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江苏文学空间的媒介景观化

2019-11-14宿迁学院文理学院江苏宿迁223800

电影文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影视景观受众

张 冉(宿迁学院 文理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景观一词从地理学术语,逐渐转变为文化术语、经济学术语、社会学术语……这个清单还可以列得很长。景观依托高新科学技术,已然成为构建各行各业、人民生活各个领域的内在“伪真实”和外在“伪象”。文学作品在当下全媒体空间中,越来越依赖于媒体,进行改编、传播。作品的价值和收益建立在收视率、点击率、节目视听众占有率、受众分布、受众接触媒介兼容率等技术指标上,呈现出收视热潮、购买热潮、票房热潮、某作家现象等人为构建的景观。人们生活在各个学科、生活领域的景观当中,当然也包括文学景观。文学景观使20世纪30年代媒体初生时期施拉姆提出的“皮下注射论”成为现实。受众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更多以接受“注射”为主,缺少静态深思后的双向交流。戴维·贝罗的“双向传播论”在大多数情况下,尚停留在理论探索或浅层次实践当中。文学与读者的关系被分离为景观关系,正如居伊·德波在专著《景观社会》中提出:“景观并非一个图像集合(ensemble d'images),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通过图像的中介而建立的关系。”

江苏文学作者、作品与读者的关系也逃脱不了景观的控制。一部作品在投放市场之前,需要通过媒体造就舆论氛围。投放市场一段时间之后,若能与影视联姻,便能广而告之读者,一跃而为某种收视热潮或作者现象。为了更好地通过媒体构建景观,甚至不少作家主动向影视靠拢,追求景观化的叙事,以求从内在到外在更容易景观化,或者说使内在、外在都成为景观。反之,如果哪部作品无法形成景观,比如被媒体封杀,久而久之,将逐渐淡出受众的视野。

一、媒介景观化的表现

当江苏文学时间迈入当代之后,空间进入全媒体之中,景观化越来越显著。从作品内在来看,空间叙事在江苏文学作品中开始司空见惯,并且直接以影视化的形式呈现。从外在来看,文学依赖于媒体进行传播。传播媒体层级越高,则权威越大,受众范围越广,越容易构建景观。从受众消费来看,购买行为越来越取决于景观的影响。

(一)空间叙事的景观化

当下,向影视靠拢无疑是生产景观的捷径。在各领域图像化的过程中,影像似乎成就了真实的世界。鲍德里亚在继承发展德波理论的基础上曾言:“原始社会有面具,资产阶级社会有镜子,而我们有影像。”在德波的时代,媒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产生的社会影响也远不如现在程度深、范围广。随着媒介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美国学者凯尔纳在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之初相继发表了系列理论著作,将德波的景观直接生发成为大肆横行的媒介景观或奇观。

在媒体奇观中,豪华场面、体育比赛、政治事件、经济生活都在景观化,甚至奇观化,当然也包括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文本。江苏文学文本愈来愈注重空间叙事,人物塑造、主旨传达、叙事结构等娴熟运用空间思维和空间造型。以周梅森系列政治小说为例,人物、情节全部依靠对话推进,小说文本中存在大量的对话段落,相当于影视剧本中的对白。比如在《人间正道》中,以吴明雄和钱向辉的一段对话展现“是否深入改革”:

吴明雄说:“在不违背中央和省委有关方针政策的前提下,您让我放开手脚干。我不要求您和省委表态支持,只要求您和省委在争议问题没有事实结论时,也不要急于表态反对。”

钱向辉点点头说:“这要求不算高,我看可以接受,至少我个人是可以接受的。”

吴明雄说:“真出了问题,您和省委该怎么查处就怎么查处。我说过不计荣辱毁誉就能做到不计荣辱毁誉。”

周梅森以这段对话鲜明地塑造出了吴明雄这一锐意改革、敢于担当的英雄形象,也推动了后续情节的进展。对比同名电视剧,此部分对白以一组正反打中近景镜头表现出来。与这个部分一样,小说中几乎所有的对话都可以直接转换成为正反打系列镜头。这样的小说文本类似于影视剧本。

除了对话,通过反复突转,小说也着意构建惊心动魄的场面奇观和奖惩分明的政治景观。比如《人民的名义》中,表面清正廉洁的赵德汉,却在家中建筑着蔚为大观的“现金墙”。而多位银行工作人员专业点钞手法、点钞速度同样让人叹为观止。破案争分夺秒、点钞争分夺秒、反腐会议争分夺秒,小说中频繁地运用平行蒙太奇实现场景的高频率转接。从主体要素(对话)、人物塑造到结构间架,周梅森的小说是向影视靠拢的成功实践。

(二)文学传播、消费的景观化

文学历经手抄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直至影像传播、网络传播,总需要借助一种或多种媒介,只有传播到受众,才可能产生文学价值。当下全媒体环境中,文学常常以图文并茂的,甚至图、文、声并茂的景观呈现,将文字、图像、声音三种符号系统巧妙地融合起来。融合的体现形式主要为配音文学、配乐文学、配图文学、改编自文学的电影、电视剧,以及文学游戏、文学综艺等。配音、配乐、配图是媒体文学演绎的传统方式,如电视散文、电视诗歌、中小学课本的配套课文音频或视频等。这些传统方式构建力度不足,涉猎面较窄,影响力较小。

当文学与欣赏拉开距离,而与消费、娱乐紧密结合,成为以视觉为主导的大众艺术时,受众才真正地被调动起来,愿意主动接受这种精神景观生成机制,愿意主动为这种精神景观买单。从传播形式上看,各种移动终端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iPad、手机、电话手表等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信息,文字、图像、视频、声音等各种信息可以瞬时传播、即时接收。传播的内容和形式都为景观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部分江苏作家主动担任编剧或导演,将自己的小说改编为影视剧,如朱苏进、周梅森等,尤其是周梅森,主动寻求小说的影视改编,与央视联手打造了近十年来国内电视剧史的最高实时收视纪录(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成就了周梅森品牌。

另外,也有部分的江苏文学作家刻意拉开与影视之间的距离,如苏童、毕飞宇、叶兆言等,尤其是苏童,前期一直践行先锋派创作。但是,在后续的创作中,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景观生产机制的影响,回归传统的叙事模式,着力讲故事。苏童从《妻妾成群》开始,便着力于讲故事,讲好故事。这就为影视改编提供了可能。小说被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全国范围的传播和赞赏。此部分江苏作家作品的改编以苏州福纳公司为主导,其出品的系列影视剧《红粉》《新乱世佳人》《离婚指南》《风月· 恶之花》等,成就了南方作家派电影。目前,苏童的小说《纸》《骑兵》正在被福纳公司改编为电影《纸骑兵》。

小说之外,诗歌、散文、书信等其他文学体裁也相继以景观的形式在各大电视台、网络平台上传播,走上了文学综艺化的传播大道,广受大众的欢迎,掀起了多轮收视热潮。如近两年来,为大众津津乐道的《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将传世佳作与朗读者的个人经历、情感体验交融,真正做到了中国主流文化传播的质感和温度感。由此看来,人类的文学体验已由媒体文化和消费社会共同生产的奇观改造。改造甚至滋生了新的文学样式,比如微博文学、网络小说、文学游戏等,“将奇观文化融入商业行为之中,彻底改变了影视、音乐、戏剧等文化领域的面貌,也创造出了网络空间、多媒体、虚拟现实等崭新的文化形式”。

二、媒介景观化的影响

媒介空前发展,传播技术日新月异,文学景观无处不在、此起彼伏。每天的每个时段都有景观不间断地共时轰炸,也许某位作家发布新书,也许某部改编电影或电视剧正式开机、杀青或上映,也许某位作家的研讨会正在召开。无论是文学名家,还是名作都成为被媒体景观制造和掌控的对象,被造就成为日常生活中诸神或神话符号。于是,受众一会儿被某一景观吸引,一会儿又被另一景观转移了注意力。

广告、公关、促销等各种商业行为早已浸润文学领域,迫不及待地想给所有文学打上大众文化的标签。对待迅猛的文学传播旋风,学者们褒贬霄壤。“身体延伸”理论的创立者麦克卢汉长期醉心于“地球村”的便捷性、自由性。而德波则尖刻地批评道:“作为景观的首位维护者,麦克卢汉似乎一度被认为是本世纪最当之无愧的傻瓜。”他时刻担忧着景观社会的大众跌入这些优雅迷人的被装饰过的景观当中,无能为力、无处可逃,甚至迷失自我。

面对纷繁多样的文学景观,人们常常迷失于表象当中,把表象等同于真理。以小说改编为例,将苏童、毕飞宇、赵本夫、叶兆言、范小青、黄蓓佳等作家的作品与改编后的影视作品相比较,文字文本和影视文本在人物塑造、情节架构、主旨意蕴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从小说到电视剧,《红粉》的主人公秋仪从留存历史惰性的妓女摇身变成了通晓民族大义的真、善、美化身,从文学家的个人历史想象的专属载体变成了大众文化主流价值的传声器。受众在当下多样化的景观当中,更乐意接受快速便捷的快餐文化,以视觉为第一认知途径,常常把影视剧当作小说原本,错误地理解原著的思想,或者根本不去思考作家、作品。

一旦占有信息、娱乐、打发时间等浅层次的欲望得到了景观的满足,大部分受众便停止思考,长此以往,必定远离深层思索,丧失了获取真理的可能,连个人的喜好都在景观的控制下消亡。德波曾明确指出:“在生活中,如果人们完全顺从于景观的统治,逐步远离一切可能的切身体验,并由此越来越难以找到个人的喜好,那么,这种生存状态无可避免地就会造成对个性的抹杀。”这种生存状态停留于无差别地占有大量的表象信息,无差别地在娱乐中挥霍情感和时间,既把表象当成真理,又把满足等同于生存。

三、结语:去景观化的途径

江苏文学空间的景观化是一种非物质的贫乏,是原著中的人文批判主义精神与大众解读“分离”之后的异化。传播媒介的作用被无限放大,以主流思想解读之后的传播内容和无孔不入的传播形式,全方位地创造受众的欲望,统一受众的思想。如何实现“去景观化”的突围?德波主导的情境主义革命主要的策略为漂移、异轨和构境。究其实质为两种途径,一是,打破景观的叙事流,强迫受众思考自身存在及景观本体。如德波拍摄的系列景观电影,以与理论著作同名的《景观社会》为代表,运用大量的声画断裂、消音、影像拼接等方式,刻意打破电影景观,造就停顿,引导受众深入思索。二是,探索人们生存的真实欲望和状态,重新建构精彩的生活瞬间。

对于江苏文学而言,去景观化同样依靠两条途径:以全民阅读打破日常生活中的景观叙事流,探寻个人的思想,建立个人喜好;以深度影视改编引导大众思维,让大众的思想向纵深发展,搭建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桥梁。前者通过潜心阅读,个体对日常产生有意识的对抗,在景观之内探求景观之外的意义。后者通过媒介景观本身的去日常化,引导人们透过娱乐的表象,进行价值或意义层面的思考。

猜你喜欢

影视景观受众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