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化视域下汉英语言间的动物隐喻

2019-11-14王安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7期
关键词:喻义喻体汉英

王安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隐喻作为语言的基石就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中英语文化中就存在着大量的动物隐喻,即把动物作为喻体的一种隐喻。拙文拟采用实例法和比较法从文化隐喻的角度谈动物隐喻翻译,笔者将汉英语言间的隐喻从文化视角下分为了四个部分:文化重叠文化半重叠、文化差异和文化空缺。以期为动物隐喻翻译提供可行的策略依据,传播民族文化并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动物隐喻;文化隐喻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01

在英语中(汉语见“暗喻”),隐喻(Metaphor)和明喻不同,不直接用“好像”(like)或“好似”、“正如”(as)等词表达出来,而是进行隐藏的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段。它是比喻的一种,即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一、文化重叠

虽然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肤色、种族和文化特征,但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及对生活阅历的感知却是一样的。不同民族的人一定会在具体的生活行为上有着固有的差异,但基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永远都不会改变。因此汉英语言间存在着一种语言现象——文化重叠,即不同的语言间,用同样的动物意象去表达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喻义。

例1:蛇蝎心肠,蛇盘鬼附

take heed of the snake in the grass、cherish a snake in one bosom

例2:大鱼吃小鱼

the great fish eat up the small

例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as distance tests a horses strength, so time reveals a persons heart

在上面三个例子中可以看到,同样的动物意象有着同样的文化语义,比如例1中的“蛇”(snake)在中西方文华中都是邪恶的象征;例2中的隐喻表达是客观世界的必然现象,不存在汉英语言间理解的差异;例3则是人们通过生活的阅历和对生活的切身体验而总结出来的习语,也不存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文化半重叠

文化半重叠是指同样的文化喻义在不同的语言中用不同的动物喻体表达出来。

例1:Tiger and Lion(老虎和狮子)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因素,狮子在西方世界中被看做是百獸之王,是权利的象征。英语中有许多关于lion的表达: “the lions share and as blood as a lion”。而在中国文华中承载着力量和权力的象征意义的是老虎。恰恰如老虎脑门上的“王”字一样,老虎在中国是森林之王。比如汉语中关于老虎的习语表达:生龙活虎,虎老雄心在。

例2: Cattle and Horse(牛和马)

中国自古以来是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在古代,农耕文化则尤为重要。而牛则是主要的农业劳动生产中的重要畜力。因此中国人民则对牛有着特殊的情感,而由于不同的历史原因,地域特点和习俗文化,西方世界中的牛却没有那么重要,取而代之的则是马(horse)。例如:“a willing horse” 在英语中用来指那些在工作中能够任劳任怨的人,而在汉语中我们也有同样的习语,只不过动物意象是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和“老黄牛精神”。

三、文化差异

综上,笔者展示了汉英语言间的文化重叠和半重叠,二者都展示的是文化的相似性,但大多数情况下,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还是可以从动物隐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中国,“狗”的文化意象通常都是贬义的。例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狐朋狗友”、“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甚至在过去的战争时期还用“狗腿子”和“走狗”指叛徒和卖国贼。而在西方则完全相反,西方人把狗(dog)当作最忠实的朋友。他们关于狗(dog)的习语都是褒义的。例如:“Love me, love my dog” 和“Every dog has its day”。他们还用“lucky dog” 来指那些被幸运眷顾的人。

和“狗”一样,“龙”在东西方文化中也承载着完全不同的文化意象。在西方龙(dragon)被看做是邪恶和暴力的象征。例:“sow dragons teeth”和“Toms wife is an absolute dragon”。而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龙”是最贵的象征。在古代,只有皇上才能自称为“真龙天子”,甚至皇帝用的物品前面都要加个“龙”字以突显皇权的至高无上,如“龙椅”、“龙袍”等。我们中华儿女也以是“龙的传人”而骄傲。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同样的动物喻体却呈现着完全不同的文化喻义,因此翻译工作者在翻译时要格外注意此类文化隐喻现象。

四、文化空缺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着各自的文化民族特色,有的动物喻体是独属于特有的民族或者某种动物喻体的喻义在目的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动物喻体,此类文化现象我们称之为文化空缺。

“鸳鸯”和“鹤”是中华文化中独有的动物意象,汉语中有许多关于这两种喻体的习语:“只羡鸳鸯不羡仙”、“鸳鸯戏水”、松鹤延年”和“鹤寿松龄”等。同样的Ostrich (鸵鸟)和Beaver (河狸)在英语中也有着其特有的文化喻义,Ostrich用来指那些逃避问题,躲避困难的人。也用“ostrich belief” 暗指谎言等。“eager beavers” 则用来指那些辛勤劳动的人们。综上显示出有时同样的动物喻体在一方语言中承载的意义在另一方根本没有意义,也找不到与之匹配的其他的动物喻体,甚至另一文化中根本不存在此类动物,这时便需要译者通过加注释,意译或者增译等方法来辅助翻译。

猜你喜欢

喻义喻体汉英
中英动物隐喻差异之解析
英语果蔬名称喻义举隅
从英汉动物词汇的喻义看文化差异
从英汉动物词汇的喻义看文化差异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狗”喻义探究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