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AR评估模式的后勤兵棋推演平台设计与研究

2019-11-15李永哲苏喜生贺德富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兵棋后勤保障后勤

李永哲,苏喜生,贺德富,王 玉

(1.陆军勤务学院,重庆 400000;2.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武汉 430205;3.西宁联勤保障中心, 西宁 810007)

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兵棋推演作为一种新兴的模拟仿真模式越来越成为后勤研究建设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的方法具有省时省力、方便高效的特点,对于后勤研究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直以来,后勤兵棋存在着对抗式与非对抗式两种模拟方式[1],但在非对抗式的后勤兵棋推演领域,因为缺乏红蓝双方对抗判定胜负标准而一直制约着非对抗式后勤兵棋的发展。为此,引入AAR评估模式,利用战略复盘的思想提供一种解决非对抗式后勤兵棋裁决规则的方法。

1 AAR评估模式应用于后勤兵棋推演的理念与优势

AAR评估模式是美国陆军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并推广的一种任务后检视方法[2],其战后复盘的模拟流程对于执行军事任务的操作规范和方式方法有着很好的优化和促进作用,对于后勤任务及保障流程优化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将其复盘思维与后勤兵棋推演相结合,对于后勤兵棋的理念扩充具有很强的建设意义。

1.1 AAR评估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AAR评估模式产生自美军在越南战争后的战术反思,美国陆军将其定义为“对一事件的专业性讨论,着重于表现标准,使参加者自行发现发生了什么、为何发生以及如何维持优点并改进缺点。”其目的在于让士兵及时地发现行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完善解决任务的流程。在20世纪80年代后,模拟仿真技术的发展更加促进了AAR评估模式的发展,美国陆军研究学院以此为根据开发出了诸如陆军作战训练仿真系统(ARTBASS)等许多作战仿真系统。随后在美国陆军的不断努力之下,AAR评估模式作为美军作战文化的一个环节逐渐成为了军队作战的必备流程,对美军作战流程及后勤保障环节的优化起到了巨大作用。

1.2 AAR评估模式应用于后勤兵棋推演的优势

对于后勤兵棋推演而言,目前军内外存在两种主流的推演方式。一种是对抗式的兵棋推演方式,在作战兵棋推演中加入后勤算子,利用在作战兵棋裁决规则中加入后勤元素的方法来体现后勤兵棋的对抗性,从而提高兵棋推演的模拟仿真度。陆军勤务学院的苏喜生教授带领团队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在国防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发的战役级兵棋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研发[3]。另一种则是非对抗式的兵棋推演方式,这种方式因为红蓝对抗性的缺失而难以制定裁决胜负的规则。在非对抗式后勤兵棋中引入AAR评估模式将有利于解决后勤兵棋非对抗式的裁决规则难以制定的问题,有利于推进后勤兵棋推演研究的发展。

1.2.1丰富理论支撑内涵

一直以来,后勤兵棋推演的主要理论支撑在于破解后勤保障“两大迷雾”的主动后勤理论和精确保障理论。后勤兵棋推演基于主动后勤的思想将战场中的后勤部分逐步进行定性,再以实际数据录入作为支撑进行定量推演,从而得出战场后勤模块的战场模拟推演数据。引入AAR评估模式能利用美国陆军近40年来战术行动的复盘思维为兵棋推演的理论支撑提供新鲜血液,注入新的活力。在AAR评估模式的视角下,后勤兵棋推演不再只是一种战前物资配置的数据分析以及探索战场供给可行性的方法,更是一种战后模拟仿真战场并探索优化保障流程的评估分析方式,极大丰富了后勤兵棋领域的理论内涵。

1.2.2提供定量分析依据

非对抗式的后勤兵棋推演一直以来因为缺乏与作战对抗相对应的推演裁决规则而难以判定胜负,制约着非对抗式后勤兵棋的规则建立。采用AAR评估模式对非对抗式后勤兵棋推演进行模拟仿真为其裁决规则的建立提供了定量分析的良好依据。AAR评估是一种复盘的思维模式,因为是战后复盘,在实际作战中产生了大量的后勤保障数据,这些数据能为后勤兵棋推演提供定量分析依据,使得非对抗式兵棋推演能更好地符合后勤保障的模拟场景。

1.2.3拓宽模拟仿真方式

以往的后勤兵棋推演特别是对抗式的后勤兵棋推演主要采用战前推演的模拟仿真方式,利用平时的战场数据采集以及专家讨论的方式建立战前推演的数据设定,而后反复进行模拟推演和专家讨论裁决,得出相应作战胜利的百分比。引入AAR评估模式后,将极大地拓宽战场后勤模拟仿真的渠道,后勤兵棋推演可以着重进行战术级的后勤模拟仿真,反复进行复盘探索,寻找之前后勤保障的漏洞和可以进行优化的环节,并形成更加标准化和科学化的后勤保障方式,增强后勤兵棋推演的仿真性。

2 AAR评估模式应用于后勤兵棋推演的可行性分析

2.1 总览全局,顶层设计

目前,信息化建设成为军队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后勤模拟仿真越来越成为我军后勤建设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在后勤学科建设领域起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在军委和联勤保障部队的大力倡导和顶层设计下,后勤兵棋推演作为后勤模拟仿真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将会不断发展,推动我军后勤领域研究的不断拓展。

2.2 技术发展,大势所趋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影响了战争形势的发展,以海湾战争为标志预示着信息化战争时代的来临。战争理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在信息化建设的大潮流、大趋势下,无论是AAR评估模式中战争复盘理念的引入还是后勤兵棋推演对于模拟仿真技术的应用都能顺应战争形态发展趋势,逐步融入到信息化建设的潮流中去,实现后勤保障的跨越式发展。

2.3 军民融合,人才引进

在军民融合的大环境下,军队信息化建设可与地方高校以及技术公司进行合作,充分利用地方先进的市场技术与科研人才来促进后勤兵棋的建设发展。地方快速发展的模拟仿真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思想能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充分节省军队研发仿真系统的经费和人力成本,改变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落脚点,为基于AAR评估模式的后勤兵棋发展创造条件。

3 AAR评估在后勤兵棋推演平台中的应用设计

将AAR评估模式应用到后勤兵棋推演中可以着重研究战术级后勤兵棋的相关模型,细致分析后勤保障流程以及后勤指挥环节,科学把控后勤保障的思路和运行机制,构建后勤兵棋战术级推演平台,从而使后勤兵棋推演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后勤保障的优化研究。

3.1 AAR评估在后勤兵棋推演中的运行机制

以往的兵棋游戏或者模拟系统采取单机或者C/S的架构模式,在相对独立的几台计算机中运行后勤兵棋的操作系统,进行相关的模拟推演。在对基于AAR评估的后勤兵棋系统的构建中,拟采用B/S的平台式架构模式,将后勤兵棋推演平台架设于主要的数据中心,通过军队网络的相互连接使得推演者进入网页实现人机交互,达到便于操作、降低成本的目的。

3.1.1后勤兵棋推演平台设计架构

战术级后勤兵棋推演平台拟采用“共性平台+构件”的设计思路,利用J2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平台对后勤兵棋进行系统架构,以专用数据处理服务器为平台,以后勤兵棋推演规则为依据,以实际战场演习数据为裁决条件进行战术级后勤兵棋模拟仿真。因为基于AAR评估模式的后勤兵棋推演平台在构思上被设计为一种通用平台,其目的是使其具有通用性和不同模拟过程的适用性,所以该平台使用较为成熟的软件设计3层架构MVC(model-view-control)——数据模型层、界面层、业务逻辑层,以便将界面和数据进行分离,分别编码,从而更利于封装代码,使同一个程序形成不同的表现形式。业务逻辑层可以调整界面与数据之间的关系,使得变化的数据能在模型层和界面层进行传递,同步实时更新。用户与计算机服务器交互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用户与计算机服务器交互框架

3.1.2三级服务器实现信息数据交互

采用B/S架构模式时要对服务器与数据中心进行模拟架设[4]。在后勤兵棋推演中,采用3级服务器架设的模式进行各类信息数据的传输,分别设立数据存储服务器、数据处理服务器与网络传输服务器3级。图2所示为3级服务器结构。

图2 3级服务器结构

推演方通过浏览器端口进入网络传输服务器,通过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协议与网络传输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获取网络服务器的授权登录,从而在网络服务器中开辟内存,进行与数据处理服务器的信息实时交互。二者通过可扩展的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语言进行数据的实时传输,将推演方的实时推演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服务器,再由服务器通过AAR模式战术级后勤兵棋推演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和运算,得到推演结果,回传至网络传输服务器并送达推演方。同时,数据处理服务器进行备份,把推演数据同步备份至数据储存服务器,方便推演结束后进行战场还原,对演习战术级后勤保障进行复盘,并通过专家讨论,得出后勤保障优化流程,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后勤保障模式。

3.2 AAR评估在后勤兵棋推演中的功能模块

依据AAR评估模式的特点对后勤兵棋推演进行功能需求分析,在基于AAR评估模式的后勤兵棋对于推演各方需要实现的功能基础上,针对各个功能需求设计模块,封装各个子类,面向对象实现编程。

3.2.1系统需求分析

在对基于AAR模式的战术级后勤兵棋推演平台的设计中,先对平台所要实现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了解平台所要呈现的外部功能。因此,有必要采用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类图的方式对平台的外部需求进行统一建模,利用统一的可视化语言进行建模[5]。从后勤兵棋推演平台实现的功能和结构来看,具体分析用户需求,把握系统特点,更详细地分析系统,便于后勤兵棋推演平台的实现。图3所示为分析后勤兵棋推演平台的用例图。

根据对AAR模式的战术级后勤兵棋平台的信息及系统分析,实现推演准备、态势显示、信息查询、信息传输、推演管理、推演评估、后勤推演七大功能。在功能主体实现的基础上再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建立各用例的子用例图。系统用户主要由导调员、推演者和专家组构成,分别针对3种不同角度对平台的需求建立用例之间的关系。分析建立平台用例图,以便更深入地分析系统平台的需求和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系统平台所需的功能模块。

图3 系统功能分析用例图

3.2.2模块功能设计

针对基于AAR评估模式的后勤推演平台设计所需要达到的功能要求,依据对平台用例图的相关分析,得到有针对性的模块功能设计。本平台根据所需系统外部要求,设计平台功能模块如图4所示。

图4 平台功能模块

战术级后勤兵棋推演平台分为演习复盘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模型运算子系统以及命令输入子系统4个部分。每一部分设置不同功能的子模块来分别封装兵棋操作代码,形成通用构件,从而实现用户对平台系统的功能需求[6]。

1) 演习复盘子系统

演习复盘子系统主要依托态势感知与战术复盘两个模块,对战术级后勤兵棋的推演进行准备和基本推演环境的构建。由于基于AAR模式的后勤兵棋推演采用的是保障过后复盘的思路,态势感知模块能在演习过程中对于部分后勤保障数据进行记录并转化成后勤兵棋推演环境构建参数,而战术复盘模块则是由演习导调员与后勤保障指挥员对于刚结束的后勤保障进行推演复盘,依据真实演习数据和思路对于整个后勤保障兵棋推演过程进行模拟,其数据真实性和推演仿真性大大提升。

2) 数据传输子系统

数据传输子系统拟分为用户登录模块和信息交互模块两个方向。用户登录模块用于区分导调人员、专家组与推演者,让三者分别进入系统的不同部分,通过不同的界面实现推演平台的系统功能。信息交互模块主要起到动态监管的作用,对于3级服务器之间通过计算机语言实现的信息交互进行实时监管,确保信息传输的冗余度处于低水平状态。

3) 模型运算子系统

模型运算子系统主要由逻辑处理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两部分构成,主要实现对于后勤兵棋推演中规则的具体体现。逻辑处理模块主要运行战术级后勤推演的相关模型,将后勤保障环境参数的变化数据实时代入模型,进行计算得出结果。数据处理模块主要进行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用于将计算机语言和可视化界面进行合理翻译,确保计算机推演运行结果直观、可视。

4) 命令输入子系统

命令输入子系统主要用于人机之间的交互,便于用户控制整个推演进程。指挥控制模块主要用于导调人员与专家组对后勤兵棋推演的控制,把控推演节奏,设置保障障碍和情节,利用兵棋推演的随机性挖掘战场后勤保障优化可能性。后勤推演模块则是推演方对于后勤保障环节的操作工具,推演者通过此模块充分模拟后勤保障环节,检验后勤保障方案,总结后勤保障经验与规范化、标准化的保障流程。

3.3 AAR评估模式在后勤兵棋中的推演流程

基于AAR评估模式的后勤兵棋推演主要分为3个基本步骤,即“复盘—推演—总结”3步,每一步之间通过计算机仿真将数据运行在模型中,从而更真实地还原后勤保障流程[7],进行后勤保障的定量分析。图5所示为AAR模式的后勤兵棋推演流程。

3.3.1还原后勤保障,实现推演复盘

在演习或者非战争军事行动开始之前应对后勤兵棋的推演工作进行准备,并利用综合态势感知模块开展后勤保障数据的采集工作,包括对于运送物资的种类、运送部队、运送次数、运送物资数量、储备物资数量等进行实时采集,整合整个演习或非战争军事行动过程中的各类物资保障数据,并作出分析,在兵棋推演平台数据库中搜索或重新建立类似模型。而后,兵棋推演导调组负责录入系统各项参数,对推演环境进行模拟架构,待后勤保障结束后,由推演者凭借对之前行动中后勤保障的记忆帮助导调组完善后勤保障数据和模拟环境,再重新在推演平台上进行后勤保障模拟仿真,检验后勤兵棋的模拟情况,实现战术复盘。

图5 兵棋推演流程

3.3.2构建模拟环境,重新想定推演

在实现战术复盘后,就可以利用命令输入模块和模型运算模块对于之前构建好的模拟仿真环境进行推演想定的合理修改,让推演者重新在固有的保障流程中打破思维定势,面对更多新的或更加极端的情况,重新思考保障流程和环节衔接上的不足,从而认识到如何针对各种不同情况完成后勤保障任务。可以利用之前真实条件下后勤保障得到的数据作为标准,依据此标准来判定后勤兵棋推演的输赢,完善后勤兵棋推演规则,使得兵棋能实现非对抗式的胜负裁决,拓宽后勤兵棋模拟推演领域。

3.3.3总结推演环节,规范保障流程

在各种新的、极端的条件推演过后,能让推演者加深对于后勤保障的理解,锻炼推演者后勤保障的思维和思考能力,完善后勤保障计划。之后,与专家组和导调组沟通交流后进行总结,以便更加理解行动中后勤保障的本质,归纳标准化的后勤保障方案和推演流程,规范后勤保障指挥员的指挥流程,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后勤保障理论的总结以及保障方式的完善。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AAR评估模式下的后勤兵棋推演平台,在后勤兵棋推演中引入AAR评估模式的复盘思想来辅助完成后勤兵棋的模拟仿真以及对后勤保障的定量分析,提出了利用保障行动数据和推演人员保障经验与记忆来完善兵棋推演模拟环境,进而更新多种保障情况锻炼指挥员思维,从而总结归纳规范保障方案与流程的一种新的兵棋推演方法[8]。将复盘思维与兵棋推演结合能促进战场模拟仿真的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逐步推进后勤分析从定性到定量进而还原战场,真正实现兵棋推演总结经验、节约成本、推陈出新的优势,并形成更加标准化和科学化的后勤保障方式。

猜你喜欢

兵棋后勤保障后勤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后勤保障装备走向智能化
兵棋推演:未来战争的水晶球
后勤服务
基于兵棋推演实验的综合评估指标度量方法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强力后勤”入职记
基于深度学习的兵棋实体决策效果智能评估模型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基于混合Beta分布的兵棋推演可信度评估方法研究
金门岛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的主要教训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