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董仲舒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9-11-16谢蔚晖

戏剧之家 2019年28期
关键词:生态伦理天人合一董仲舒

谢蔚晖

【摘 要】汉代著名哲学家董仲舒的哲学中蕴含着非常多的生态思想,其著作《春秋繁露》中也体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他的思想虽然源于汉代,但是放置于今日,都有许多跨时代的经验和意义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学习。本文探讨董仲舒“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思想中的生态伦理理论,以及这些理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生态环境方面的思考和对于当今社会人们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理论依据的贡献。

【关键词】董仲舒;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生态伦理

中图分类号:B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8-0219-02

由于古代科技落后并且生产力不发达,当时的自然条件便成了农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也因为这样,古代的哲学家们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自己独到且深刻的见解。董仲舒作为汉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许多思想都对当时的政治与学术思想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董仲舒关于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对于当今世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我国现阶段的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

“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西周。先民在日常的生产劳动中领悟到周围自然环境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于是开始对天和人的关系进行思考。然而在那时候,人们的思考还是偏于感性,那时候所理解的“天”也类似于有人格的神,但也将人和“天”放在相通而不是对立的位置上。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道家的哲学家们也对“天人合一”观念进行了自己独到的阐释,然而将天人合一学说推向高潮的人则是汉代的董仲舒。他认为道德的根源在于“天”而不是这个社会本身,并且“天”作为其哲学体系里的最高范畴,是住在宇宙的智商神。但是和人格上帝不同的是,董仲舒将阴阳五行说纳于宇宙结构系统,将其和“天”融合,认为“天”既是宇宙的支配者,却又离不开并且必须要通过构成宇宙的天、地、阴、阳、五行来呈现自己。因此董仲舒的“天”实际上就是拟人化的自然的天,也正因此“天”也成了人类道德的本原。

董仲舒也正是用他这一套理论,对其生态观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在《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提出了“天人之际,合二为一”的观点,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巧妙融合。在董仲舒看来,天是至高无上的,但是天地人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这样人与天地融合的思想也表明了人道和天道的融合,人和自己身处的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由于董仲舒隶属于儒家学派,其思想中也包含着许多“仁”的思想。他在《春秋繁露》中便提到“質子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为仁?”意思便是只去爱人是不可以称之为仁的,只有将爱扩散到鸟兽昆虫之上才能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仁”。并且董仲舒还提出要保护好林木,要保护大自然的生物生长,这些思想体现着董仲舒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维护,也正是因为这些观念的提出,才使得生态得以保持,才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二、“天人感应”的生态伦理观

“天人关系”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哲学基本问题,历代的思想家们也被赋予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而“天人感应”一次是古代的哲学术语,是董仲舒伦理思想的核心,其观念来自先秦所说的“天人合一”。董仲舒在吸收前人的观点上完善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董仲舒看来,天与人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出自一源。所谓天人感应,也是说其天意和人意是相互感应的,天可以影响人事、预示祸福,人也能回馈上天。董仲舒将上天作为人格化的神,把上天作为一个王朝统治的晴雨表。表明作为天子的皇帝如果不理朝政、荒淫无度,人间便会遭受灾害,上天将对人类进行警告;倘若百姓生活安逸、政通人和,那么就会世间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冬将瑞雪。他的理论在其著作《春秋繁露》中尤为体现。“木用事,则行柔惠,挺群禁。至于立春,出轻系,去稽留,除桎梏,开门阖,通障塞。存幼孤,矜寡独。无伐木。火用事,则正封疆,循田畴。至于立夏,举贤良,封有德,赏有功,出使四方。无纵火。土用事,则养长老,存幼孤,矜寡独,赐孝弟,施恩泽。”

董仲舒利用“天人感应”的思想来控制统治,使得大自然和统治者的统治相联系。统治得利则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统治不利则会得到上天的惩罚。然而,站在当今唯物主义者的视角来看,“天”只是单纯意义上的“天”,并不是人格化的神,董仲舒将“天”赋予其目的性只是对自己“天人感应”思想的一种自圆其说。其思想精神实质上是“言天道而归于人道”,他利用“天人感应”的思想,借天的目的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观点放在当今可能会被许多哲学家所反驳,因为其哲学立场是唯心主义的,对历史发展起着消极的作用,但在当时却是完全适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因为董仲舒的观点促使西汉大一统的局面得以形成,也正如此,他的观点成了统治者专权、封建专制的重要武器。

三、董仲舒生态伦理观对现代生态建设的启示

现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文明上升到了人类文明形态和中国民族永续发展的新高度,同时将生态文明的发展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可见,我国领导人越来越关注生态文明的建设,越来越将人和自然如何和谐共生以及如何建设一个生态和谐社会放在一个重要的议题上去讨论。

近代以来,由于工业大发展,人类的生态环境身处危机,于是越来越多人关注环境保护,关注生态文明,也有更多的人去思考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然而想要真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光从经济和技术的角度去解决是完全不行的。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树立一个深刻而明确的观点。不难发现,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更适合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今天,他的观点强调道法自然,并且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并且其中无不包含着对于自然的敬畏。董仲舒的思想,不仅仅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实际意义上的作用,同时也对当今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如何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董仲舒这些思想的提出时间,虽然距今已经很久远,然而其中却有着许多跨越时空的经典论述。许多被淘汰的观点多是因为当时生产力的不足和生产技术的落后,但是他对人与自然关系以及自然规律的总结,对我们当今人类思考生态文明的问题都有着推动作用。不仅如此,现如今我们研究古代哲学家们的思想,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有助于我们去反思我们在生态伦理理论建构中的不足,从而去创造更加美好的和谐社会,使得人和自然更加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曹顺仙,陈崇天.以“负责任创新”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创新发展[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

[2]曹顺仙.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方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2).

[3]曹顺仙.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三维化”诠释——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环境问题理论为例[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6).

[4]董中兰.董仲舒伦理思想浅析[J].青年文学家,2018(23).

[5]董中蘭.浅谈《道德经》中的智慧[J].神州,2018(30).

[6]曹梦娇.从《寂静的春天》与《沙乡年鉴》看卡逊与利奥波德生态思想[J].汉字文化,2018(22).

[7]乔永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

[8]娄雅宁.生态伦理视阈下“天人合一”思想及当代启示[J].神州,2018(22).

[9]陈国敏.论文学经典中李杨形象的演变[J].神州,2018(24).

[10]牛庆燕.伦理世界“预定的和谐”与生态文明[J].学术论坛,2015(10).

[11]牛庆燕.道德世界“预定的和谐”与生态秩序的构建[J].浙江社会科学,2015(12).

[12]乔永平.生态文明建设协同系统的构成研究[J].生态经济,2015(11).

[13]刘海龙.环境正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重要维度[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5).

[14]牛庆燕.全球化视域中的生态主义伦理精神[J].伦理学研究,2017(1).

[15]李亮.社会生态学的绿色城市思想与政治想象[J].神州,2018(32).

猜你喜欢

生态伦理天人合一董仲舒
春秋决狱与法律解释——以董仲舒春秋决狱案例为中心的考察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研究述评
《董仲舒思想通解》出版
春秋“王鲁”说刍议:以董仲舒为中心
试论先秦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