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子恺文学作品中的音乐与绘画元素

2019-11-16杨玥

戏剧之家 2019年28期
关键词:艺术美丰子恺绘画

【摘 要】当前对丰子恺的研究大多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丰子恺漫画、书法等书画作品美学思想的研究,二是对丰子恺音乐教育理论学说的探讨,三是对丰子恺散文等文学作品的解析。三个主流方面大多被单独研究,少有将“文、乐、画”三种元素结合并探究其内在联系的作品。因此深入了解丰子恺作品中的音乐、绘画艺术元素对其写作风格的影响,探索不同艺术之间的相互交融与影响,挖掘丰子恺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是对我国近现代文学、音乐、书画等艺术发展空间的一种新探索。

【关键词】丰子恺;文学;音乐;绘画;艺术美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8-0217-02

丰子恺的文学作品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位“全才型”的大家,除却在文学上的造诣,丰子恺的音乐美学、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和书法漫画作品的成就也在近代艺术学中产生重要影响。在音乐方面,丰子恺著有《音乐知识十八讲》《音乐入门》等;在书画方面,丰子恺代表作有《子恺漫画全集》《护生画集》等。丰子恺的散文随笔可以说是最具有个人风格的文学作品,《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艺术趣味》《艺术与人生》等,他的作品内容多关注生活细节、自然人情,风格朴素淡雅、纯真洁净、富有童趣,常以温柔博爱的眼光看待事物,对事物抱有和善的同情和悲悯之心。

丰子恺本人的作品,无论是音乐还是书画,都十分重视作品的整体艺术性。比如丰子恺曾在《中国画的特色》中提出中国画最重要的特色是“画中有诗”这一元素。作为一位伟大的漫画家,丰子恺又极其重视书法和音乐的艺术,他曾提到,“诉于眼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书法,诉于耳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音乐,在一切艺术中占有最高的地位。”综上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对丰子恺的研究,不应当只从某一领域进行,而应以全局的眼光,重视艺术之间的联系性和整体性。

一、丰子恺文学作品中的音乐元素

丰子恺的部分音乐著作被中小学校用作教科书和课外辅导材料,如《开明音乐讲义》《开明音乐教本》和《音乐入门》。其中《音乐入门》是当时脍炙人口的音乐启蒙书籍,也是丰子恺音乐著作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广大音乐爱好者通过此书可自学乐理。《音乐入门》的语言浅显易懂,如在讲解音阶的上下行之时,上行的“do mi sol do ”被丰子恺称作“乘风破浪,排山倒海”,下行的“do sol mi do”则是“雨过天晴,烟收云散”,这种细腻而富有文学意味的文字是丰子恺音乐理论作品最突出的特色。

丰子恺认为“音乐是精神的粮食”,把音乐看作是治病的良药和延年益寿的食物。在《关于儿童教育》中丰子恺把高尚而有趣味的乐曲比作橄榄,听此类曲犹如回味清香隽永;而低俗无趣的乐曲则被比作糖果,听此类曲目只能品尝浅显的意味。在《田园的交响乐》中丰子恺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及音乐作品时,将这部交响曲描述成一幅田园山水花鸟图,贝多芬对田园的喜爱之情使得这部作品洋溢着清新自然、质朴欢快的情绪,因此交响曲的基调也是轻松愉悦的,用音乐旋律描述的这部作品让人仿佛看见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景图。因为丰子恺的音乐作品多是面向儿童的,所以作为启蒙教材,他的音乐理论作品或关于音乐的文学作品语言大多简洁易懂,符合儿童的认知,各种形象的比喻、类比层出不穷,展现出一位深爱儿童、致力于传播音乐文化、音乐美育的教育者独有的温和慈善心境。丰子恺始终坚持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感化人心、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健全的性格品质。虽然丰子恺传播的音乐教育理论多是偏向西洋音乐,但作为国学大师,他巧妙地采用国人善于接受的方式讲述西洋音乐故事和音乐理论,认为必须通过学习西方音乐来提高本国音乐素养,进而形成本国自身的音乐系统理论。丰子恺认为国民音乐的启蒙教育,必须要注意循序渐进,有条理有方法,坚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尊重儿童的个人意愿、维护孩童的天性,同时应该利用多种艺术手段相结合进行音乐的传播。

二、丰子恺文学作品中的绘画元素

徐型在《丰子恺漫画的文学意蕴》一文中提到,丰子恺在回顾自己四十年文艺生涯时说:“综合看来,我对文学,兴趣特别浓厚。因此我的作画,也不免受了文学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似乎一贯更看重“文画相融”“文画双修”。比如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文与画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文学的特殊意境。丰子恺在文章《中国画的特色》中就对“画中有诗”这一概念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首先“画中有诗”势必要将画和诗呈现在同一平面,以“诗句”解释“画作”之描绘内容;更深层次则是“文画相融”,“诗句”不仅是画面的旁白补充,更提升画作的独特意蕴,有“画龙点睛”之妙用,“画作”更成为诗句的情景呈现,通过色彩、意象的立体化形象化表现出诗句中的诗情画意,显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深邃意境。

丰子恺的散文作品《邻人》就是“画中有诗”“文画相融”的典型。在同名的漫画中,两家相邻的住所被一扇铁车轮般的栏杆隔开,两屋内的主人相隔咫尺却互不相干,这是丰子恺从上海回江湾时路过天通庵附近所见之实景。他在散文中写道:“那把铁扇骨,又具体,又明显,又庞大地表现出它的用意,赤裸裸地宣示着人类的丑恶与羞耻。”实际上当时比邻而居却彼此防范、互不信任的社会现象讽刺了人心的复杂与相互猜忌。丰子恺在文章中还以刑罚法律、城郭门墙相类比,显示“铁扇骨”的羞耻与丑陋,表达对人性丑恶的厌弃和批评。文末,丰子恺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籬呼取尽馀杯”的美好愿景作结,展现了一代大师旷达澄明、不懈追求人性之善的心境。

三、小结

丰子恺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大艺术家,他在音乐、书画、文学领域的成就似乎也是相辅相成的,在艺术的殿堂里,他是“开放的”“兼收并蓄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丰子恺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文中有乐,乐中有文”。无论是书画作品还是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丰子恺的著作都有一种浓郁的“文人气”,与汪曾祺、沈从文一样,文学作品中有浓郁的乡土情怀与人文关怀;又融入独到的音乐与绘画艺术元素的见解。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他的作品自始至终都带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化意趣,显示出作家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西方现代创作技法及艺术思想的涌入使他的音乐、绘画等理念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开阔的中西视野相结合,最终形成丰子恺日渐成熟的艺术思想。

参考文献:

[1]徐型.丰子恺漫画的文学意蕴,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裴蕾.<受戒>:用风情抒写人情,汉字文化,2019.第四期.

[3]杨玥.多元文化浪潮下的中国音乐教育,大众文艺,2019.第4期.

[4]黄煜玺.简析汪曾祺<七里茶坊>中的乡土情怀与人文关怀,大众文艺,2019.第3期.

猜你喜欢

艺术美丰子恺绘画
爆炒米花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探析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