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馆》主人公王利发的人物特征探究

2019-11-15卢楠

北方文学 2019年30期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茶馆

卢楠

摘要:为了探究《茶馆》主人公王利发的人物特征,本研究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的语域理论出发,借助语料库分析了主人公王利发台词中的称谓语,旨在从语言学角度解读王利发的人物特征,希望对文学文本分析具有启示作用。研究表明,老舍先生在称谓语选择上十分考究,在细微之处体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性格特点,王利发作为茶馆掌柜,精明圆滑,八面玲珑,最具艺术典型性。

关键词:称谓语;人物特征;语料库;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

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真实展现了旧北京从清末到抗战后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生活,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茶馆主人王利发的形象塑造最为成功,成为了最具概括性的艺术典型。对于《茶馆》人物形象的解读并无太多争议。王利发精明圆滑,通晓事故的形象让人过目不忘。然而这些解读多从文学或艺术的角度出发,本研究尝试从语言学角度出发,以称谓为切入点进行探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借助人物角色名称和不同的称谓来定位人物形象,组织角色之间的关系,表达态度立场。《茶馆》主人公王利发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一点是因为老舍先生在处理王利发使用的称谓语上十分考究,能在细微之处体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性格特点,本研究尝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语料库研究客观真实的特点,探讨称谓在文学文本中对人物塑造的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有学者在讨论称谓问题时并不涉及人称代词[1]。本研究对称谓的定义采用一个相对通行的概念,既人与人之间言语交际中所使用的直接称呼,包括用于指称、显示人物身份和角色定位的名词、名词性短语和代词。

一、语域理论简介

语域概念最初由Reid在1956年研究双语现象时提出[2]。之后,有不同学者对语域都进行过研究,本研究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

韩礼德认为语域是“语言使用的功能变体”[3],即因情景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形式的变化。例如法庭用语和上课用语属于不同的语域。

语域理论帮助人们发现支配语言变异的一般规律。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认为语域由不同的变量组成[4]。韩礼德[4]把这些变量归纳为三个组成部分,语场、语旨、语式。

语场指语言发生的具体环境,其中包括话题以及参与者参与的整个活动。语旨即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如教师/学生,导游/游客,教练/学员。语式指语言交际所采用的渠道或媒介,如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是即席还是有准备的。语场,语旨,语式一起组成了语篇的语域。

称谓语的使用受到语域的制约,在不同语境下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本研究将借助语域三因素在具体语境中探究《茶馆》主人公王利发台词中的称谓语使用情况,以称谓语为切入点剖析王利发这一经典人物形象。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老舍《茶馆》主人公王利发台词中的称谓语为研究对象。语料来源于2008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公司出版的《茶馆》汉英对照版。本研究将王利发台词筛选整理成库,运用Word自带检索工具进行检索,运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茶馆》主人公王利发台词中的称谓进行描写和统计,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在具体语境中剖析主人公王利发的人物特征。

三、语料分析

有关《茶馆》主人公王利发的人物特征解读众多,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点,首先,作为裕泰茶馆掌柜,王利发是一个典型的生意人,精明圆滑,稳练通达,晓于事故。其次,虽然心眼不坏,但在街面上摸爬滚打的他,有些自私,势利,对穷人的苦难视若无睹。最后,在一个百弊丛生,社会动荡不堪的年代里,为求自保,王利发向来胆小怕事,谨慎本分,逆来顺受。另外,随着剧中时间的推移,王利發的人物特征也在发生着变化,从第一幕中的充满自信,精明干练的年轻掌柜变为第三幕中老气横秋,苦闷绝望的老掌柜。本研究将从王利发人物静态特征和动态变化两个维度进行阐述。

在分析具体语料之前,我们先将王利发台词出现的交际对象进行分类,如表1所示:

语域理论表明,人们在交际时会根据不同语境选择不同的语言结构,称谓也不例外。称谓语的选择受说话人意图、交际双方身份、关系及交际媒介形式的影响和制约。《茶馆》作为戏剧剧本,就语式来看,是写的用来说的语言,因而多口语,具体到王利发的台词也是如此,但从语场和语旨来看,不同话语各有各的不同。

对王利发交际人物的阶层分类可以使王利发与受话者人物关系更加明了,作为“久在街面上混的人”[5],王利发与不同阶层人物交际时在称谓选择时必然有所不同。

(一)王利发人物静态特征

作为裕泰茶馆掌柜,王利发展现给读者的是典型的生意人形象,精明圆滑,稳练通达,晓于事故,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顶要紧……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5]。这些特点,在王利发对“你”和“您”的使用中较为明显:

如图1所示,表示尊敬的“您”在上级对象中出现39次,平级27次,下级仅有1次,从上级到下级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你”的使用情况正好与“您”相反,在上级中出现0次,平级6次,下级33次。“您”和“你”在受话者阶层的两端差别最为明显,说明王利发对于交际对象的身份地位,与自身的关系十分清楚。对于上级,他毕恭毕敬,处处迎合;对于平级,也多用“您”,客气相待;对于下级,客气不再,这正反映出他通晓事故,精明圆滑的人物特点。秦仲义是王利发的房东,阔少,后来成了维新资本家。王利发与秦仲义的对话,具体体现出王利发对于上级处处迎合,唯首是瞻的特点:

(1)王利发: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闲在,会想起下茶馆来了?也没带个底下人?

秦仲义:来看看,看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做生意不会!

(2)秦仲义:我不喝!也不坐着!

王利发: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

秦仲义:也好吧!(坐)可是,用不着奉承我!

王利发:李三,沏一碗高的来!二爷,府上都好?您的事情都顺心吧?

秦仲义:不怎么太好!

从语域角度来看,这两段对话语式都一样,是两个人之间对话的语言,具有口语特点。就语场来说,也十分相似,秦仲义光临裕泰茶馆,王利发笑脸相迎,处处逢迎,两人之间的对话多为客套寒暄。就语旨来看,秦仲义为王利发的房东,富甲一方,王利发是租客,两人年龄相仿,但身份地位悬殊。在称谓上,“您”在王利发交际过程中几乎句句不离口,他与秦仲义年龄相仿,但也称其为“秦二爷”,“二爷”,可谓是毕恭毕敬,唯命是从。老舍先生对称谓使用十分讲究,在“你”和“您”的使用上可见一斑。

与对于上级的毕恭毕敬,处处迎合相比,对于平级,王利发更多的是拉拢,套近乎,比如:

(3)王利发:哥儿们,对不起啊,茶钱先付!

明师傅:没错儿,老哥哥!

从语场看,明师傅进茶馆喝茶,王利发上前招呼,要明师傅先付茶钱。从语式上来看,都为口语。从语旨上看,明师傅是王利发的顾客,两人之前都认识。王利发用“哥儿们”称呼明师傅,拉近与明师傅的距离,弥补之后要说的“茶钱先付”所帶来的生分,这也从侧面体现出王利发精于世故的特点。

作为久在街面上摸爬滚打的生意人,王利发自私,势利,对穷人的苦难视若无睹。这点在他对他康顺子的态度上尤其明显:

(4)王利发:您找谁?……

康顺子:你是掌柜的?你忘了吗?十几年前,有个娶媳妇的太监?

王利发:您,您就是庞太监的那个……

王利发:(对康顺子)大嫂,你坐下,有话慢慢说!庞太监呢?……

康顺子:掌柜的,当初我在这儿叫人买了去,咱们总算有缘,你能不能帮帮忙给我找点事作?我饿死不要紧,可不能饿死这个无依无靠的好孩子!

王利发:你会干什么呢?

康顺子:洗洗涮涮、缝缝补补、作家常饭,都会……

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王利发对康顺子的称谓从“您”,“大嫂”变为“你”,这一称谓上的变化发生在康顺子表明来意—“找份事作”之后,也就是这段对话中语场发生变化的时候。从对话开始直到康顺子表明来意,两人交际的语场都为久别后相互识别对方的过程,谈论当年见面的场景,唤醒对方的记忆。当康顺子表明来意,语场变为康顺子向王利发讨份活干,也就是希望王利发给她和她儿子康大力口饭吃并且供康大力上学。这一语场的变化带来的是语旨的变化,从有过一面之缘的两人,变为求职者和被求职者,王利发作为被求职者,语气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称谓上从“您”变为“你”,和康顺子拉开了距离,也没有了尊敬的成分。这表明王利发对康顺子的请求是持否定态度的,凸显其自私,势利的性格特点。

最后,茶馆所描述的三个历史时期,社会百弊丛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里,王利发向来谨慎本分,对于外人的敲诈,欺辱也只能是逆来顺受:

(5)二德子: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

王利发: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从语场看,对话(5)说的是二德子和常四爷起冲突,王利发见势不妙,上前劝解。从语旨看,二德子本就是一横行霸道的打手,是王利发交际阶层中的下级人物,但王利发不敢招惹。对于二德子的蛮横无理,他只能笑脸相迎,表现在称谓上的“哥儿们”“朋友”“德爷”和“您”,这些都是和受话者所处阶层不相符的,从侧面表现出王利发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人物特征。

(二)王利发人物特征动态变化

随着剧中时间推移,王利发从一个充满活力,自信,精明干练的年轻掌柜变为了一个苦苦挣扎,痛苦绝望的老掌柜,这一人物特征的变化在称谓上也有所体现,比如:

(6)常四爷:什么事这么好哇,老朋友!

王利发:哎哟!常四哥!我正想找你这么一个人说说话儿呢!我沏一壶顶好的茶来,咱们喝喝!(去沏茶)

如果仔细研究王利发对常四爷的称谓就会发现对话(6)中的“常四哥”别有深意。从语场来看,王利发正因为刘麻子要霸占他的茶馆无处诉苦,只能苦笑连连的时候,他的老主顾常四爷突然来到茶馆,两人准备坐下好好聊聊。语旨上,王利发用“常四哥”代替之前一直所用的“常四爷”或“四爷”来称呼常四爷,而常四爷称呼他为“老朋友”,此时两人好像变成了互相的知己,关系亲密无间。这一称谓上的变化反映出王利发见到常四爷时的喜悦和求得安慰的迫切心情,从以往的敬称变为亲昵的称谓,一声“常四哥”恰恰表现了王利发当时苦闷,绝望,挣扎的心理状态,俨然已不是第一幕中意气风发,精明干练的年轻掌柜了。

除此之外,王利发对佣人李三的称谓变化也从侧面表现出了他年轻自信到老气横秋的特征转变。在全剧中,王利发对李三使用称谓共计9次,2次“李三”,3次“三爷”,4次“你”。第一幕中王利对李三直呼其名,充满掌控。时间推移到了第二幕,茶馆生意大不如前,王利发虽坚持改良,但也收效甚微,对茶馆各方面的掌控已大不如前,王利发转而称李三为“三爷”,年轻时意气风发,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已经不再。

四、结论

老舍先生的《茶馆》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本研究从语言的角度以称谓为切入点剖析了主人公王利发的人物特征。王利发精明圆滑,八面玲珑,具有艺术典型性。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语料库研究客观真实的特点,探讨了称谓在文学文本中对人物塑造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细致的语言学研究在文学文本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语言学理论的文本分析更有助于读者理解作品本身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崔希亮.人称代词及其称谓功能[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01):46-54.

[2]Reid, T.B.W.Linguistics, structuralism and philology.Archivum Linguisticum,1956(8):28-37.

[3]Halliday, M.A.K et al.The Linguistic Science and Language Teaching.London: Longman,1964:75.

[4]Halliday, M.A.K.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London: Edward Arnold,1978.

[5]老舍.茶馆[M](英汉对照).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

猜你喜欢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茶馆
《茶馆》
学术英语写作研究述评
及物性系统分析《未选择的路》及其汉译本
汉乐府诗《将进酒》英译文之语篇纯理功能分析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下的研究
意义隐喻与语域的关系——基于自建英语新闻语料库的研究
语域语块与外贸英语教学
构式视角下“X+N役事”致使复合词的类推及其语域特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