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意识培育

2019-11-14柴美越辽宁中医药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29期
关键词:诚信价值观意识

■孙 创 柴美越/辽宁中医药大学

一、诚信的基本内涵

从一般意义,诚信是指诚实不欺,人与人真诚相待,是一种原则和道德规范。诚与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诚是信的基础,信是诚的表现形式,二者构成道德修养和社会活动道德规范。

大学生诚信观,是指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对诚信的理解和看法,反映出个人道德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层面提出“诚信”的具体要求,诚信问题已经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到社会风气建设高度。“诚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价值观,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准则和价值标准行事,不但在人格塑造上诚实守信,以德化人,在求学求知上也要以诚坚守道德规范,用人文、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培养个人求真务实作风。

二、新时代大学生诚信观的培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新时代下更需要对大学生诚信观的培育。

(一)大学生诚信观培育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具备良好的诚信意识是大学生未来在社会良好发展的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具有良好的诚信意识不仅为步入社会打下基础。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石,诚信也是社会良好发展的需要。对于每位大学生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要成为真正合格的大学生,对社会有用的人,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

(二)大学生诚信观培育是弘扬社会正气的需要

诚信意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儒家和道家都有对诚信的重要解读,诚实守信的人受人尊敬,人人讲诚信的国家才会自尊自强。加快诚信社会建设,才会使更多大学生心中有梦想,脚底有力量。让大学生大学生的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相交织,站在是“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培育诚信意识为弘扬社会正气提供动力与支持。

(三)大学生诚信观培育是赓续契约精神的需要

商品经济离不开竞争,良好的市场竞争与合作离不开契约精神。契约精神的体现便是诚信的外在形式。契约精神和完善的契约制度是维护社会经济市场发展安定和谐的主要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民族企业走向世界,国家的诚信管理水平将影响到企业的国际进化进程。良好的诚信意识和诚信制度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将来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契约精神应作为个人诚信观的基石,必须始终秉承诚信意识,才能将这种精神进行延续和发展。

三、新时代大学生诚信观培育的不足与困境

(一)诚信认知方面

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有着强烈的诚信道德观念,他们反对不讲诚信的不良行为,认为诚信关乎一个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从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讲诚信看做道德水平的第一要义,主要是与他所接受的传统文化美德教育有关。在诚信问题上,部分大学生表现知与行相互脱离。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部分大学生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 申请奖学金等行为不以为然,认为这种行为与诚信无关,对于毕业简历作假和夸大事实成为常态。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诚信非常重要,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正常经济活动的重要保证,诚信维护社会秩序,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但他们也承认,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不同程度诚信行为,存在认知与行为不一致行为。

(二)诚信影响因素方面

家庭对大学生诚信观影响很大,他们表示父母是心目中“诚信第一人”。但是,有些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子女的影响,没有做好言传身教,重视理论教育,不注重身教。对社会而言,有学生坦言,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其影响较大,尤其网络世界,他们认为网络世界是不必负责的一个世界,网络和现实要分开对待,这一点主要是因为虚拟空间的约束机制尚未完善,而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但个人明辨能力较弱,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进而导致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失落和失信的增多。

(三)社会意识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必然伴随着价值观的转换,人们的心理态度、思想行为会重新定位。受市场经济影响,当代大学生更加务实和现实,更加关注物质和现实。市场经济带来了物质的满足,但同时也产生了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同时拜金主义、投机主义等价值观在社会上初见端倪,他们对社会事物的判断不再是单一性,而是存在矛盾性和辩证性。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移,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减弱,实现自我最大价值成为某些大学生普遍认可一种意识。

四、新时代大学生诚信观的培育理路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诚信观教育

习总书记提到“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价值观趋于成熟阶段,其价值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和谐程度,他们的思想和观念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思想,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大学学习生涯,诚信教育在学生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且有针对性的学习。在开学阶段侧重不同理论教学,在大二、大三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在即将毕业,侧重于教导学生制作简历及面试的诚信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者除了理论授课外,还应注重实践教学,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对诚信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获得启发。

(二)发挥教育者言行一致的对大学生诚信观示范作用

习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中,明确提到教师必须“自律要严,网上网下、课上课下保持言行一致。”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诚信品质,教师需要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为感化学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栋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国家的未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整支队伍,是保证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是保持高校立德树人的前提。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发挥好言传身教的作用,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教师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锻炼成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人群,真正做到“身正为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三)完善学生考核制度构建大学生诚信观体制

培养良好的诚信观,需完善诚信评价体制。将各种行为量化,用他律机制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师自身行为感化之外,还需要通过系列的考核机制和制度建设进行约束。具体而言,高校一方面要完善监督机制,对学生进行各种行为监督,并采取奖惩并用的方法进行考核。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视网络信息的作用,利用校园网对其宣传诚信的意义和作用。此外,可以构建学生诚信档案,主要包括大学生在校期间各种表现,品行说明和信用记录,如实记录学生在校各种行为,让诚信档案成为学生进入社会通行证,成为个人信用资源。

(四)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对大学生诚信观教育

学校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校风、学风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一个良好的校风和学风环境会陶冶学生的情操,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学校应利用好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等平台开展一系列的诚信教育活动,不断促进考风、校风、学风发生转变,同时开展座谈、演讲等形式进行寓教于乐的诚信教育,大学生会受到良好的校风与学风的引导而逐渐形成诚信观念。

(五)以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对大学生诚信观教育

我国历史悠久,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从而弘扬诚信意识,弘扬社会正气和美德是一种有效方式。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从高校而言,开设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程,为大学生学习和了解文化提供了必要条件。让其领会其中经典的关于诚信和思想品德的观点,让其明白品德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诚信”美德。高校德育工作要引导大学生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讲诚信,守信用。在考试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严肃考纪、杜绝考试作弊。当代大学生要通过诸如此类的身边事把诚信的意识融入血液成为自觉地行为和个人良好品质。

猜你喜欢

诚信价值观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我的价值观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古贤们的环保意识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