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政府背景下优化行政生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019-11-14舒洁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行政数字政府

舒洁

(西安市行政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

当代著名行政学家里格斯于1961年发表了其代表性著作——《行政生态学》,在书中他借用了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考察了一国的行政与该国的社会环境关系,进而来分析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公共行政问题。他认为,行政系统是与社会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受到特定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并不是孤立自我活动的系统,要与社会系统发生关系,进行能量变换。行政生态分析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搞清行政系统怎样与包括政治圈、经济圈、文化圈在内的社会圈的能量变换中实现动态平衡。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目标在于推进以公众为中心的公共服务, 提高管理效率,改善服务体验,使成熟的公民社会与自组织主动参与政府事务并分担责任贡献力量来解决问题,最终面对众多服务对象以及多样、多元、多变的公共需求时,在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中,实地、及时、适时地调整行政方式、行政步骤、行政程序等,完成自我革命、自我革新,走向治理模式的现代化。

1 理论与价值的统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数字政府为抓手优化行政生态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蕴含了全新的改革追求和价值取向。

1.1 数字政府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延伸

互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开放、平等、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也是新时代发展中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当代“群众路线”。“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建设“数字政府”的根本目的,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树立以“为民为本”和高效、服务、创新、共享的理念,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难点”、政务服务的“堵点”,以群众办事体验为核心,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需要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入手转变政府职能,厘清行政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把改革突破点推向离企业和群众最近的地方,让群众和企业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实现公共治理价值的最大化,最终用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以数字政府为抓手优化行政生态,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理念为指引,用全新的视角、创新的方法、改革的思维模式进行理念重塑,使权力观、发展观、服务观在内外社会技术环境的进步发展中达到自我净化,最终完成服务型、创新型政府理念下的一场自我革新。

1.2 数字政府是优化配置职权的动态平衡系统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数字政府坚持问题导向,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制度供给的层面出发,秉持“人民中心发展观”的服务理念,从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关系最紧密的领域和事项做起,通盘考虑重塑政府职权配置的科学化、政府权力运行的规范化、政府服务的高效化。因此,在具体的建设和运行中,是需要结合内外部环境从系统的角度计算和规划政府的制度设计,规范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实现高效率的公共管理和服务与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动态平衡。同时,在清晰的顶层制度设计下,数字政府通过政府组织优化与流程再造,数据共享来减时间、减环节、减流程,提升资源配置与服务效率,共同推动不同部门之间基于公共利益的有效协同合作,按照依法行政、明确政府整体权责边界、权力运行科学化的目标要求,对政府治理中的政府职权、制度安排和权力运行结构进行再优化,朝着“放管服”改革纵深发展,构建一流“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形态,进行螺旋式推动的动态平衡系统不断迈进。

2 先进生产力的技术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便捷性、敏捷性、丰盛性、集成性日益凸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开启了数字政府的“指尖计划”。以互联网为主的新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方面的扩散、应用、融合,本质上是推进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经济社会各领域连接共享,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力和创新力,解放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数字化水平,为政府数字化与变革带来了新动力,助推数字政府建设。

大数据模糊了因果关系,利用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作预测、预警,反映海量数据中隐藏的各种趋势,分析挖掘数据价值,对政府科学决策产生革命性影响,在客观上大数据已经成为政府治理生态的关键要素,重塑和改造着政府的外部生态系统;云计算,让过去稀缺的计算资源成为像水、电、煤一样的公共资源,大幅度地可缩减成本、时间,成为数字政府必备的基础设施;移动互联网则改变人机交互的方式,极大地改善数字政府的用户服务体验。

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打破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政府所处的内外行政生态环境正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而发展变化。因此,面对动态多变的外部环境,政府要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通过实时、适时调整行政方式、履职步骤来适应和回应因内外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多样、多变的公共需求,以满足多元服务对象的诸多需求,也促使政府治理工具和技术手段更加专业化、智能化、高效化,从而实现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共享化,不断促进政府治理模式现代化。

3 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内在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转折时期,公众更加需要一个善治、开放、担当、包容、前瞻、有为、具有强大学习力和持续创新力的政府,来面对新挑战和解决新矛盾。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数字中国”,“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从而“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在“简政放权”“创新监管”的大背景下,建设数字政府和推行数据政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增强“公信力”“执行力”既要求政府提高和保障治理效能,又要体现政府治理的公共价值,在技术快速迭代升级的环境中达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动态平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同时又进一步指出,要“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因此,在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新要求下,在因技术升级而引发的生产力变化,以体量日益壮大、结构日趋复杂、开放日渐扩大为特点的经济社会体系调整,面对涌现出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和个性化的美好生活需求,是数字政府建设需要思考的问题。所以,为了适应政府和市场关系重塑的内在要求,需要将互联网技术和服务优势结合起来,将打造“数字政府”与深化“放管服”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使优势资源与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之间产生化学反应,进一步消除信息壁垒,坚持问题导向,简化优化办事流程,推进线上线下全融合,提供渠道多样、简便易用的政务服务,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放活微观主体,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政府服务效能,让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成色更足。这既是当下政府变革的必然选择与实现路径,又是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透明政府、高效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

猜你喜欢

行政数字政府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答数字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行政不作为的概念界定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