 要:近年来,随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理论的提出,我们清晰了差异教育的“原点”,擦亮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差异教育目标。我校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过程中,把微课导学深度融入小学数学“学本课堂”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差异教育;学本课堂;微课导学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

“学本课堂”是海阳市教学研究室近年提出的课堂理论,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提升,符合新时期课堂教学规律,是我们在一定时期内遵循和落实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而作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差异教育研究,将更加契合于当下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原点的教改趋向。因此,对差异教育理念下的“学本课堂导学”进行研究将进一步促进我校走上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提升办学品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将成为烟台市区域课堂教学研究理论的有益补充。本次课题研究主要通过“微课”导学、“目标”导学、“问题”导学三个支点进行,小学数学学科主要针对“微课”导学教学策略和具体操作方式的开发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首先,我们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搜集了大量资料进行理论充实,主要通过学习“差异教育”二十年的研究成果,理解差异教育理念的核心元素——因学定教,关注学生本体成长。通过对“差异教育成果学习材料”和“学本课堂成果学习材料”的学习,确立了我校的研究总框架和几个关键概念的界定。

(一)研究总框架

(二)概念界定

1.“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2.“学本课堂”是指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教师和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围绕着核心问题开展自主性的探究学习,在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學习活动。

3. “微课导学”是在现代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微课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载体,教师导学以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自主式学习的导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成效

(一)微课导学实施探索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做课题研究犹如行军打仗,要先做好充足的准备,这个准备就培训。自2014年起,我校先后组织了17次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从操作系统安装到课件制作,从电子邮件发送到博客撰写,从网络资源浏览到云平台的应用,从QQ聊天到微课制作,从听音乐看电影到视频录制,可谓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通过学习,全体教师都能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对微课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除了对老师进行培训,我校还组织微课大赛,争做微课达人活动,这样就很好的激发了老师们运用微课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微课导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校数学学科微课导学体系针对小学数学易错题、重难点、课后作业等层面,研发了33个微课程,教师组织学生应用,反响良好。我们通过开展对各个年级和学科老师的调查研究、与学科老师的座谈以及对学生的问卷等一系列活动,将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提升,初步探索出“微课程”应用下,对小学生数学重难点学习的指导策略,如:找准切入点,巧设问题情境,制作层层分解的微视频,引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微课程优势,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将课后作业在文本导学作业的基础上,辅以微视频线上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充分发挥微课程优势,将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易错题直观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通过对这些策略的实施,学生在微课程环境下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微课程的结构由自主学习任务单(以下简称“任务单”)、配套教学资源(含“微课”)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等三大模块组成。在三大模块中,“任务单”和配套学习资源(含“微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教师设计“任务单”,实际上是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教师制作“微课”,实际上是制作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的学件。因此,两大模块在单位课时教学活动中的实施,标志着“演员型教师”开始向“导演型教师”转型。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是自主学习之后的课堂组织形式的必然选择,微课程应用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课堂教学方式能否创新。为此,课题组老师进行每月一次的磨课活动,如高丰英老师执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在这节数学课上,高老师将学生非常难理解的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这一难点,用微课程的形式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姜梅芳老师执教的《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一课,在这节课上,姜老师充分发挥班级QQ群的优势,把视频传到群空间,学生根据视频线下学习高质量地完成了作业,使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有了很大的自主空间,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微课导学实施存在的问题

我校在微课导学实施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对微课认知不到位,理念不够明确

通过上述表格,发现无论是处于哪一年龄段的教师对微课的认知都不到位,虽然教师都听说过微课教学,也看过几节课的微课教学,但是如何用微课教学?怎样进行微课设计?如何进行评价?制作微课的工具是什么?这些教师都不了解。

2.对微课的建构元素迷茫,不分主次

微课的建构元素是具有其自身特点的。在调查问卷中,所涉及的“微课主题选择依据是什么”、“数学微课应包括哪些要素?”,教师们都采用了全选的方式进行作答。教师们没有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微课程教学。同样对数学微课的主要建构元素:微课件、微教案、微点评、微练习、微反思,并没有抓出来。

(三)微课导学再实践

在微课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把研究而得出的策略反馈到实践中,再对实践结果进行反思,从而启动新一轮的研究。这样,就形成了“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从而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通过反复的“研究—实践—反思”,微课导学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之后,我们把“差异教育”的理念融入到里面,先对学生进行分层,然后再根据微课导学的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最终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本课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学本课堂核心素养
如何在学本课堂中提升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农村初中英语“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教学相长新内涵视阈下的学本课堂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学本课堂”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