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苍梧“老表”与姻亲

2019-11-15

西江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难舍东安老表

罗 漓

“老表”是属性词,指某个人跟祖父、父亲的姐妹或跟祖母、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在表兄表弟中,又分为姑表、姨表。而本文所谈的“沙头表”与“石桥表”,则有其独特的内涵与外延,以及独特的姻缘关系和文化渊源。

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北部的沙头镇与石桥镇的父老乡亲见面时,都习惯亲昵地互称“老表”。这是怎么样的亲缘关系呢?沙头与石桥毗邻,山水相连,人缘相亲,人文相近,风俗、语言大体相同,彼此都是好邻居、好兄弟,正如民谣云:“六月天时吃热粉,陀螺团转都是吞(亲)。”两地境内悠悠的东安江,日夜奔流不息,哺育了两岸聪颖智慧、勤劳勇敢的乡亲。

旧时,沙头称“上乡”,石桥称“底乡”,从姓氏大小角度说,旧社会有“上钟、下莫、中间姚”的说法。上,指思艾大财主钟百万家族;下,指以石桥塘逢的莫子昶、莫泯然等乡绅为代表的家族;中,即指以沙头旧街的姚金生为代表的大财主。这些村落的特点是,读书人多,富户、士宦、乡绅多。旧时,还有东安“三个湾”之说,即沙头的塘湾、石桥的三湾(番)、梨埠的旺湾。这几个“湾”,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人们重视教育,读书人多,人才辈出,世代有人当官,文人骚客不少。旧时,联姻的传统习惯是,红门对红门,竹门对竹门,即富贵之交,贫贱之交。如培中与思艾秧地尾,马鞍与三湾(番)的财主就相互对亲家。在这样的姻缘背景下,就有了“老表”的渊源。

解放后,20世纪50年代,沙头、石桥上下二乡全民上阵修塘湾河水利。沙头石桥两地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唱山歌互表衷情。他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谈情说爱,互赠信物,表达彼此的爱慕之情,不少青年男女因此喜结良缘。这就是乡下人所说的“水利打花”。以下是一首当年的山歌:

日出青山大众去,日落西山大众归。

水浸白藤当篾使,交情日久当夫妻。

大海中央起鸡麓,欲得狐狸颈望长。

狐狸想鸡鸡想谷,猫想干鱼弟想娘。

难舍舅嘞难舍舅,十分难舍舅终身。

我睡寒床夜夜梦,难舍好情好义人。

大木断头冇断尾,蕉子断心冇断丝。

芥菜长心还冇斩,问舅留心到几时。

无数青年男女结婚后,生儿育女亲上加亲。如此,“老表”便呈现几何级数增加。

现在,“老表”这一传统的礼貌称呼,是一种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由此曾发生一些诙谐风趣的故事。早年,沙头镇开有一家“表妹饭店”。乍看招牌,大家认为老板必为女性。一位在广东办厂的石桥老板易某,一次回老家趁沙头圩,慕名前往“表妹饭店”品尝美味佳肴,并诚邀“表妹”陪酒。诚然,老板心目中的“表妹”肯定是一位嘴角带笑的美女,殊不知,“表妹”出场后,大家瞠目结舌,那竟是一位剃光头、长八字胡,穿着唐装的五大三粗的中年汉子,弄得大家捧腹大笑。

乡下人过年,习惯送大煎糍(东安油炸特产,一担箩筐装120个左右,有小球大小)。一次,沙头镇的李婶将大煎糍送给石桥镇的老表,老表又将大煎糍转送给老同学。结果这老同学又将大煎糍送回李婶家。这是为什么?原来这老同学是李婶的干儿子。

“沙头老表”与“石桥老表”的习俗各有特点。首先是语言方面,大家都操白话方言。例如,说“去哪里?”,石桥人说:“去呶?”,语调显得温柔和顺。沙头人则说:“去呶嚟?” 语调显得高亢铿锵。其次是生活方面。乡下人口头禅是:“石桥装整,沙头装颈。”意思是说,石桥人讲究穿着打扮,沙头人舍得在吃食上下本钱。

其次,石桥圩日是农历初一、初四、初七,晏成圩,早散伙;沙头则是农历初二、初五、初八,早成圩,晚散伙。每当集市赶圩,沙头、石桥的鸡鸭鱼肉摊档、集贸市场以及各式风味小食店纷纷开市,你可以体验到热忱朴实的人情风俗,柔和悦耳的“老表”亲昵称呼随处可闻,大家互相点头致意问候。“老表”一词,由狭义到广义,再到引申义。如今,对于外来客商,人们也习惯叫声“老表”,这是主人对客人的友善和尊重,体现出这里的朴实民风。

猜你喜欢

难舍东安老表
车行天下 东安动力(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老胡请厨师
闲忆老表村
亲亲的阿老表
非遗进校园
咏月
老表“变形”记
东安屯有我辽阔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