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理法药方”的微助教+线性思维导图《方剂学》教学和评价设计与实践*

2019-11-14杨宜花周步高赵永红翁家俊

光明中医 2019年19期
关键词:方剂学助教线性

杨宜花 周步高 赵永红 叶 斌 翁家俊 洪 婷

1 微助教+线性思维导图教学背景

中医学具有独特的思维体系,中医学教学核心在于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模式。《方剂学》是“理法药方”中医基础课的最后一门课程,也是进入中医临床的桥梁课程。方剂的功效与病证的治法,方剂的主治与病证的辨析要点,方剂的药味组成与中药的功效特性之间二位一体,紧密关联。以培养中医辨证思维能力为目标的中医临床课程必须以中医“理法药方”理论体系为基础,故《方剂学》是培养“理法药方”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查漏补缺、融合贯穿正当其时的关键环节,既不会揠苗助长,更能避免在临床课程中亡羊补牢。《方剂学》不仅仅是中医基础课程的一部分,更承担着完善中医独特理论体系,为建立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夯实基础的重任。

笔者在长期教学中发现,基于课堂教学是以具体方剂为载体教授学生选方、析方、组方的能力,长期以来,本课程的教学评价重视具体方剂的知识目标,忽视中医思维的能力目标;重视学习效果的评价,忽略学习过程的评价。这样的教学和评价固然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方剂学作为桥梁课程功能的全面发挥:学生重记忆轻思维,中医基础知识片面孤立,理解粗浅,课程信心不足,辨证思维不足,整体思维能力不足。这样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中医基础知识的融合能力和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有限,因此以学生知识现状为中心,引进实用的评价方法,培养系统中医思维[1]。

2 微助教+线性思维导图实施步骤和方法

教学需要合理客观的评价,教学评价亦能促进教和学的改进,引入微助教+线性思维导图的评价模式,并结合传统考核评价,既能促进“理法药方”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知识融合,提高知识目标的教学质量;更能发挥《方剂学》作为桥梁课程的学科功能,为学生进入临床学习夯实中医辨证论治思维。

微助教是一款依托于微信的教学互动工具,不需要下载任何APP,小巧轻便,易于操作。通过阅读资料、签到、讨论、答题、分组、互评自评等操作能实施更全面、更客观、更精准的教学评价,且可全程记录互动参与、前测、后测等所有操作成绩,便于老师全过程持续观察,作出最后发展性的评价[2]。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表达放射性思维的图形工具,侧重于激发大脑,培养思维。我国思维导图研究多局限于课程固定章节内研究[3]。故笔者采用线性思维导图,打破中医基础学科和章节限定,以病因、病证为中心多角度贯穿性整合思维,显示中医隐性的思维过程为一体化的“理法药方”相互贯穿的可视图,有效补充分科教学评价的不足,促进中医基础知识融合,加强辨证论治中医思维的培养。

2.1 设计思路、方法与步骤见图1。

图1 《方剂学》微助教+线性思维导图教学和评价路线图

2.2 假期优化重构教学设计,搭建《方剂学》微助教课程平台任何教学和评价必须借助科学的教学设计才能得以实施、完成和验证,科学的教学设计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提前充分地教学准备。由于教学进程中工作任务繁杂,笔者采用的微助教线上课堂主要利用暑假时间进行主体初步搭建,内容包括课程资料整理,预习提纲,习题设计,组卷导入,讨论和翻转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互评分组设计,分值和时间安排等。并在上课过程中做细小环节的优化,为了保障对平行年级和专业的公正性,一般不建议做过大修改。另在课程结课调查反馈后,反思教学,不断补充修正,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如此反复。

2.3 开学第一课全面讲解课程纲要,重点介绍、合理指导微助教线上课堂课程纲要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价,教师向学生完整地介绍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切实可行地引导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被评。着重强调微助教课堂的使用是平时教学和考核评价的重要线上平台,明确阐述、布置教学内容:通过阅读课件和定时组卷测试完成自主预习;教师查阅完成情况,确定学生自学难点和重点并通过课前1~3个问题完成课堂前测,通过在线全员讨论或者学生翻转课堂完成参与式教学或者生生互评。结合教学内容依次指导学生首次加入课堂、签到、阅读资料、讨论、答题、互评等操作,并解释分值。最后例举上一学期的学生平时成绩进行示例和说明,通过第一次课程纲要的讲解,奠定后期微助教教学评价能落地实施,是有效反馈教学的基础。

2.4 微助教课堂与传统课堂充分结合,适时反馈,持续督促微助教课堂的实施执行,仅仅依靠第一次课的讲解是不够的,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充分应用,贵在坚持和实时沟通反馈。尤其在教学前1/3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习委员、课代表及时沟通,帮助学生使用微助教课堂进行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针对同学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解决,对每一章的预习题目完成情况及时查看,并在上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做出讲解。在课堂上适时反馈教学完成情况,这是持续督促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手段。总之教师决不能仅仅充当发布作业任务的硬性角色,更需要根据课堂内容和当下学情给予适时软性的“售后解答和维护”。

2.5 基于“理法药方”的线性思维导图主题确定、分组制作和展示评分课堂开展实施教学和评价,在《方剂学》中的课堂教学计划进度前1/3阶段结合知识内容进行思维导图优秀作品的展示和点评,通过观摩学生学习,可以很好的体会线性思维导图和一般局限于一本教材一门课程的传统导图的优点,并熟悉相关思维导图软件的操作使用。在激发学生思维的前提下,通过对学习委员、课代表等同学的访谈,初步考察学生对思维导图的需求意愿。学生自愿分组,通过分组发布线性思维导图教学任务:每组成员需讨论后再确定主题,选取关键词,结合中基、中诊、中药知识自行制作,课程教学进度至2/3时完成上交。并以匿名方式在课堂展示并组织其他同学在微助教课堂进行评分。 如图2所示为以脾为关键词的结合“理法药方”的线性思维导图示例图。如图3学生绘制的“湿”证思维导图,以关键词“湿”为中心,以致病特性、发病病症、常用药、除湿方等为纲要。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湿证”形成的机理、发病病症、可选中药、常用方剂的病因——病机——选药——用方的一体化的中医辨证论治思维训练。

图2 基于“理法药方”的线性思维导图示例图

图3 “湿”证思维导图

图4 《方剂学》微助教+线性思维导图教学平时成绩汇总示例图

2.6 平时成绩汇总分析和教学调查反馈导出微助教平时成绩综合线性思维导图和其它教学活动,在最后一次课进行平时成绩明细反馈,如下图4所示为笔者2018年秋17中医3班微助教和思维导图,以及其他课堂活动的汇总平时分表部分截图,结合期末考试试卷卷面成绩共同形成最终平时成绩。单次课堂教学反馈3次,分别于第4、8、12周进行,课程教学反馈1次,于课程结束后进行。为了客观公正,不可使用真实姓名注册的微助教,均单独使用问卷行匿名调查和统计,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分析,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优化形成新的教学方案,为下一阶段的教学质量评价特征在教学过程的优化配置提供素材,并做好下一学期的课堂设计。

3 《方剂学》微助教+线性思维导图教学和质量评价的注意事项和总结讨论

3.1 微助教课堂必须与课程内容深度结合,合理设计比如在课程资料方面,微助教课堂不仅仅要充分提供课件、大纲、实验大纲、方歌;还可提供相关中药表格、预习提要、方歌也可提供朗诵版音频;还可以扩充到执医考试大纲、考研大纲等等。在教学重点方面多做习题练习设计,每讲授新一章教学内容之前开设一套组卷,以此为载体敦促学生预习,并检测自学预习中的薄弱环节和易错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着重讲解。在教学难点方面可多多设计面向全班的当堂进行的,基于不同知识基础的同学分组讨论,既能及时掌握同学的理解难点,更能增加教学深度。例如:在讲解补肾方剂六味地黄丸的时候,为了充分让同学们理解其配伍重点“三补三泻”,在相关预习题目和讨论环节中对《中医基础理论》关于肾的生理功能、特性、肝肾关系、脾肾关系,以及《中医诊断学》肾的病理证型和辨证要点均要全面考虑在内。在翻转课堂同学主讲的内容则可采用生生互评。

3.2 线性思维导图设计需与相关课程紧密融合方剂学思维导图要充分体现和验证“理法方药”知识融合能力就必须彻底突破《方剂学》单科课程以功效治法分类方剂的局限,寻找全面贯穿中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的共同教学重点。笔者所在课题组教师授课全面覆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具有多年教研经验,利用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充分地沟通交流。以方剂学教学重点难点为中心,综合相关课程教学重点难点,讨论确定适用于方剂学的线性思维导图可选取心、肝、脾、肺、肾等五脏为关键词往前联系理法方药,或者选取常见疾病,例如咳嗽、呕吐、腹痛、泄泻、便秘、头痛等为关键词。往后延伸至以脏腑或者疾病分类的临床学习,有效避免初入临床课程学习的方证、方病衔接错位感,确实将分散独立的理法方药知识点以临床疾病的角度深刻理解、深度融合。锻炼系统思维与《中医内科学》的基本学科思维特点(整体思维、辨证论治思维)、教学目标高度吻合,线性思维导图对整个中医后续课堂设计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4]。教学前期可以半开放线性思维导图为主,即教师给出主体框架学生补充内容,教学中期待同学们熟悉之后采用全开放式线性思维导图为主考核。

3.3 开展线上移动课堂不可忽视传统课堂以及教师人文素养新时代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方式自下而上地推动移动线上课程教学的发展,微助教结合线性思维导图的线上移动端课堂教学及时、互动、全面、全程、客观的教学和评价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教师大班教学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受到学生和教师的高度喜爱,尤其是青年技术型教师的青睐。但是任何形式的移动教学平台都不可能全面替代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而完成教学目标,在积极开展新形势的教学和评价改革的热潮中,作为中青年教师不应该更不可以忽视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只有相互结合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课程内容教学和完成教学目标,切不可顾此失彼,本末倒置。再次,教学成果不仅仅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相关,教师的人文素养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更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着教学的核心精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信心[5]。只有将客观公正的线上移动课堂和温暖生动的面对面传统课堂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学得知识,习得能力。

猜你喜欢

方剂学助教线性
《中药学》与《方剂学》教材课程体系比较
渐近线性Klein-Gordon-Maxwell系统正解的存在性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基于线性正则变换的 LMS 自适应滤波
如何提高学生方剂学的学习兴趣
针对中职院校针推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基于中药学通用人才培养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