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用好新编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

2019-11-15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语篇逻辑教材

新编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经过三年多的策划与编写,已通过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的三轮审核,即将与广大教师和学生见面。部分教师已经拿到了我们的样书,大家纷纷表示有眼前一亮、焕然一新的感觉,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关于教材落地使用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对这套教材具体内容最熟悉的要数这套教材的编辑团队了。编辑们挑选出教师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进行解答,以帮助大家尽快熟悉教材,从而让教材更加顺利地投入使用。

问题1:与上一版教材相比,修订教材“新”在哪里?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教材编辑团队:和上一版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在主题内容、单元结构和整体特色上都有较大的改进和显著的变化。

首先,修订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系统、全面地呈现和覆盖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及其依托话题,不仅完整保留了上一版教材的重要话题,进一步凸显了相应主题,还新增了大量话题鲜活、主题鲜明的新材料,时代感强,贴近学生的生活。

对于各单元的内部结构,修订教材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对学习环节进行了整合和重组,保留了优势板块,进一步改进了板块之间和活动之间的逻辑,组成三大环节、七大板块的结构,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路更加清晰、更有抓手。

同时,教材的语篇对主题语境的挖掘更加深入,也更具人情味。与上一版以介绍性、信息性为主的语篇相比,修订教材的语篇更加注重思想性和文化性。每篇主课文除提供贴近学生的话题、信息外,还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并让学生体会到英语语言的美。以必修第一册第1单元为例,上一版教材的课文主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课堂活动,而修订教材的课文则是一篇描述一个中国高中生开学第一天的见闻和心情变化的日记,情节以两个巧合引人入胜,让学生在体会高中生活的乐趣、树立信心的同时,能够学会“with butterflies in my stomach”“Well begun, half done”等优美语言。

修订教材的活动设计更加丰富多彩。活动设计中避免了单句训练的形式,每个小语篇也全部围绕单元话题精心打造,且题材丰富、类型多样,不乏思想性、文化性和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和技能,其内容值得学生思考和探究。

此外,修订教材的另一大亮点是版式设计。教材的版式根据主题精心设计,采用国际前沿设计风格,注重视觉享受,满足新时代学校的美育诉求。

对于如何快速熟悉和适应这套教材,我们建议教师首先熟悉课标,这样有助于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编写理念和设计思路。同时,教师要将教材当作整体,不仅要关注单元内部逻辑,还要看整册书乃至整套书的逻辑,整体把握话题的复现和阶段性的提升。

教师在初次使用教材时,可以先按部就班地遵循教材本身的流程来上课。我们通过试讲发现,按部就班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必修一第1单元第二篇主课文的读后活动Think & share中,有一个问题是:What else would you like to ask Lisa about starting high school?进行这一步时,有的学生提到I want to know how to manage time well.而这个单元上一部分的听力内容就是关于时间管理的。于是,有的学生马上回想起之前学过的内容,举手回答并复述在听力部分完成的笔记:List the things were going to do. Record the time to do the activities… 教师也借此机会请全班同学再次翻到教材相应页面,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

在我们开展各地教材试教的过程中,教师普遍反映:虽然教材变化较大,但很容易上手,而且感覺越教越顺。

问题2:教师如何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教材活动的设计意图和逻辑?

教材编辑团队:修订教材将英语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有效融合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始终强调通过“大循环”和“小循环”相融合的方式着重提升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修订教材的各个环节通过各个具体的、有意义指向和训练侧重的活动(即“小循环”),构成一个完整的符合学习规律的“大循环”,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修订教材各单元包括三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符合认知发展进程的重要环节,即“理解—发展—实践”,对应各单元的七大板块。修订教材每个单元的各个环节均指向主题探究,因此所有环节均指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与发展的主题意义。这样的主题探究推进模式,从根本上保障了整个单元不会偏离主题,避免了孤立地教授语言本身的问题。

2. 整个单元学习中的思维过程符合“学—用—思—评”的自然逻辑和科学进程。修订教材中各单元所有活动的设计均以新课标所提出的六要素整合作为基本原则和思路,即以主题为引领,依托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诸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串联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活动,避免碎片化教学现象和课堂效率不高等问题。

以必修第一册第1单元为例。本单元“理解”环节围绕高中校园生活展开,从“Starting out”板块的中英校园对比、开学第一天调查问卷,到“Understanding ideas”板块的开学第一天日记,再到“Using language”的学校社团、时间管理,带领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校园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的方方面面,充分熟悉话题,为下一步形成观点打好基础。

“发展”环节中的“Developing ideas”板块的语篇High School Hints是一篇高中毕业生为高一新生提建议的访谈,引领学生思考如何充实地度过高中阶段。读写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开学一周以来有趣的事情,对比初高中的不同,围绕高中生活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到了“Presenting ideas”部分,学生需要围绕学校生活向校长提建议,将本单元学习、思考的内容和形成的观点通过口语表达的方式产出。

“实践”环节的“Project”板块以“用英语做事情”为基本设计思路,紧扣单元主题,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学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查阅资料、深入调研等方式,了解学校的历史、师资力量、成功校友、班级设施、课外活动等,并制作成手册向全班展示。“Project”板块融合了核心素养的各个维度,综合了各项技能,将学生在本单元所学内容落实在清晰、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活动性任务上。

问题3: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的板块和活动进行拆解和调整吗?

教材编辑团队:由于课时的限制和学生水平的不同,教师在遵循教材本身的编写思路和逻辑线的前提下,在保证“大循环”“小循环”完整性的基础上,可以对活动进行必要的调整,如根据实际情况降低活动难度或做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对于学生完成有困难的活动可以省略不做。

以每个单元“Understanding ideas”的活动4为例。该活动除承载检测细节理解的功能外,还通过思维导图的变体形式呈现了第一篇主课文的结构。对于完成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将活动简化为选词填空,完成后再让学生看表或看图复述课文;至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不看课文直接填空,甚至可以再提高要求,让学生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

但需要注意的是,调整活动不等于拆解教材、打破教材单元内部的逻辑结构。尤其对于核心环节(Understanding ideas、Developing ideas、Presenting ideas)而言,由于核心环节的活动内部和活动之间的逻辑紧密,我们不建议打乱活动的顺序。其他环节可以处理得灵活一些,但依然要遵循单元主题和活动逻辑线的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Project”板块既是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应用活动,也是对整个单元所学内容的综合检测,我们建议教师不要舍弃这部分内容。如果课时有限,教师可根据情况挑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着重完成一个或几个“Project”。教师还可根据具体学情决定这部分的操作方法:

1. 可以在完成单元学习后,将“Project”作为单元学习结束时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综合体现,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并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反思,同时帮助教师实施综合性评价;

2. 可以在单元学习的一开始就呈现“Project”,以其中的活动性任务作为驱动学生开展本单元学习的基本依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而更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展开学习过程,建构主题意义,发展核心素养。

问题4:教师如何有效利用教材?如何合理使用课外资源对教材进行有益补充和拓展?

教材编辑团队:我们建议教师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内容,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弃用教材、自己找材料创造活动,甚至仅把教材上的活动当成孤立的素材来使用。教材中的语篇及活动都是经过中英双方优秀的作者团队及编审专家反复打磨过的,是绝佳的语言训练材料,且教材的设计有其内在的逻辑。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挖掘教材上的内容,其实是不需要自己再费力创编活动,或者再到处搜集其他补充材料的。

教材的内容是可以反复利用的。反复利用的教材可以实现对教材活动的“再加工”,实现个性化运用,以适应不同的学情。教师可以以课上的活动为依托来布置作业,比如:教材中的一个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口头活动完成后,再將其布置成一个笔头任务,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或者对于一个语篇填空的活动,教师可以在语篇填写完整后,再请学生进行复述或者概要写作,从而通过一个经典语篇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多项语言技能的提高。

对教材活动的再利用和深加工,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反复咀嚼教材上的内容,把教材的精华吃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不用再花费大量的时间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活动,可以极大减轻教师的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5: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教材编辑团队:课堂教学评价是提升教学品质、保障学生学习成效、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堂教学评价应当成为课堂上的一种常态。因此我们建议在课前的教学设计里就将教学评价系统地体现出来,这样教师就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评价,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将评价合理、生动地嵌入到每个活动中去。

而要实现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做每个活动时都能有所反思,看到自己的进步和问题,从而更加主动、理性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现在很多学生都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的评价,这种相对单一的评价模式会让学生逐渐失去自我认知的积极性。我们所倡导的是师生合作评价,即构建一个多元互动的立体评价机制,不能只依赖于教师,更要鼓励学生积极自评或互评,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例如,在学生完成教材阅读语篇的读后活动并核对答案后,教师让学生分组对各成员的表现进行讨论和评价。此外,教师可以在不同环节通过问题、提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提高自我反思和评价意识,努力落实评价促学功能的融合,即对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of learning)、为了后续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和学评一体的评价(assessment as learning)以上三者的融合,让这三类评价在教材的各个板块围绕学习过程和成果全方位展开,从而真正实现评价的促学作用。

猜你喜欢

语篇逻辑教材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教材精读
逻辑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