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逐“汉江梦”

2019-11-13刘松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15期
关键词:调水汉江防洪

刘松

(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湖北武汉 430048)

1 我的梦想

我“至于学”后之于丹江口水库调度,转瞬已过知非之年。多少次言及经历,唯我简单而单一,即水库调度单位,唯一之变化乃随业务单位名称而变化。其实,很早就有几次改行的机会,因我“固执”而一直坚持至今,为的是圆一个梦想——亲历汉江流域变成中国式的“田纳西”。

小时候,受我大伯的影响较大。大伯,一名乡中学语文教师,经常给我讲一些非常新奇的故事。小时候的我,这些都是我闻所未闻的。大伯最大的爱好就是爱看一份用自己微薄工资订买的《参考消息》。每次到大伯家里,这份《参考消息》也成为我的最爱,以至于后来我无论走到哪里,也总喜欢买一份来看看。大伯讲得最多就是“美国如何的不同,如何的先进,如何的发达、富裕”,经常鼓励我“好好学习,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这些话至今在我的脑海里记忆犹新,以至于从学校毕业到丹江口水库管理单位工作后,就经常与美国比较,特别是后来了解到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开发利用情况后,就有了“汉江梦”。入职汉江集团公司(丹江口枢纽管理局),与丹江口工程、与汉江相伴,与“汉江人”同行,我想这个梦想也是“汉江人”的梦想。近年,我随总部搬入武汉东西湖,常伫立汉口,联想颇多。愿“汉江安澜,经济繁荣,水润天下”,这就是我追逐的“汉江梦”。

“汉江梦”起于丹江口,落于汉江流域,甚或华北平原。“汉江梦”的实现,靠什么?主要靠“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当然还有相关工程及其流域水资源!历史已经证明,还将继续证明,丹江口枢纽工程一定会为实现“汉江梦”发挥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

2 汉江之重要地位

谈及“汉江梦”,就不能不提及汉江的重要地位。

汉江乃长江的最大支流,而丹江口枢纽则是汉江的骨干枢纽,既是重要的防洪工程,也是国家重要的供水与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初期工程还发挥了重要的电力组网功能和能源基地作用。工程建设至今,带动了汉江流域经济多方面的发展,后期还将在供水和生态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汉江干流全长1577公里,发源于秦岭南麓,干流流经陕西和湖北两省,在武汉市注入长江;汉江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覆盖了陕西、湖北、河南、甘肃、四川和重庆等五省一市。汉江之于长江,仅为支流,然而其在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常与七大江河之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

汉江所处之位置独特,北边与黄河交界,东偏北与淮河相接,西边与长江的另一支流嘉陵江为邻,南边为长江干流,乃汉江之目的地。汉江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具有多种气候特征,有时与黄河之渭河支流具有相同的旱涝气候特性;有时又有淮河的暴雨洪水特征;间或具有嘉陵江之天气成因;当然其处于长江的中游,又常常呈现长江上中游或中下游的气候与雨洪特点。

汉江与除长江外的其它六大水系好有一比。汉江之水量与黄河不相上下;流域面积,介于太湖和辽河流域之间;论及干流长度和水能理论蕴藏量,都高于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流域。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汉江流域水利与经济地位也极其重要。2017年湖北省25强县市经济,汉江流域范围即占15个席位;同年湖北省有4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行列,其中就有2个汉江流域内县市入列;国家为解决中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而汉江则成为全国唯一的流域性水资源管理试点,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由国务院部署,水利部、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水流产权确权试点方案》亦选择了丹江口水库作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并于2016年11月4日起施行。

可见,汉江地位之重要。

3 丹江口乃“防洪工程”

“汉江梦”起于丹江口,而丹江口工程则因防洪而建。因此,“防洪第一”是前提,不管是初期工程还是后期工程。历史上,汉江是一条洪灾多发、频发的河流,干流河堤几乎达到三年两溃的程度,“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是对汉江下游的仙桃沔阳农村的真实写照。

特别是汉江1935年洪水,是有记载以来的最大洪水,洪峰流量约50000立方米每秒,直接淹死8.7万人;历史调查洪水更是超过60000立方米每秒,达到61000立方米/秒(1583年6月),尽管其可靠性有待进一步考证。

为彻底根除汉江洪灾,国家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仍决定修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持编制的《汉江干流综合规划报告》(以下简称“《汉流规》”)中称丹江口水利枢纽为汉江的骨干防洪工程,即丹江口是一个重要的防洪工程。

虽然我国水利工程众多,然而称得上重要的防洪工程的却不多。三峡是长江干流的主要防洪工程,其防洪库容约221.5亿立方米;其次就要数长江支流汉江丹江口工程了,其防洪库容约为110.2亿立方米,约为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的一半;其它流域较大的防洪工程还有黄河小浪底水库,其防洪库容约38亿立方米;松花江流域的尼尔基水库,其防洪库容23.68亿立方米,等等。可见,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是全国不可多得的防洪工程,仅从防洪库容的大小来讲,仅次于三峡工程了,不可小觑。

“《汉流规》”明确,丹江口枢纽工程主要为解决汉江的洪水灾害而兴建。因此,汉江集团(丹江口管理局)等几代管理领导人,都始终不忘初心,“坚持防洪第一,综合利用为上”。据统计分析,截至2018年7月底,丹江口水利枢纽共拦蓄洪峰流量大于1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92次,避免了12次下游民垸分蓄洪和34次杜家台滞洪区分洪,减免损失达620亿元,“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完工后,丹江口水库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提高至170米,库容从174.5亿立方米增加到290.5亿立方米,增幅超过60%,汉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由20年一遇提高至百年一遇,工程必将发挥出更大的防洪减灾效益。

4 初期工程丹江口电站历史地位凸显

“汉江梦”最初即靠丹江口枢纽巨大的发电效益得以实现的。防洪是枢纽的首要任务,是“汉江安澜”的前提,而发电则是初期工程最大的兴利效益,对汉江经济繁荣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国家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仍决定修建丹江口水利枢纽,既看重其不可替代的防洪工程效益,同时看重了其巨大的发电效益。丹江口电站的建成,不仅发挥了其巨大的电力效益,促进了华中电网的形成,还带动了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4.1 促进华中电网形成

纵观湖北电力工业发展历程,丹江口电厂的建成,形成了220千伏跨省的华中电网,也是湖北省境内的第一个跨省的高压电网。丹江口水电厂的建设奏响了湖北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的凯歌,也锻炼与造就了一大批水电工程建设的精英人才,为后来的黄龙滩、葛洲坝、隔河岩乃至三峡水电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 发挥了重要的骨干电厂作用

1968年10月1日,丹江口水电厂首台机组投产发电,1973年9月第六台机组并网运行,完成了90万千瓦的总装机。这在70年代初期的中国已算为数不多的大型电站。对于当时缺电十分严重的湖北省来说,丹江口水电厂更是湖北省电网起支撑作用的骨干电厂。

由于当时“三阳”(襄阳、郧阳、南阳)地区经济不发达,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自身的工业还没有起步,区域用电不多,因此,丹江口水电厂所发电量的80%以上远距离、重负荷输送至鄂东南的武汉地区和豫中的郑州地区,极大地缓解了两省(尤其是湖北省)用电紧张的矛盾,特别是直接向当时两省重工业项目(武钢一米七轧机和郑州铝厂)供电,为两省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77年,湖北省电力局局长赵墨轩同志在沙市召开的全省电力工作会议上曾说:“我们要特别感谢丹江口,因为丹江口机组一开,全省就大放光明。”

由于丹江口库容大、单机容量大、调节性能好,加之当时丹江口装机容量在华中电网占比较大,因此丹江口水电厂就成为华中电网的主力调频、调峰、事故备用的骨干电厂。丹江口水电厂在极其困难的运行条件下,顾全大局、服从调度,对电网的安全、稳定和优质供电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据统计,从1981年华中电网成立至1995年的15年时间里,丹江口水电厂累计发电594.18亿千瓦时,其中调峰电量为259.57亿千瓦时,调峰率为43.69%;又如1993年,机组开停1342次,平均每天开停3.68次,大大增加了机组的损耗和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丹江口电站还以相当多数量的旋转备用容量或发出一定的无功功率支撑电网电压等等,这些都是电厂为电网、为社会所做出的巨大的无私的贡献。

因此,作为主力骨干电厂的地位,对电网的贡献和所做出的牺牲在华中电网史上是不可磨灭的。

4.3 促进了丹江口直供区的形成及其经济发展

1973年,在丹江口水电厂最后一台机组投产发电、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全面建成之际,作为对库区三县(市)为丹江口工程建设所作贡献和牺牲的补偿,同时也作为开发性移民的尝试,国家利用移民经费建设了专门的供电线路,直接向郧县、淅川和丹江口市等“直供区”供给廉价的电力、电量。据统计,库区三县(市)由丹江口水电厂获得的总电量远超过290亿千瓦时,并从长期的低电价中获得大量收益。若每千瓦时电量与电网综合电价差仅按0.10元计算,三县(市)将少支付电费29亿元以上,这对三县(市)经济发展和库区移民脱贫致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随着直供区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直供区需求电量也快速增长,给予优惠电量不断增长。1987年,向直供区供电6.5亿千瓦时,而1996年则增加至14.24亿千瓦时,2017年更增加至25.5亿千瓦时,是30年前的4倍,其中2012年直供区用电量为历年最大值36.85亿千瓦时。

对于汉江集团来说,依托丹江口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坚持多种经营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以水电、铝业、电化、地产四个板块为主的多元发展格局,成长为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家首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百户试点企业之一。

从电站运行情况来看,华中电力系统形成后,也扭转了丹江口水库长期低水头运行的不利局面,还通过与高校院所合作研究丹江口水库的经济运行规律,使得水库运行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达到了40亿kW·h,超过了设计目标38.3亿kW·h,充分发挥了丹江口的发电效能。应该说,2014年12月12日之前,是丹江口枢纽最好的发电时期,即“大发电”时期。

可见,初期工程丹江口电站历史地位凸显。

5 丹江口亦为供水工程

实际上,丹江口水库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供水工程。

根据《汉流规》,丹江口枢纽作为开发汉江水资源的第一期工程,即丹江口初期工程,其首要任务是防洪,其次为发电、灌溉和航运;初期工程建成了陶岔和清泉沟两座引水渠首,分别向河南引丹灌区和湖北引丹灌区提供灌溉用水,设计年均供水量15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60万亩(河南灌区150万亩、湖北灌区210万亩)。初期的丹江口枢纽工程一直发挥着向鄂、豫两省的供水任务;同时,由于丹江口水库的建成与运用,给汉江沿江两岸提供了一个稳定、丰沛的水量,极大地支持和促进了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多年来,湖北省的经济总量分布中,汉江县市占有较大比重即得到佐证。

为了彻底解决北方缺水的不利局面,毛泽东主席半个多世纪前就提出伟大构想:“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为实现这个伟大构想,1959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编制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中,即提出南水北调总体布局,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远景从长江干流调水。2002年国务院批复并确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体规划调水方案,丹江口水库作为中线一期工程的水源地,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中西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千米,工程重点解决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并兼顾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

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供水即变为仅次于防洪的第二大水利任务,可实现向北方调水95亿立方米的目标,即为中线南水北调一期工程。若能适时实现引江补汉工程,扩大向北方的调水量至130亿立方米,即实现中线南水北调二期工程目标。

丹江口初期工程建成至今,已累计向湖北、河南两省灌区供水超过39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4580万多亩次。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陶岔渠首自通水以来,截至2018年10月底,已累计向北方供水182.008亿立方米,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5310多万人,北京市、河北省等地的地下水开采量逐步减少,水位均大幅回升,供水效益逐步显现;2018年4~6月丹江口水库还向中线受水区实施生态补水8.68亿立方米,生态补水效益显著。

可见,水库供水效益巨大,而跨流域调水和生态补水效益也初步显现。随着北方供水规模的扩大,若实施引江补汉工程,北调水量即可达到130亿,丹江口枢纽的供水效益将进一步增强。

6 丹江口枢纽功能正经历调整

纵观西方国家水利工程的发展脉络和历史发展趋势,丹江口工程的运行管理将经历三个重要时期,即“大发电、大供水及生态利用等三个时期”。

“大发电”时期:丹江口工程为“防洪工程”,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巨大的发电效益,是丹江口枢纽所经历的第一个阶段,即大发电时期。具体来说,就是工程建成发电至2014年12月12日(中线南水北调通水之日),经历时间最长,即46年有余。截至2014年12月12日,已累计发电约1700亿千瓦时,这也是“《汉流规》”看重的最大兴利效益之所在。巨大的发电效益支撑了华中电网的安全运行,富裕了库区百姓,也带来了显著的环境与生态效益。

“大供水”时期:从丹江口最终规模工程蓄水验收、正式通水之时,丹江口枢纽已真正具备了“供水与调水”的功能,即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亦即“大供水”时期。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丹江口枢纽工程已被推上风口浪尖之上,大有超过三峡工程的关注度。尽管工程建成后遇到来水五年(2012至2016年)连枯,但其供水量仍然稳步提升。坝址径流量是一个水文事件,也是随机事件,具有周期性变化,其多年平均值是很难改变的;唯一的变化就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但这方面的影响较小,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来减缓其影响的。因此,也许三、五年内,北调水量就将实现设计95亿立方米的目标。到那时,枢纽的主要兴利功能将得到全面调整,即进入第二个阶段——“供水为主”的黄金时段。我想“大供水时期”至少持续20年,也许30年,这与国家总体经济发展规划安排及经济实际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另外,我们应该清楚的是,不是某一年的供水量达到95亿立方米就认为达到了设计目标,而应该是某一个连续年份里,如连续五年,或十年的多年平均北调水量达到95亿立方米,才算是真正达到了设计目标。因此,根据设计,不同来水年份设计供水量的多少是不一样的。根据设计,其供水系列年份中,调水最大年份的年调水量超过110亿立方米;调水最小年份的调水量不低于40亿立方米。

“生态利用”时期:“大供水”后,水库运用将进入第三个阶段,即生态利用阶段。当然,“大供水”与“生态利用”可能还难以准确划分,特别是“大供水”的后期,这主要看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也许很快,值得进一步观察。

当前汉江集团具有前瞻性的提出“生态优先”的口号,将为水库逐步向第三阶段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相信到了那时,生态的发展将把丹江口水库的运行管理推向一个更高的地位,即一个全新的鼎盛发展时代。到那时,满足生态的要求将摆在一个重要的地位,水库将以满足生态为前提,其水利任务将会变成:防洪、生态、供水、航运与发电。五者的关系将是:防洪仍然是首要任务,这是其所处的的地位所决定的,没有防洪的安全,就无法言及其它效益的发挥;生态将上升到第二位,当前国家机构调整后新设生态环境部就是明确的信号;供水任务将退居第三位,但作用仍不可小觑;航运的地位将可能提到发电之前,而发电的地位将再次下降,这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因此,丹江口水利枢纽将“因防洪而建、因发电而兴、因供水而旺、因生态而盛”。丹江口一定会因生态需求的调度运用而达到鼎盛。我们应该顺势而为,积极促进工程功能得到顺利调整,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7 续写新辉煌,追逐“汉江梦”

丹江口枢纽自1958年开工至今已有60年,自1973年建成至今已有45年了。应该说,历经几代人的建设和管理,枢纽已较好的发挥了其巨大的综合利用效益。那么,在后续的时期里如何发挥枢纽更大的效益,这是摆在我们“汉江人”面前的重要任务。但经过40多年的运行管理,我们有理由、有信心、有能力续写新的辉煌。

7.1 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走进汉江集团武汉总部,迎面大屏上显示着“防洪第一、供水为主、生态优先”的12个大字。这是“汉江人”的大局观、“汉江人”的使命,也是“汉江人”的骄傲,更是“汉江人”续写枢纽新辉煌的路线图。

“防洪第一”不是口号,应长期遵循。我国水库垮坝事件中,“75.8”事件令人记忆犹新。1975年8月8日,一场特大暴雨中,包括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在内的两座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数十座小型水库和两个滞洪区在短短数小时内相继垮坝溃决,使河南驻马店地区猝然间沟壑横溢、顿成泽国,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洪水过后,一位长期居住板桥水库附近农民接受采访说到,“当时我心里有这么一个概念,水库库容这么满,一旦汛期来了如何办?”当记者追问为何满库运行时,这位农民道出了原因,即前一年满库发电养鱼收益不错。可见侵占防洪库容,会酿成大灾。

丹江口大坝建成46年来,丹江口枢纽管理局(汉江集团)精心管理维护着丹江口水利枢纽,认真履行防汛职责,真正做到“防洪第一”,经受住了历次大洪水考验,使得汉江中下游居民长年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特别是下游的仙桃市由过去“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变成了如今湖北省25强县市经济的前列。

“供水为主”是权衡枢纽的供水、发电与航运任务的必然。在兴利中,供水、发电、航运三者之间,应以供水为主,发电退居次要地位。应该说,现在的供水是一个大的“供水”概念,不仅要满足北方调水的要求,更要满足汉江中下游和清泉沟的供水要求,特别是不能以牺牲汉江中下游和清泉沟引水要求来满足北调用水的要求。对此,《丹江口水利枢纽调度规程》有了明确规定:“在确保枢纽工程安全的前提下,以满足汉江中下游、清泉沟和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供水为目标”、“供水调度应统筹协调水源区、受水区和汉江中下游用水,不损害水源区原有的用水利益”。因此,“供水为主”就是要在设计标准内满足水库三大口门的供水要求,而且汉江中下游和清泉沟原有的用水利益必须得到优先满足。

“生态优先”是新时代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系统治水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对推进中华民族治水兴水大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总的来讲,一是要发挥好水资源的最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二是要坚持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强化水资源环境刚性约束;三是要统筹自然生态各种要素,协调解决水资源问题;四是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协同作用。

因此,汉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国家在“空间均衡、系统治理”的具体体现。从这个方面来讲,丹江口水库从“大供水”到“生态利用”的过度也许更快。

7.2 着眼当下,探索枢纽科学控制运用之路

当前水利部对治水的主要矛盾变化做出准确判断:“从人民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因此,丹江口水利枢纽的运行管理的主要任务或重点工作也许会有所改变,我认为关键在“安全”二字。这里的“安全”不只是工程安全,是一个广义的安全,是“大安全观”,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维护电网运行安全、航运及生态安全等整体协调平衡的安全观。

“防洪安全”是丹江口大坝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丹江口立坝之基,而且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倾国力来建设这座工程。因此,防洪安全始终摆在第一位。当然工程本身的安全是所有水利任务的基础和前提。

“供水安全”是丹江口加高大坝的根本考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治水方针中解决“空间均衡”的必然要求。因此,供水安全是重中之重。

电站和电网是一个整体,是相辅相成的,“维护电网安全运行”是国家电网的根本要求。尽管发电摆在第三的位置,但作为电网大容量的水电站,应该创造条件维护好电网的安全运行。只有电网安全运行,电站才有发电效益。反之,电站的安全运行又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因此,应在保障“防洪、供水安全的前提下”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生态安全”,现在已越来越被重视,将来还有可能上升至仅次于防洪的重要地位;而“航运安全”,则要求汉江中下游必须维持一定的水位流量,这又与汉江水电站梯级联调关系重大。

上述“安全”目标,实际上彼此是存在矛盾的。如过分追求防洪安全,有可能出现较多弃水而不能保证供水安全;反过来,为保证供水安全,采取高库水位运行,又会侵占水库防洪库容而置防洪于不安全的境地;供水安全与维护电网安全,生态安全要求与其他方面安全要求也不尽一致。因此,我们应该追求一个满足各方需求、多目标均衡的安全观。

那么如何达到“安全”的目标呢?

一要再认识。防洪与兴利有矛盾,但不能把防洪与兴利的矛盾尖锐对立起来,应追求合理的平衡;供水与发电不存在根本性矛盾,应有机协调统一;航运和生态与供水也可达到协调与平衡等。这几对矛盾,不同时期的有不同的要求,可力求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要加强协调。保证防洪、供水、发电及生态安全都是通过丹江口枢纽工程与其关联工程和有关的单位、部门来实现的。因此,尽全力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三要继续加强研究。尽管以前已投入了大量研究资金,但仍要继续加强有关方面的研究,如水库流域来水规律的研究,调度控制运用方面的研究,管理机制和法规方面的研究,人们对水需求变化以及信息化需求等方面的研究等等;特别是应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对汉江流域水库联合调度研究、水库汛期运行水位控制运用研究、各水利任务之间风险控制与转换方面的研究、水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进行深入研究。

四要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丹江口枢纽是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国之重器,涉及面广,责任重大,应做好枢纽管理方面信息化的建设,即应建设一套集雨情、水情、工情于一体的综合调度管理信息化系统。当然,这套系统,既包含监测汉江的水量信息,也包含其水质信息;工情信息系统既包含丹江口工程的工情,也包含陶岔和清泉沟渠首工程信息等。

因此,追求一个满足各方需求、多目标均衡的安全,上述几个方面缺一不可。

7.3 着眼未来,做好其它调水工程的相关工作

“引江补汉”、“引汉济渭”、“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都是与汉江紧密关联的调水工程。其中,“引江补汉”工程是优化全国南北水资源配置、保障汉江中下游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长江委正在着手“引江补汉”的前期研究工作。由于引水路线的不同,从小范围来说,对汉江集团的长期发展影响巨大;从高站位来讲,将是汉江“水润天下”大展宏图的好机会。

从长江引水到汉江按引水到丹江口大坝以上干支流和大坝以下河段分为两类,分别简称为“坝上方案”和“坝下方案”。从取水点和引水路线来讲,有大宁河调水、神农溪引江、小江调水、香溪河引江长隧洞换水、龙潭溪调水、引江济汉提水至王甫洲、引嘉补汉方案等多条路线、多类方案。但都可简单归结为坝上方案和坝下方案。

推荐“坝下方案”的,多认为丹江口水库原有水量尽可能的实现北调,水质有保证,且工程后期运行维护费用较低。但仍然存在三个较大的不利因素:一是调水量依赖于天然径流;二是不能充分发挥丹江口多年调节的性能;三是特枯年份仅能北调30至40亿立方米水量。

当然,坝下方案的不利方面就是坝上方案的优势。就当前国家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而言,坝上方案更具优势,应该正确引导,做好前期工作,以期充分发挥水库的多年调节性能。

7.4 憧憬未来,水润天下

中线南水北调、鄂北调水(包括清泉沟引水)、引江济汉、引汉济渭、引江补汉等一串串重大的调(引)水工程,都与汉江紧密相联,足见汉江之重要。正因为这么多工程的综合运用,才使得汉江流域的水资源润泽的地区越来越广,惠及的人口越来越多。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向北方调水,至2018年10月底,已完成调水182.008亿立方米,惠及沿线19座大中城市,供水覆盖面达到15.5万平方千米,5300多万居民喝上了南水北调的水。

引汉济渭工程总调水规模的15亿立方米,预计2019年通水,将惠及总计2348万人的生活及工业用水,同时将归还原被大量挤占的300至500万亩耕地的农用水。此外,可有效改变关中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水的状况,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防止城市环境地质灾害等。

引江济汉工程于2014年9月建成通水以来,截至2018年11月19日8时,累计调水141.13亿立方米,其中向汉江补水117.39亿立方米,向长湖、东荆河补水19.39亿立方米,相当于置换了约130多亿的汉江水量调往北方。

鄂北调水工程自丹江口水库清泉沟取水,自西北向东南横穿鄂北岗地,沿途经过襄阳市的老河口市、襄州区和枣阳市,及随州市和孝感市部分地区,是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民生工程,设计供水人口482万人,灌溉面积363.5万亩。

考虑到汉江流域内以及调水惠及的汉水流域外区域,汉江流域水资源将惠及全国1.2至1.3亿人口,即汉水流域不到2%的国土面积,而其水资源惠及的人口则占到近10%,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重庆、湖北、河南、北京、天津、河北共六省三市,真正实现了“水润天下”。

8 结语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汉江临泛》。如果王维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登上丹江口大坝远眺,行走于当今的汉水流域及水流惠及之地,不知有何感慨!

汉江丹江口枢纽自1958年开工至今已六十载,各方面的效益已经尽显。再过十年、二十年甚或更长时间,又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成为“汉江人”,是我们的幸运!生活在新时代,是我们的幸福!“汉江梦”始终是我们“汉江人”永远不变的追求:愿“汉江安澜,经济繁荣,水润天下”!

猜你喜欢

调水汉江防洪
夏季防洪防汛
02 中老铁路:“搜山”小分队日行万步备战首个“防洪大考”
三门峡地区下沉式窑洞防洪防涝设计研究
千里之外
汉江
汉江水墨石专题藏家通讯录
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的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汉江石里的笔墨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