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民办高职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019-11-16张珏詹斌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7期
关键词:民办高职互联网+教育互联网

张珏詹斌

摘 要 随着我国产业的不断升级和更新,信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也对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教育”时代下的高校正蓬勃发展,民办高职院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远发展下去,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认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来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主动融入区域社会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支持需要。本文通过对民办高职院校在信息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民办高职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针对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民办高职 应用型创新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我国互联网时代已然到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巨大改变,也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有力的支持。在“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中,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职院校,应认清时代发展的趋势,积极探索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信息化理念及互联网思维来培养民办高职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综合能力。

1“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民办高职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统一、完善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很多民办高职在教学过程中普遍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则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导致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无法运用到实践中,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其次,在民办高职中,多数的学校主要都是坚持传统的应试教育为考核方式,以纸质测试的形式衡量学生的专业能力,这种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个性发展,难以实现符合市场需求的培养目标。

1.2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特色不够显著

民办高职在办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缺乏外界支持、专业特色不够显著等。当企业或机构改革时,势必会在人才的需要上也做出相应的调整,民办高职难以及时满足企业或机构的需求,灵活有效地做出针对性调整,导致民办高职培养出的信息类专业人才与企业脱轨,毕业生市场竞争力不足。再者,民办高职在人才培养中理论大于实践,主要培养方式为传统的讲授制,缺乏长期合作的实力强劲的企业实践学习,同时民办高职的课程体系也不够成熟,未针对发展中的企业对人才岗位的需求匹配培养。

1.3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流动性大

教师队伍建设及师资问题一直是影响民办高职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民办高职严重缺乏高学历高能力的专业教师,教师年轻化低职称现象非常普遍。同时民办高职的教师的权益得不到重视,专业能力得不到系统的培养,教学设备的缺乏使得教师教学水平难以提升,薪资待遇不合理也指示教师队伍流动性大等这些原因都对民办高职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民办高职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1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的基本原则,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互联网只是促进教学的一个手段,一个工具。所以无论教育形势如何改变,学校始终都应遵循“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的原则,把教育作为核心工作,合理利用新技术来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应该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有较强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2建立民办高职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要将互联网技术充分运用于民办高职的教育教学中,围绕社会和市场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努力探索科学合理的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要将课程内容改革与优化专业体系结构作为基础,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思维方式,结合市场变化,企业需求,制定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内容的改进措施,改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动手操作及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优化专业体系结构,根据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体系结构。

2.3深化校企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形式

校企合作是学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民办院校应充分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优化自身的专业设置,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在校企合作中,可以充分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让学校、教师及学生全面了解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发展的现状及需要,从而实施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促使民办高职培养出更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提高民办高职毕业生市场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语

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革使民办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职应意识自身的现状与不足,深化改革,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节奏,全面了解市场及企业的需要,积极探索高效合理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高、具有工匠精神的符合新时代发展变化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 何序哲.高校智库创新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分析与研究[J].智库时代,2019(27):147-148.

[2] 韩劢.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就业指导隐性校本课程模式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0(03):137-140.

[3] 吕玉铭,王明博.夯实、提升、转化、拓展——文学院“四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河西学院学报,2019(03):119-124.

猜你喜欢

民办高职互联网+教育互联网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民办高职院校校内考务管理工作实践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