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音乐阐释梦想的力量:论电影《爱乐之城》中爵士乐元素的运用

2019-11-15

电影新作 2019年4期
关键词:米娅爱乐爵士乐

邱 鑫

梦想,是激励人生不断向前的基石。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典礼上,一部歌舞类型片《爱乐之城》披荆斩棘,斩获了代表好莱坞电影工业最高荣耀的六项大奖。《爱乐之城》选择了以爵士乐这一美国本土流行音乐风格为切入点,运用这一音乐体例准确与戏剧中的人文环境相互关联,借音乐的力量诠释电影内容和主题深意,成就了一部美轮美奂的当代电影经典作品。细腻且风格独特的音乐语言打造出张弛有度的结构,美妙的旋律促使现实社会与抽象空间交融,将对时代、社会、命运、人性的思考贯穿于梦想的纽带中,如春风化雨般沁人心脾。

一、通过爵士乐风格向美国城市文化致敬

好莱坞电影中的歌舞片类型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这种电影艺术形式在创作中大量植入了音乐和舞蹈元素,将其作为剧情走向和人物结构的主要支撑工具。爵士乐这种诞生于南部港口城市新奥尔良的音乐形态,体现出非洲黑人音乐和欧洲白人音乐的完美结合,并逐渐蔓延至芝加哥和洛杉矶等城市。当代爵士乐已然远渡重洋,风靡全世界。作为美国20世纪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它承载了地域文化的精粹,也回顾了一个值得追忆的时代。

爵士乐作为美国文化的一类音乐代名词,在电影工业中时有出现。1988年的《爵士乐手》是一部人物传记类型的音乐影片,自此之后的《玫瑰人生》《艾米》《爵士女王》《爵士灵魂》《生为蓝调》等影片,爵士乐或者是作为故事事件的部分载体,或者是作为背景音乐的核心风格,在影片创构中身兼重任。但从基本运用方式来看,在此类电影中,爵士乐大多以片中人物梦想和事业的客体形象出现,具有具象化和微观化的特性。电影《爱乐之城》对于爵士乐的运用并没有拘泥于音乐本身与戏剧情节之间的直接关联,而是将其转变为城市地标、时代面貌和人物情感的虚拟缩影。借其自由与个性的乐风,体现出美国城市文化奔放或玄妙的多面性。在此基础之上,再逐渐渗透到每一位人物身上,形成若即若离的伴随。这样的运用方式解放了音乐对影片的依附关系,促使音乐创作能够独立思考,拥有更为开阔的视野。这种对于爵士乐元素的运用方式,在以往的好莱坞电影作品中鲜有涉及。

电影《爱乐之城》的故事设置于美国洛杉矶,女主角米娅在华纳兄弟片场的咖啡厅中打工,苦苦地等待着为数不多的试镜机会,渴望实现明星梦。男主角塞巴斯蒂安才华出众,是一位精通爵士乐的钢琴师,迫于酒吧老板只允许他演奏流行乐器的偏执要求,他最大的梦想便是能独立拥有一间爵士乐酒吧。两个为梦想而奋斗的年轻人坠入爱河,为梦想相互取暖。在得偿所愿之后,最终分道扬镳,各自远去。在讲述这段唯美的情感故事的过程中,爵士乐当仁不让地成了最重要的“歌舞”载体。影片聚焦于洛杉矶郊外的好莱坞,这里是世界电影工业的名胜之地,许多青年人前往这里追求自己的“明星梦”。如何用音乐来勾画一座城市的标志,并形成独特的欣赏审美认同感,这是歌舞类电影创作初始阶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于《爱乐之城》所身处的洛杉矶郊外的好莱坞而言,电子乐或许代表着其与时俱进的繁忙的当下,而爵士乐则代表其不可一世的骄傲过往。在爵士乐的引领下,观众透过其旋律管窥一座城市的兴起,也可由此为切面,观察美国文化在20世纪的底蕴积聚。

一方面,爵士乐用强烈的律动渲染出现代都市繁忙嘈杂的一面。影片开端,便开门见山地植入了一条动感十足的长镜头画面,五分钟的时间讲述了洛杉矶繁忙嘈杂的都市街景。在熙熙攘攘的“车河”中,数十名歌舞演员以片中人物和表演者的双重形象为观众奉上了一段热情洋溢的表演。“片头从配着画外音的天空开始往下移到公路上的车辆,镜头继续顺着公路往右摇直至其中一辆车,镜头推至一位女演员的近景,女演员开始演唱,并推开车门在公路上表演。”伴随着《Another Day of Sun》的爵士舞曲风音乐,演员陆续打开车门走下封闭的空间。俯拍镜头一路奔袭向前,除了充满激情的舞蹈,还有小轮车、滑板、跑酷等代表着美国先锋潮流文化的瞬间。熟悉美国戏剧创作手法的观众可以感觉到,这样一段穿插着独唱与合唱的长线条引子,是音乐剧常见的手法,意在烘托城市环境气氛,为诠释主题内涵预埋伏笔。

另一方面,爵士乐也用深沉内敛的风格体现都市抽象化的人文气息。爵士乐风格亦静亦动,除了片首位置一段动感节奏的演绎,在渲染城市人文环境时,也体现出惊艳的控制力与美感。在表现米娅和塞巴斯蒂安沐浴爱河的场景时,导演以洛杉矶的都市景致为衬托。高速公路上的“初识”;格里芬天文馆中的星空夜舞;夜幕下公园小径上的卿卿我我,一切美好的画面均被毫无保留地运用其中。在此情节叙述过程中,一首唯美的爵士乐歌曲《City Of Stars》以二重唱的方式由男女主角唱出,弥漫在洛杉矶璀璨的夜空中,为城市精巧点缀。借着爵士乐切分节奏的舞步,塞巴斯蒂安手抱路灯做了一个经典的旋转,使观众依稀看到旧作《雨中曲》的同构画面。除此之外,在整个电影进程中对于自主文化的自信与尊敬始终融汇其中,诸如《窈窕淑女》《瑟堡的雨伞》《名扬四海》等电影中的经典桥段,均被巧妙移植。此外,在影片剧情不断延伸的过程中,也不失时机地用戏谑的口吻致敬了20世纪20-30年代的爵士乐大师,将影片的文化精神境界提升。

可见,通过创作者的努力,爵士乐元素在《爱乐之城》中精彩驾驭了对“城”的艺术解构。在起伏的旋律和无拘无束的明快节奏中,爵士乐与浪漫的洛杉矶都市街景融为一体,为影片戏剧内容的铺展营造了唯美的空间。

二、借爵士音乐元素推动剧情的递进与转折

电影《爱乐之城》中最为成功的要素之一,便是将爵士音乐的魅力淋漓尽致地表达。“《爱乐之城》的音乐并没有很复杂的和声和配器,整体音乐呈现出比较平稳、温暖的效果,以钢琴、爵士乐队、管弦乐队为主要的配器方式。”在片中诸多精彩的爵士音乐唱段中,有三首重要的作品支撑着戏剧进程的递进或转折为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首名为《A Lovely night》。怀才不遇的爵士钢琴师塞巴斯蒂安与“准演员”米娅在一次派对过后偶然相遇,独处的时光使他们从路人逐渐相识,彼此了解。交谈甚欢之后,二人的心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也许是一见钟情的魔力,使二人萌生了爱情的种子。此时,在皎洁的月光和公园路灯的映照下,《A Lovely night》娓娓道来。歌唱由男生发起,低沉的吟唱声略带羞涩和试探性的引导,唱腔看似悠闲,实则是在恪守爵士乐即兴色彩的灵魂底蕴。一唱一和之间,两人腼腆的相互示爱,也预示着恋爱关系的确立。

第二首是上文所提到的《City Of Stars》。如果说上一首《A Lovely night》是男女主人公的“定情之歌”,那么这首《City Of Stars》则可视为他们的“梦想之歌”。第一次在餐厅正式约会,米娅眼神中充满了对事业的渴望和憧憬,她热情描绘着自己当演员的梦想,并如数家珍般地讲述着为数不多的演员经历。面对米娅的执著,塞巴斯蒂安似乎感受到了相同的理想和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他面向大海,用深沉的声音唱起了《City Of Stars》。歌曲的前奏部分用钢琴伴奏,慢摇风格符合男主角内心的情绪,他伤感且忧郁地一边唱歌,一边走向大海,似乎在倾诉内心的苦楚。夜晚的大海充满了黑暗和深邃,画面与音乐内涵交融一处。在副歌部分着意加入了变奏音型和口哨声,将不得志的境况和身处大都市的渺小卑微,刻画得栩栩如生。随后,场景切换到塞班斯蒂安的琴房,他仍在心心念念着这首歌曲,但环境氛围不同,音乐的面貌大相径庭。此时,《City Of Stars》摇身一变,成为一首爱情宣言式的歌曲,钢琴的复调织体较之前者变得复杂许多,弦乐器组的加入令配器有了别样的新意,这一次二人的对唱借鉴了些许美声唱法的技术,运用了头腔共鸣,使声音充满金属色彩,象征着梦想的美好和心境的豁然开朗。同样一首爵士乐作品,既可以表达忧愁,又可以振奋精神,令人耳目一新。

第三首是米娅独唱的《Audition》。在追梦的路上,一对爱人无法共同经历风雨,在屡屡遭受挫折之后,米娅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也对爱情失去了信心。当塞巴斯蒂安最终理解了梦想对于米娅的意义之后,他为米娅通往成功的道路做了最后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争取到了一次珍贵的面试机会。这也许是米娅内心仅存的一点点希望火种。在面试中,米娅用爵士乐风唱起了这首《Audition》歌曲,低声区弱音的吟唱方式从姑妈的故事开始诉说,随后她想起了自己屡次受挫的经历,被人议论演技差的遭遇,以及和男友陷入争执的昔日画面。歌曲的情绪逐渐推向高潮,最终以梦想为灯塔,用高亢且充满光彩的声音打动了评委,实现了夙愿。

三首爵士乐作品适时出现在影片的几个关键节点上,分别见证了男女主角的相识、相知和人生转折。通过旋律、节奏、配器、调式调性等因素所营造的音乐色调,使相对缓慢的剧情进程添加了许许多多精彩的文化“佐料”,也使观众在影院中可以气定神闲地去品味与揣摩。

三、携爵士乐风调配出丰富的人物情绪

爵士乐作为电影音乐和整个戏剧内容中最具显性标志和特色的音响元素,在创作者的笔下和演员的演绎中得到了纵情施展。在不同情绪的把控中,爵士乐凭借着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体现出全面的驾驭能力。其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层面。

其一,鲜明的节奏律动表现“追梦人”群体的热情与活力。爵士乐源自于布鲁斯和拉格泰姆音乐的混合。布鲁斯风格擅长二拍子和四拍子的节奏,充满个人化情绪,忧郁舒缓的乐风伴随生活化的歌词语言,充满个人情感色彩。而拉格泰姆乐风的节奏长短不一,即兴感强,以打破常规节奏的规整性为特点,充满幽默和自由的风格。两者结合之后,大量复杂的切分节奏促使爵士乐自成一派,极大满足了年轻人求新求变的审美需求。《爱乐之城》开场时借爵士乐的快节奏感表达了洛杉矶城市的忙碌与拥堵,而歌唱者和舞者在短暂的画面瞬间竭力展示着才艺,如同追梦人在展示着自己的才能,博得“星探”的赏识。各种配器元素所构成的音响空间,昭示着年轻人天马行空的思想和敢做敢为的精神。

其二,充满魔幻魅力的和声显示出男主人公面对爱情的激动心情。爵士乐诞生于20世纪之初,作为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分水岭”,它在和声方面不仅继承了大小调音阶和中古调式的典型惯例,还吸收了比波普音阶的特性,创造性地开辟了布鲁斯音阶。在以七和弦为主的纵向和声中,冠音位置加入了延伸音,甚至取代了原有和弦的功能。泛音列的大量应用促使和声音响色彩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保持音乐通俗性的同时,加剧了忧伤或感性的一面。经过作曲家的调配,初次有男主角口中唱出的《City Of Stars》就采用了开放式的和声风格。与之相对应的还有歌曲尾声所加入的带有变化音的小二度不协和音程,用略带幽默的口吻表达了男主角对米娅的倾慕之情。

其三,即兴色彩辅助米娅的情感宣泄。爵士乐有固定的节奏、节拍和旋律形态,但在实际演奏时可以自由拆解,随意组合。表演者围绕既定的主题,根据实时心境自由表达,打破既定的曲式结构。随时变化的节奏与和声跨度令欣赏者耳目一新,突破了一板一眼的循规蹈矩。《爱乐之城》中对爵士乐的应用,发挥了这一特性与戏剧情节之间的呼应。在米娅面试时,借爵士乐叙述自己的悲情过往,背景旋律与人声只在节奏上保持基本一致。除此之外,两条旋律线各自为营,若即若离。这使得人物的台词和性格没有受制于“唱”的牵绊,得到了良好的诠释。

其四,热烈的气氛体现出大众内心共通的狂欢情愫。爵士乐萌发于美国的新奥尔良,20世纪之初的这座小城,有大批初获自由的黑奴,音乐团体数量激增,再加之密西西比河上繁忙的贸易往来,使各色人种的特有文化交织于此。爵士乐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既有平静温良的一面,也有粗犷狂野的动感。《爱乐之城》中多次以群舞为画面,激发出爵士乐狂欢奔放的一面,这促使音乐内涵得到显性表达,便于影片在全球推广时“他文化”领域观众的理解和情感认同。

四、爵士乐风在收场白音乐中辅助影片圆满落幕

收场白(Epilogue)音乐通常为全片的总结,在风格和体例结构方面,往往庞杂且考究,也通俗地被人们称之为“结尾曲”。《爱乐之城》的收场白音乐具有“定海神针”的功能,对整个电影进程中的主题音乐形成了一次再现性的汇总。在收场白音乐响起时,女主角米娅进入到冥想中,仿佛回到昔日与塞巴斯蒂安生活的美好场景。音乐如镜头一般穿越回前情,将片中“Love Theme”“City Of Stars”“Audition”“Engagement

结语

电影《爱乐之城》中纯熟驾驭了爵士乐风格,使其Party”四组最为重要的爵士音乐主题串联在一起,体现出流畅整齐的结构框架。

影片的收场白音乐复古性地采用了奏鸣曲式结构,但在爵士乐旋律的拓展下,又表达出超越传统的现代新感。奏鸣曲式结构源自于古典主义时期,构架严谨。在浪漫主义时期逐渐在微观层面被解构,出现了内容的删减和整体形态的倒装或穿插。不仅在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运用方式上有所改变,还在微观层面表现出主、副部主题的手法也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在传统奏鸣曲式结构中,即便出现某些局部变化,并不会出现呈示部与展开部的交错进行,严守着奏鸣曲式的流程规则。《爱乐之城》中的奏鸣曲式结构在与爵士乐进行混合之后,收场白音乐将呈示部与展开部交织在同一空间进程中,两个部分分别代表着男女主角的主题。

在收场白音乐的构架设计中,从第20秒至4分34秒之间均为呈示部与展开部的交错进行。爵士风格的主部主题由钢琴独奏第一次引入,随后将配器织体丰富化,由乐队在b小调调式中第二次呈现。主部主题从1分17秒处开始展开变奏,体现出爱情的内涵立意,并转变为利底亚和伊奥利亚调式。副部主题在短暂的连接部之后出现,小提琴的独奏短暂脱离了爵士风格,并形成与主部主题相对应的乐队二度呈现。副部主题的展开重温了《Audition》的爵士曲,并加入了充满炫技和华彩效果的爵士小号独奏。在整个副部主题部分的进行中,大调式风格一以贯之,与前者形成鲜明对比。懂得音乐的人不难看出,由钢琴和小提琴所领衔的两个主题分别代表着男女主人公。主部主题的小调充满忧郁和关怀,从事业的不得志到拼搏奋斗,其间的荆棘丛生在音乐中缓缓流露。与之相对应的女主人公则充满热情似火的力量感和为了梦想不惜头破血流的冲劲。呈示部中的副部主题虽有挫折,但在再现部出现时,显然得到触底反弹,获得了成功。

在读解收场白音乐时,创作者所给予的最重要线索便是爵士乐元素的调配。在将音乐拟人化的过程中,塞巴斯蒂安的形象具有明确的爵士色调;随着爵士乐随性洒脱的抽象节奏,他的感性和乐观的一面被完整地诠释。在米娅主题奏响时,爵士乐色彩消失,直到展开部才隐约重现。这不仅含蓄地体现出二人截然不同的梦想轨迹,也穿插了相互之间有关事业与人生的影响侵染。凭借爵士乐的重现与变奏,剧情在短暂的几分钟时间里抽象化地显示在观众的脑海中,也成为全片尾声处的点睛之笔。变得灵活多变,意味深长。最重要的是,爵士乐与人物身份、城市标志、行业风尚相辅相成,使剧情更具现实感与说服力。爵士乐惟妙惟肖的烘托与润色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形美以感目,声美以感耳”的美学目标,体现出现代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更审慎地解读着有关理想和生活的哲理。

【注释】

猜你喜欢

米娅爱乐爵士乐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Dad and daughter jazz duo父女爵士乐二人组
爱乐之城
解救米娅
2013年“石狮爱乐杯”全国个人赛6局
Music
中国爵士乐的双城记
爵士乐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