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友工作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路径探析

2019-11-14张丽琴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母校校友双一流

张丽琴

(福州大学统战部校友会,福建 福州 350108)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和中国政府在新时期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向着世界顶尖水准跨进的方向选择。自近代建立高等教育院校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在规模上和质量上都有了跨越性发展,但与世界顶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双一流”建设就是为了弥补这种差距做出的努力。然而,在“双一流”建设中,一些高校对校友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这是一个不足。实际上,做好校友工作,对于高校“双一流”建设有着重要的、积极的促进作用。[1]做好高校校友工作,能够给高校带来更多的经济资源、学术资源和社会关系资源等,这些对于高校“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的价值。本文尝试从校友工作的视角探讨其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价值和具体实施途径。

一、校友资源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资源

(一)经济资源

中国传统教育对于金钱有一种轻视或偏见态度,认为过度重视金钱,会导致教育性质或目标的偏离。这种态度导致中国教育很长时间内未能呈现规模化发展,也难以发展成为科学教育。现代高等教育建立以来,对于金钱的认知趋于理性:经济资源对于高等教育的作用是正面的,在合理运用经济资源的前提下,资金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世界顶尖高校基本上都集中在更加富裕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呈现出与中国经济同步发展的节奏特征。现代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充裕的资金是办好现代高等教育的必要条件之一。高校的教育资金通常来源于两个方面:政府拨款和社会筹集。在美国,哈佛大学等常春藤高校由于拥有丰富的校友资源,每年都能够获得大量的校友捐赠,校友捐赠包括校友个人名义捐赠、校友企业名义捐赠和校友从事的相关社会组织捐赠等,校友捐赠已经成为高校教育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2]由于历史原因,中国高等教育以公立院校为主,教育资金都是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对于校友捐赠重视程度不够。不过随着高校的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校友捐赠,社会、政府和高校,对校友捐赠持鼓励态度。对中国高校而言,建设“双一流”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政府财政拨款是有限的,因此通过校友捐赠,获得更多的资金,是一种可能的/合理的选择。校友通过捐赠,实际上也是支持教育,回报母校,尤其是一些有成就的校友捐赠,对于个人名誉和企业声誉也有良好的宣传作用。[3]以2018年为例,中国校友捐赠金额排名前十的高校,基本上都是“双一流”高校,其中部分高校的校友捐赠金额,在年度经费支出中占比很高,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2018年该校收到的捐赠金额为21.58亿元,年度经费支出为45.28亿元,占比为47.64%(表1)。由此可见,建设“双一流”需要大量的资金,校友捐赠是高校获取教育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需要提高校友捐赠愿望,而做好高校校友工作是基本前提。

表1 2018年高校捐赠前十及其年度经费支出对比

(二)学术资源

高校是学术基地,评估一个高校成就和整体实力的核心指标就是学术水平。中国“双一流”高校建设,学术指标也是核心指标之一。高校培养的人才,实际上都是宝贵的学术资源,尤其是在高端学术人才领域,校友资源是宝贵且难得的[4]。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些校友学术资源,对于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价值。随着现代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大学的学术发展非常注重交流和沟通,一名优秀的高端学术人才,通常会在多所高校(包括国内高校和国际高校)里学习、研究和教书等,每一个这样的人才,都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学术资源宝库,一个庞大的学术资源网络。高校要想进行“双一流”建设,必须重视校友学术资源,通过做好校友工作,让校友为母校发展贡献学术资源。比如说,高校可以以某个课题研究为方向,邀请在该领域有一定学术成就的校友返校为该课题举办讲座,甚至帮助学校多方邀请有学术影响力的学术大家来进行讲课。一般来说,高端学术人才之间的互动更多,有时候有一定学术地位的校友出面邀请,比学校出面的效果更好;比如说,高校可以通过做好校友工作,吸引有一定学术地位的校友回母校工作,高校学术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校友工作做得好,更容易吸引学术人才回归母校。世界顶尖生物科学家颜宁女士本科和博士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因此在她选择任教学校时,会优先考虑这两所学校,在她回清华大学任教授的过程中,清华大学校友,他的导师施一公先生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还比如说,高校“双一流”建设中,高层次学术研究课题项目的数量、质量也是评估指标之一,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项目,并且培养了一些优秀学术人才,如果这些有学术影响力的校友,能够在这些项目方面为母校提供帮助,自然是有利于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由此可见,学术资源是校友能够提供的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做好校友工作,让校友了解母校发展情况和需求,让校友感受到母校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通过校友工作,加强学校与校友之间在学术资源上的交流和互动,有利于提高高校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三)社会关系等资源

社会关系资源是一种复杂的资源,包括人际关系资源、社会地位资源、社会影响力资源等。每一个校友都意味着一个关系网络和一种社会关系资源。尤其是一些有成就的校友,他们拥有的社会关系资源会更加丰富,质量也很高。这些校友社会关系资源,对于高校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比如说,福建地区某高校,想要和美国某高校展开交换生活动,提高自己的国际化发展水平,这也是“双一流”建设的要求之一。如果直接和对方联系,从双方建立联系到相互沟通、了解,然后到项目具体开展等,一步步谈下来,耗时很长,而且中间具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果有一个毕业于本校的校友,同时又在想要合作的目标学校工作,并且有一定的影响力。目标学校因为了解和信任该校友的人品和能力,也会相信他对于母校做出的评价,这种评价对于合作项目能否最终实现有很大的影响。该校友因为对两所学校都有了解,因此也可以给出更合理的建议。在认可项目的基础上,作为校友,会更愿意促成项目合作成功,因为这对于两所学校而言,都是有利的。这就是社会关系资源的价值体现。美国顶尖高校非常注重吸收国际生源,国际化水平很高,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希望通过国际化校友资源,建构全球性的校友资源网络,利用全世界各地校友的社会关系资源,推动学校的发展。中国高校在“双一流”建设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校友社会关系资源的发掘,不过前提是做好校友工作,至少要了解校友所拥有的关系资源情况等,并且让校友愿意为母校发展提供社会资源帮助。

二、校友工作与高校“双一流”建设发展的问题和不足

(一)认识不足

由于高校发展历史,以及中国高校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中国高校在“双一流”建设目标的追求中,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跟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交流和沟通上面。对于校友资源这一庞大的资源,在认识层面上,对其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实际上,一所高校发展的时间越长,发展的水平越高,校友资源的力量就越大。欧美顶尖名校的发展历程中,校友资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欧美高校高度重视校友工作的原因,几乎所有学校都建立了正规的校友组织,来管理和推动校友工作的开展。中国一些高校也已经认识到了校友的价值,但是认识的程度还不够深刻与充分,这也是导致我国高校校友工作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进而导致了校友的价值无法真正体现出来。

(二)方式简单

我国高校在校友工作开展以及校友资源的利用上,方式比较简单,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校友工作的意义,并没有充分挖掘校友资源的价值。首先,我国高校的校友工作开展方式比较单一,一些高校主要是通过校庆等大型庆典活动来邀请校友参加,而校友为学校做贡献的方式也主要是通过资金捐赠这一单一方式进行。其次,一些高校虽然建立了校友组织,但是校友工作的制度比较简单,缺乏目的性,甚至一些校友工作纲领不完善,也缺乏可操作性,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校友工作的开展非常少,无法真正起到联系校友,为校友发展和学校发展助力的作用。再次,校友组织的影响力小,校友组织活动局限于少数校友之间,很多校友尽管知道校友组织,但是并没有参与校友组织活动,还有一些校友根本不知道如何接触和联系校友组织。在这样的情况下,校友组织无法真正整合校友资源,自然也就不能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帮助。

三、高校校友工作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具体路径

(一)建立正规的校友组织

要想做好高校校友工作,首先必须建立正规的校友组织,这是开展高校校友工作的组织基础和前提。哈佛大学是世界上校友工作最出色的高校之一,哈佛大学校友协会(Harvard Alumni Association,简称HAA)是校友工作开展最重要的机构,校友协会不仅组织捐赠和各项校友活动,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监督学校发展。欧美许多大学的校友组织,经过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制度完善,影响力巨大,能够为学校发展提供巨大的帮助,校友的参与意识也很强,校友会组织的认可度很高,让校友有归属感。校友会起到了真正促进学校发展,并且为校友谋福利的积极作用。随着中国高校的发展,高校已经意识到了校友组织的积极价值和意义,各地高校纷纷建立校友会等校友组织,比如说福州大学就建立了福州大学校友会组织,并且在各地校友还有分会,在福州大学的官网上,开辟了专门的校友会内容板块(http://xyzh.fzu.edu.cn/),作为校友会活动组织和宣传的平台。由于中国高校发展历程较短,校友组织建立的时间也较短,在具体的作用定位、组织架构、和运作制度等方面,比较简单,并没有真正有效运转起来,不少高校的校友组织对于其作用定位不清,组织架构简单,缺乏具体运转模式和详细运作制度,因此难以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提供更多助力。这些方面还需要逐步完善和探索。

(二)积极组织开展校友活动

校友组织建立之后,要想发挥作用,还得积极组织校友活动。对于高校而言,校友拥有的资源,要想真正流动起来,产生作用,就必须通过组织活动来实现。通过活动,可以促进学校和校友之间互动,带动校友和校友之间的沟通,从而让校友资源有效流动起来,为高校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5]。欧美高校校友会经常组织一些校友活动,形式多样,注重交流,比如说有些高校会邀请某一年毕业的学生回到学校(通常为毕业时间的整数年份,比如毕业30周年校友),参观学校,为学校发展提意见,只要是这一年毕业的学生,都会受到邀请。这些校友受到邀请,会从心底产生对母校的怀念和认可,回到母校之后,负责招待的都是学生和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和老同学交流。一些校友了解学校的发展现状,并且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和自身的能力,为学校做出一些贡献,包括捐赠金钱、物品等,或者为学校争取各种发展资源等。老校友和学生之间,也会产生沟通和交流,一些学生甚至可能获得校友的提携和帮助,这对于学校的发展是有利的。中国高校校友组织组织活动较为单一,一般是校庆的时候才会以学校名义组织活动,这种活动的频率低,范围大,校友交流空间有限,其实效果反而不如定期或者不定期小范围组织校友活动,校友交流更深入,效果更好。中国高校校友活动主要集中于大型庆祝活动,这显然是不够的,真正要想校友组织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需要在校友活动开展方面更加努力,做到活动多开展,主题多样化,深度交流。

(三)给予校友更多的尊重和监督权力

作为高校,希望校友为母校发展贡献一份祝福和力量,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也是一种正常的需求。学校希望广大校友奉献母校发展建设,校友自然也希望学校给予自己的更多的尊重和关怀。以校友捐赠为例,高校校友向母校捐赠资金,其目的是为了让母校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母校的发展尽一份力。有些大笔捐赠,校友还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一些特别的要求。作为高校,应该尊重校友的意见,收到校友捐赠之后,要通过定期公开使用情况或者向特定校友汇报的方式,让校友了解自己捐赠的资金使用方向,使用的具体进展情况等。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校友捐赠同样带有美好愿望的,高校需要尊重这种愿望,知情权和建议权都是这种愿望的体现。欧美高校在这方面有较为完善的制度,因此校友愿意捐赠,因为他们清楚知道自己捐赠用在哪些地方,促进了学校哪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中国高校在这方面做得相对较差,一些高校收到校友捐赠之后,学校并没有公示资金用途,也没有定期或不定期向捐赠校友汇报资金使用明细,对于大额捐赠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不足,校友没有感觉到足够的尊重,因此后续捐赠愿望会降低。在中国有一个现象,许多超级富豪,都大笔捐赠给其留学的欧美高校,而不愿意捐赠在其国内母校,这值得国内高校反思。中国高校要想让校友成为“双一流”建设的坚定支持者,就必须在校友工作中,给予校友更多的尊重和监督权力,才能够更好的激发校友为母校做贡献的愿望。

四、结论

在新的历史时期,“双一流”建设成为中国高校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学术水平和学校知名度的重要目标。在高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校友工作的价值和作用,不仅要深化对校友工作价值的认识,而且还要完善校友工作开展模式。通过建立完整的正规的校友组织,定期组织校友活动,给予校友更多尊重、关怀和监督权力,让他们关心母校的发展,为母校的发展提供经济资源、学术资源和社会关系资源等。欧美高校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校友资源是高校发展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中国高校的发展情况也正在验证这一结论。加强高校校友工作,让校友为母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努力,这是一个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对高校发展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母校校友双一流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告别母校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母校情
校友风采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