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下如何做好对黔东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19-11-16熊毅

戏剧之家 2019年28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时代保护

熊毅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如今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万花筒般绚烂。黔东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理应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在信息时代,信息工具的利用与黔东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结合就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时代对黔东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利用信息工具保护并传承黔东南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探究。

【关键词】信息时代;黔东南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8-0036-02

我国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今正昂首阔步走在“强起来”的大路上,在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人们的物质生活趋于丰富,并将目光投向精神生活的富足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传承,是人类智慧的凝结。近些日子伴随着法国标志性建筑巴黎圣母院的逝去,传统文物的保护与价值又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以往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年代,大多数人将目光聚焦于经济的增长,然而在经济不断进步的同时,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遭到了破坏。对于黔东南地区而言,那里聚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珍藏着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其中主要以苗族、侗族两个民族为主,包括苗族独特的情歌、酒歌、祭祀歌、叙事歌、说唱歌(嘎白福)、儿歌等,侗族的大歌、琵琶歌、牛腿琴情歌等民间歌谣都被人们广为传唱。信息时代的到来,将为黔东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注入勃勃生机,如何在信息化的时代下,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黔东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一、信息时代对黔东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造成的冲击

21世纪是全球化的世纪,它不但表现为全球贸易的繁荣和活跃,还表现为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思想观念的频繁碰撞,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各种价值观的交融、渗透和整合。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为黔东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给当地的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一)文化全球化

不同的國家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均积淀了不少独特的民族文化,这种民族文化对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都会产生强烈的影响,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是有着强大的束缚。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必然会带来激烈的摩擦和冲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的代表物,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其独特性逐渐丧失,甚至有一些不伦不类的文化诞生,这些都给黔东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带来了挑战。

(二)文化动态化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不同观念、不同文化的传播速度变得超乎想象,时空距离的缩短使得整个社会处于剧烈地流动之中,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加快,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认真体验经典文化。也许有人会志愿做文化保护工作,但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使得这一想法从诞生起就面临着夭折的风险。世界日新月异,网络文化更是催生了大批的流行用语、大量的文化现象,许多经典文化因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消失。黔东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动态的文化环境下,如何坚守内心、全心全意保护好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三)文化同质化

全球化趋势加强不仅体现在经济一体化,现如今,全球价值观逐渐趋于一致。美国孩子和中国孩子穿着一样的衣服,吃着一样的食物,信息工具使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信息编织成的地球村,在这个看似大实则小的村子里,全世界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逐渐同一。文化同质化是黔东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事实证明,只有多样化的文化才能使人类生活异彩纷呈,不同文化都有自己扎根生长的土壤,当这片土壤丧失时,它培育出的优秀而独特的民族文化也将无法生存,必将趋于凋零。

二、信息时代下,做好黔东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途径

借助信息工具做好黔东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时代潮信。在信息时代下,做好黔东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

(一)做好人员思想工作,将保护行动落到实处

好的结果是靠行动,而行动靠得是人员的执行。首先,有关部门应该制定出保护黔东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严格制度。制度是将思想体现在行动上的重要保障,努力做到专人专责对接,要明确责任到个人,确保工作内容得到稳步推进。其次,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让有文化保护意识、会相关技术的人员得到重用,明确相关操作步骤,把人用到刀刃上。对黔东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言,传承是最大的道理,因此任何干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非正当理由都是不正确的行为,对于这样的人或事,应该强管控、重监督,甚至是重处罚,唯有秉持拳拳奋斗之心才能做好保护工作,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媒介生态,为民族文化发展创造有利的传播环境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数字媒体使我们的眼界得以拓宽,给大众带来了全新的媒介体验。新闻媒介作为大众触摸世界、了解信息的一扇重要窗口,应当在保护黔东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挥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信息时代,信息工具多种多样,其颜色鲜艳的画面显示、精彩悦耳的音频资料吸引了众多目光,且在各种社交平台、网络平台的推动下,可以快速地进入大众视野,是做好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途径。如,可以采用制作宣传光碟、外宣画册、文集等系列外宣品向外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将原创民族歌曲制作成手机彩铃和固定电话彩铃进行推广等等,最大限度地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知识,调动广大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热情。前不久,微博上就出现了利用古文物做成的表情包,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使得在大众心里素来端庄、严肃的古文物呈现出俏皮、可爱的风格,有力地推进了这些文物的保护。

(三)进一步加大民族文化传播网络建设

我国网民数量在全球领先,在全民投身于网络热潮的当代社会,利用互联网传播黔东南音乐,让人们从欣赏音乐到逐步爱上黔东南音乐,再到主动保护黔东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黔东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并不能真正地转化为实际行动,保护工作也不能只靠当地人民的努力,只有当全体人民意识到黔东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价值及文化意义才能将保护意识转化为行动。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民族文化传播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卫星技术、跨国电视网络和互联网技术,迅速抢占国际文化传播高地,加强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扩大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增强中华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信息时代下,做好黔东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需要很多努力,还需要更多人的支持与帮助。希望本文以上提出的几项措施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运用,为保护工作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蒋晨.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以罗城仫佬族音乐为例[J].戏剧之家,2019(03).

[2]张坤. 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上)——以贵州黔东南区苗族芦笙音乐文化为例[J].黄河之声.2012(24):75-76.

[3]张坤.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下)——以贵州黔东南区苗族芦笙音乐文化为例[J].黄河之声.2013(02):95-96.

[4]张祖云. 贵州地方院校对本地区特色音乐文化保护模式研究——以黔东南凯里学院音乐学院为例[J].大舞台.2015(05):211-212.

[5]成军.河南戏曲传承发展路在何方——关于对黄淮流域周口地区戏曲调查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4(16):18-20.

[6]郭玉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方式——以沧州音乐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01):128-129.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时代保护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