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出国(境)党员管理与教育

2019-11-16宋柯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7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党员管理

宋柯

摘 要 随着合作办学的日渐兴起,高校出国(境)学习的党员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日渐凸显。作者在分析当前出国(境)学习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出国前的教育、审批,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定期汇报机制、预备党员培养机制及归国后汇报机制等方法提高党员的教育管理水平。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出国(境)党员 教育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迅速发展,2016年4月,在深圳举行的中外合作大学校长论坛报告显示,中国内地经审批和复核的中外合作机构项目共计2411个,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总数已发55万人,高校出国党员逐年增多。在天津,天津财经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商业大学以及天津工业大学也先后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因此如何因势而谋、因时而化、因地制宜做好出国(境)党员的管理教育,持续提高他们的党性修养,率先垂范,是当前高校党建的一个重要课题。

1中外合作办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国外教育机构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设立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办学主体通常分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两种。办学模式分为“单校园”和“双校园”。所谓“双校园”是指中外办学机构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相互承认学分,学生在国内修完一定学分之后,在国外合作大学完成剩余学分的修读,在使学生接受中外不同教学模式培养的同时,又不给家庭增加过重的经济负担。“双校园”培养模式可分为“3+2”,“3+1”等。例如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管理学院的联合培养学生,在国内修读三年之后,最后一年在美国完成。

2中外合作办学的党员管理教育的困境

2.1党员出国前教育、审批程序缺失

《中央组织部关于共产党员因私事出国或去港澳地区的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组发〔1981〕19号)要求:(1)党员因私出国前需要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2)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3)对出国党员的组织关系管理,需要根据其出国时间长短做出调整。目前,针对县处级及以上的干部出国请假制度逐步完善,并已开始实施,但针对出国留学党员的审批、教育等基础性程序尚且缺失。

2.2组织配备实效性较差

党的基层党支部是党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干部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地生根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同时是团结群众、联系群众、宣传党的思想的基层组织。研究表明,组织配备实效性差容易导致:(1)对党员的国外生活了解不深入,難以结合具体情况,展开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管理活动;(2)预备党员出国后管理松散,致使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缺乏引导和考察;(3)出国(境)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的监督机制难以得到保证;(4)出国(境)党员归属感缺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基本上不考虑寻求党组织的帮助;(5)出国(境)党员的组织生活难以保障,由于与国内时间、空间跨度较大,同时有无专人负责,容易导致出国(境)党员组织生活缺乏的现象。

2.3出国后管理方法针对性较差

党员出国后,由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进行管理。而大部分学校对于出国(境)党员的管理仍沿用传统管理方法,但是出国(境)党员由于受到时间以及空间上的限制,与国内联系减弱,传统手段对于其的管理考察能力弱化,约束能力也相应减弱。与此同时,由于具体指导性文件的缺失,基层开展工作无依据,党员管理松散,造成出国学习党员无组织管理,无组织生活,无纪律意识等情况。

3出国(境)党员管理的思考

3.1建立有力党组织,夯实管党治党基础

3.1.1成立独立党组织,提高工作针对性

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可成立党组织,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的党建工作。对于出国(境)留学的党员,可成立国(境)外党支部(党小组)。这一做法既符合《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的要求,又有先例可借鉴,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张申府、刘清扬、周恩来、赵世炎、陈公培等,创建了统一的共产主义组织旅法少年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冬,参加少年共产党小组的共产党员组成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同时,少年共产党支部中够党员条件的同志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因此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独立党组织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国(境)外党组织,加强海外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引导。国(境)外党组织的上级党组织可设专人进行联系、考察工作,建立联系人制度。学校、学院可随机抽查工作状况。

3.1.2选强配齐支委会成员,增强组织凝聚力

支委会成员对于支部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党支部发挥组织凝聚力以及战斗堡垒作用意义重大,为合作办学党组织以及国(境)外党组织配备理论素养高、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卓越能够运用新媒体的支委会班子成员是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党建的前提。可委派政治素养的对外交流老师担任支部书记(条件允许的高校可以实施派驻制度,委派2-3名党支部书记轮值),优秀学生党员担任支部副书记以及支部委员。出国(境)学习的党员定期向支委会汇报思想、工作状况;支委会讨论党员发展问题并定期向国内联系人报告工作情况。

3.2建立健全出国前审批、教育制度

3.2.1完善审批制度,为出国党员系根绳

《中央组织部关于共产党员因私事出国或去港澳地区的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组发〔1981〕19号)规定短期因私请假出国的党员,需要向所在党组织以及公安部门提出申请。目前,全国很多高校没有完善的出国党员审批制度, 党员出国前不履行审批制度,容易造成归期不定、组织生活不过以及党费不按时缴纳等情况。因此具有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的高校应尽快建立健全审批制度,为出国党员系根绳,避免他们成为无绳的风筝。党员未安审批手续以及要求履行党员义务或者归国的,可根据《党章》处置。

3.2.2健全出国前教育机制,夯实思想基础

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在出国学习之前,召集全体出国(境)学生进行系列教育,并逐一谈话。教育他们: 第一,坚定政治立场,学习期间面对国外各种宗教信仰和歪曲舆论,要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觉悟,增强警惕性,永葆中国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第二,履行党员义务,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要求学生在国外期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不断端正入党动机,达到合格党员标准;第三,要求党员定期汇报学习、思想状况,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期参加组织生活。

3.3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提高党员归属感

(1)建立健全沟通机制,打破空间、时间壁垒。受到空间、时间的局限,国内外党组织交流沟通不畅,因此要利用网络平台定期、及时沟通,把党支部建在网络上。一方面使国(境)外学生了解学国内、校内以及支部内动态;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国(境)外党员的思想动态。

(2)建立健全思想汇报定期汇报制度,要求出国留学同学定期向支部书记或支部副书记通过发电子邮件的形式做思想汇报,就时事热点、方针政策以及自己在国外的思想变化进行汇报。国(境)外建立党支部的,支部书记要向国内联系人定期汇报工作状况、党员状况。

(3)建立健全出国(境)预备党员的培养机制;目前还没有文件或制度对国(境)外的预备党员的转正考察和审核工作作出明确规定,建议将〔1981〕19号中文件中的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规定,改为定期培养考察在国外学习期间,由政治立场坚定的优秀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的入党介绍人,培养介绍人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反饋预备党员学习、生活以及思想动态,在对预备党员进行严格培养考察的基础上,归国后经支委会讨论,报基层党委同意后可转正。使党员发展不仅严格有序,而且更加人性化。

(4)建立健全党员回国(入境)后汇报制度。党员回国后,党组织需要继续跟踪考察,一方面要求党员向党组织以书面形式汇报国(境)外的生活、思想、学习状况;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出国(境)党员的作用,与其沟通了解国外高校学科建设、国际化办学、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

参考文献

[1] 汤力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高校出国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S1):107-108.

[2] 王琳,刘广月.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浅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34(02):26-31.

[3] 张丽敏,吕建设.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创新实践及实效性研究[J].学理论,2015(04):192-194.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党员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