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交谷子地膜穴播方式出苗和节水稳产效果分析

2019-11-13张文飞陈国秋张海金

园艺与种苗 2019年10期
关键词:稳产谷子利用率

张文飞,陈国秋,张海金

(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辽宁朝阳 122000)

常规谷子的播种技术研究历史时间较长,但杂交谷子播种技术研究和试验较少[1]。2010年全国杂交谷子推广面积达13.33万hm2,通常增产量在30%~50%。目前,“张杂谷”在京津及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15个省市、自治区都有种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26.67万hm2,平均增产 3000 kg/hm2,为我国增产粮食8亿kg。从目前生产状况看,杂交谷子最高产量达12645 kg/hm2。杂交谷子品种优于常规谷子,因此在我国北方等干旱、半干旱地区被广泛选用,关于杂交谷子播种技术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杂交谷子的特点,为区别于常规种植,其种植密度和水分利用率等都要进行充分的试验探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地点选择。试验于2018年在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试验基地小波罗赤村附近进行,该地位于辽宁西部,属于典型半干旱地区,海拔为887.8 m,年平均降水量为420 mm,无霜期125 d左右,昼夜温差较大,大于10℃的活动积温2600℃。

1.1.2 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张杂谷5号。

1.2 试验设计

以单位面积下不同穴数为基础,设16万穴/hm2(穴距12 cm)、8万穴 /hm2(穴距24 cm)、4万穴 /hm2(穴距36 cm)共3个水平。留苗数设1~4苗,每穴4个水平进行。种植面积16 m2,行距60 cm。在播种前使用尿素和磷酸二铵一次性施肥。

1.3 观测方法

观察记录谷子出苗率、成穗数,部分取样测总穗数,观察茎秆质量及收获测产量,并运用水分测试仪测定土壤水分,计算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2]。

1.4 田间管理

前茬一致,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及时进行除草、治虫、追肥等田间管理,单项作业当天完成,其他管理按试验设计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谷子出苗的影响

通过设计表中处理数据,探讨杂交谷子的光合以及植株形态和产出性状的不同特性,以此来发现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谷子出苗和产量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分析地膜穴播方式对出苗和稳产的影响。

2.1.1 种植密度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在杂交谷子发苗过程中,叶面积以及光合势都是先升后降的。

2.1.2 种植密度与水分利用的关系。种植密度越大,耗水量总体增加,水分利用率先升后降。

2.1.3 种植密度与植株形态的关系。密度越大,株高从123.65 cm提高到145.69 cm,重心由62.9 cm增高到70.59 cm,茎部增长变薄,降低了强度和抗倒指数。

2.1.4 种植密度与谷子营养的关系。密度越大其叶片中的氮磷钾含量越少,最大累积量在抽穗期。合理的密度有助于杂交谷子的营养积累,对氮磷钾的转移和分配都有一定的影响。氮磷钾的比例会影响杂交谷子茎秆的性状,对其抗倒伏指数等有影响[3]。

2.2 杂交谷子单穴不同留苗数对产量的影响

将相同单位面积下留苗量固定,进行不同穴数、单穴留苗数对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每穴1苗、2苗、3苗处理产量之间差异不明显,但3者均与每穴4苗处理产量间存在很大差异,每穴4苗相对于每穴1苗减产10%。表明地膜穴播条件下,张杂谷5号自我调节能力不能弥补穴距离过大带来的减产。张杂谷5号穴播时,每穴留苗数不能超过3苗。

从表1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播种穴数或留苗数均能提高产量,但密度组合在16万穴以下产量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此时增加密度已不能提高产量,在低密度组合下,杂交谷子能通过自身调节提高分蘖、单穗籽粒质量、千粒质量,从而稳定产量。从表2可以看出,水分利用率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高密度下杂交谷子生物产量增加、经济系数降低,导致籽粒产量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不断增加耗水量。杂交谷子在单位面积留穴数多时,水分利用率较低,可能是生物产量高、经济系数低造成的。

2.3 用配套机械进行地膜穴播对产量的影响

杂交谷子采用配套机具播种,进行间苗与不间苗处理。结果表明,产量并无明显差异且均达到稳产水平,说明杂交谷子在稳产密度组合下结合配套播种机具生产,可以达到既不间苗又稳产的双重要求。采用配套机械穴播,杂交谷子空穴率较高,这与机器穴播后孔穴错位、田间整地质量不高、播后遇雨板结等因素有关,空穴率是造成出苗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保证单位面积的穴留苗数,在机械穴播时,应在最佳穴播数基础上提高30%进行播种[4]。

表1 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表2 不同种植密度对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杂交谷子的产量随着播种穴数或留苗数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最高产量密度组合为8万穴/hm2,每穴4苗,为密度中间值。在低密度下,杂交谷子可以通过自身调节来弥补产量,达到稳产的效果。密度和耗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产量,超出临界范围则产量不再提高,经济系数下降,导致水分利用率降低[5]。留苗数的增加和穴数的增加,会让水分利用率降低,杂交谷子不适合密集种植,在稀植条件下能够体现杂交谷子本身的调节能力。经对播前和收获后土壤贮水量计算分析,在不同的水分梯度下,谷子水分临界期(孕穗期—开花期)补水与未补水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谷子杂交种较常规种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均值可提高30.99%~41.00%,说明谷子杂交种具有十分明显的高效用水的遗传特性。在需水高峰期根系有较强的吸水能力,是抗旱性强的体现,亦为高效用水奠定了生理基础[6]。由于该试验仅针对4万~16万穴/hm2,每穴苗数在1~4苗,其余未涉及的范围没有数据证明,后续应增加更广泛数据试验,以研究不同留苗数的影响。

猜你喜欢

稳产谷子利用率
巴陵石化硫酸铵稳产稳销 确保春耕化肥供应
高阶煤煤层气井稳产时间预测方法及应用−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郑庄为例
打谷子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2019年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0.6%
化肥利用率稳步增长
晒谷子(外一首)
浅议如何提高涉烟信息的利用率
板材利用率提高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