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山水画杂谈

2019-11-13沈国卿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15期
关键词:用笔山水画中国画

沈国卿

(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河南郑州 450000)

1 中国画用笔和用墨关系

墨从笔出,笔以墨湿,笔和墨的关系是很密切的。用笔的提按轻重、疾得及笔的灵活运用,会留下不同的笔迹,这种不同的变化,是靠墨来记录的,重慢用笔,墨色就会浓一些,湿一些、而轻和快的用笔,墨色会淡一些、干一些,甚至出现飞白、与一笔中含墨含水量的多少有关,但关健问题还在于用笔。接触过中国画的人都知道。未干时的墨色是非常美妙的,要在画幅中永远保持湿湿的感觉,是十分困难的。但也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有才气的人才能悟解墨法的奥妙,只要掌握一定的用笔功力。积累丰富的用墨经险,用墨“干笔不枯,湿笔不滑,重墨不浊,洪墨不薄”。中国画以笔墨为其表现基础,讲究笔墨是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因此,笔墨的研究和掌握,就成了中国画家的重要课题。屋漏痕、虫蚀木、锥画沙、折钗股等都是属于一种笔力美的比喻。怎样才能达到这些比喻的要求呢?我认为一个是法,一个是功,缺一不可。比如行笔要留,那就是随时以意志控制,笔欲前而意欲后,笔欲左而意欲右,欲上先下,欲左先右。在回锋、逆锋、裹锋等要注意(藏)字。藏才不露锋芒,浑厚有力。这仅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方面是(功力)。上面说亳柔须力透纸背这句话,是靠长期的提按的腕力锻炼才能达到的。墨彩六墨:分为黑、白、浓、淡、干、湿。黑与白是对比,是虚实的两个极端,画面不可缺少的因素。浓淡是墨的阶梯,干湿是水份的多少,这三方面的因素的组合,构成了完整的画面。六者不可缺一,正是没有黑白就不分阴阳明暗、干湿不备就无苍翠秀润。浓淡不辨,就无凹凸远近。

2 树石法

古人把画树的规律分为两大类一是鹿角、蟹爪、向上出枝者谓之鹿角,向下出枝者渭之蟹爪。树的组成有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所组成。树在山水画中地位很重要,传统画法、“树分四枝” 画树身树干宜曲不宜直,所谓一尺之树不可今有半面直。用墨宜上浓下淡,树干不能一样粗,要粗细不同,穿插有致,最后出现规则型,如放射型、梳齿型、米字形、窗格型、鱼叉型、女子型、文字型等等。画树叶基本分为夹叶法和点叶法,有菊花型、飞蛾型、不字型、扇状型、桐叶型、三角型、嘴唇型、圆轮型、心叶型等。用双勾线描表现。点叶法又叫单叶法,有菊花点、个字点、胡椒点、梅花点、垂藤点、小混点、大混点、鼠足点、松针点、仰头点、垂头点等。点勾结合画法,如介字间双勾点、椿树点间双勾等,表现松、桐、椿、竹等具有鲜明形象特征的叶型和叶子与真实形象。接近形象特征,不明显的叶型如胡椒点、干头点、垂头点、大小混点等,不知名的杂树叶用点法、近树叶用双勾法。针叶用尖笔阔叶,树花点用秃笔画。

传统画石有“石分三面”之说,实际上自然现实中的山石何止三面,石头凹凸厚薄,阴阳向背,奇形怪状,角头棱面、要表现其立体感,三维结构和西画素描三大面道理一样。石头画法常用的几种画法,石头山用斧劈,如大斧劈、小斧劈、鬼面皴、马牙皴、云头皴、解索皴、卷云皴、毛牛皴、米点皴等。画石分成五步:勾、皴、擦、染、点,画石宜皴下,不皴上,上阳下阴,平者白、多皴者黑,主要通过线条的轻重转折和皴法来表现,先用笔勾轮廓线、然后用侧锋勾皴,先淡后浓、再用淡墨渲染暗部。水分多些、先干后湿、干皴湿染,最后勾点焦黑等。

3 关于几种设色法

浅绛山水:是山水画的一种多用赭色,花青色作主要颜料,主色的清、淡、雅、山水画。色善于用赭石,花青色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石笔钩出大概,藤黄着山头树木花卉。再以赭色勾出,时而竟不着色,用赭石着山石,人面及树干色等。

青绿山水:在勾好轮廓线后,用矿物质色石青、石绿作为主色施入山石景物之中。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轮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山间云雾则用白粉堆染,画秋景还用朱砂点出一丛丛丹枫叶,青山、白云、红树,形成强烈的对比,金碧辉煌,鲜艳夺目,画面极有感染力。

金碧山水:金碧山水就是在青绿山水画画成的基础上,用金粉和石青、石绿,金粉、银粉勾出山石物象的轮廓线,使画面艳丽缤纷,金碧辉煌,此种画法叫金碧山水。

4 中国画二种染法

罩染:是在原有的墨色基础上再罩一层。积染是同色,罩染是墨罩色,色罩墨或此色罩他色。

渲染:有书把渲染,包括在渲染的手法里,统称为渲染。渲是小的水,渲与染作用是一样的,它们的差别是染不见笔触,渲见笔触,水分较小,有时接近皴,有湿染、干染、半干半湿染、染法有皴染等染法。擦是干的。渲染是有水份的,见清晰笔迹,故有毛厚感觉。

5 置陈布势与构图法

构图在中国画里、称作布局、章法、亦叫“经营位置”或置陈布势。“置陈无疑是指画而事物的位置安排,而布势则要求有势”的转折和动向,在同一著作中,顾恺之还提到了情势、要求布势恰当地表现主题,传达感情,在构图过程中,解决好内容感情与形式的关系。山水画常用的构图法则有哪些:“s”形构图、“则”字形、“甲”字形、“由”字形、国字形、顶天不留地或留地不留天形,一句式、开合式、合开式、建瓴式、犄角式、留天留地或三段式、西段式等丛构图法。

6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这是中国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正因为有这样的原则作指导,千百年来,中国画才没有滑到抽象派里面去。因为抽象派是放弃形的。而中国画历来要求,以形这个支架来表现神,形似是次要的。画家应该有画得很像的功夫,如果是有形而无神,那么你画得再像,也不是我们的目的。有形而无神的画是存在的。有神而无形的画是不存在的。没有形的支架,神就无处依附。没有奔马的形象,抽象的、英俊的又从何处表达呢?但是,适当的牺牲一点形似而为了达到神似,这是应该的。从齐白石到黄宾虹,都提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才是好画。如果一幅画不似到无形的地步,那叫欺世。太似了又叫娟俗。目前学术界由于基于中国画是意象造型的理论,所以相应提出“以神写形,形神兼备”。

7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宋王微在《叙画》一文中提出,“画之情”,主张山水画家须对自然美景发生感情,内心有所激功,也就是: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所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可见不管是论文还是论画,我国古代的文艺创作理论,都是血脉相通的,同后来说的情景交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象造型都是统一的理论,最新的说法就是把自已的感情移入审美对象里面。上面说的畅神,是艺术创作的理论,这理论阐述了一幅山水画在创作过程中是自然美、生命美、艺术美、而只有这些美的魅力,才能引起作者或观赏者的美的感受,身心愉悦的同时还能提高道德情操、改善人的品质。

8 关于画品和个人风格

画品,这个含义本来是对作品定品等别。后来扩大到作品的风格,意境。因为文学艺术是精神产品,由于情景交融,在作品中自然要渗入主观情思,而这主观情思中显然包括作者的精神状态,而人格与人品又是人的精神状态的主要因素,于是历来就说文如其人、学书先立品、人品即画品等,把人品同作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绘画这样重视人品同画品的关系了,这是中国画的特色之一。

个人风格,就是艺术家的思想性格,也就是在创作中集中体现出来的创作个性。是艺术家一生探索的成果,它与艺术家的个性分不开。艺术个性从何而来?是生活中培养而来,没有作者自已的经历和生活感受,就不会形成作者的创作个性,也就没有作品本身。所以说,生活为艺术家培养了创作个性,也给艺术家带来了风格。每一个作家,他的艺术品总是要根植于本民族的生活土壤之中,民族文艺熏陶和本民族欣赏习惯的感染,在创作个性上,自然具有民族色彩,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是不同的。体法是形成风格的主要因素,体法往往是画家独创的。如果不是间断地、偶然地,而是连贯地、经常出现自己的体法而形成了艺术特点,就是风格。一个人形成自己的风格面目,不强求硬做而成,一定要结合自已的各种修养,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吸取百家的精华,既有传统,又有创新。

猜你喜欢

用笔山水画中国画
多彩链接(中国画)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包饺子
程灿山水画作品
智力大闯关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