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独之感的表达方法

2019-11-12杨和平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采薇小明内心

杨和平

王绩一生遭遇坎坷,三仕三隐。贞观中出任太乐丞,旋又告归隐居东皋。归隐后的诗人,将孤独、寂寞的心境写进了《野望》中。具体而言,诗人是如何表达孤独之感的呢?

1.借动作暗示孤苦无依的内心感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傍晚时分,诗人在水边走走停停,踱来踱去,抬头远望,想找一个可以让灵魂栖息的地方。可是,世界之大,“我”这颗孤独的心,何处可以安放?诗人借助动词“望”,写出寻找心灵栖息之所的无助;借助动词“徙倚”,写出内心的矛盾和彷徨;而“欲何依”则表达了诗人无所依傍的忧郁和苦闷。

2.用景色渲染归隐后的孤寂感。“树树皆秋色”,所有的树木,大的小的,无论哪一个品种,都是“秋色”。一个“皆”字,表示没有例外。“山山唯落晖”,所有的山上,高的低的,无论哪一座山峰,只有“落晖”。一个“唯”字,突出了“落晖”在诗人视觉中的中心位置。这样的落晖,映照在诗人落寞的心头。

3.以乐写哀,反衬内心的孤独。“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温馨的家,而“我”呢?“我”能去往哪里?这里,诗人用“驱”“返”“带”“归”几个动词,描绘了一幅喜庆的晚归图。用“返”和“归”反衬“望”和“徙倚”,用喜庆的场景反衬“我”内心的孤寂,以乐写哀,更显孤独的程度。

4.巧用典故,表达内心的孤独感。“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我”与那些归家的人们相遇,但“相顾无相识”,没有知己,没有知音!既然现实中没有知音,就去追思古代的隐士吧,像伯夷、叔齐一样,“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要知道,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是商亡后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啊!那么,诗人的隐居,是不是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呢?否则,他的内心,哪来的孤独和寂寞呢?

王绩想做一个隐士,但他又不能像陶淵明一样,在田园中找到精神的慰藉,逃离现实的羁绊。所以,他的隐居,是孤独的,是忧郁的。

学以致用

数学课代表小明在月末测试时数学科目没有发挥好,老师在课堂上批评了他,同桌又在课后无意间嘲讽了他一句。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明想:父母肯定也对我很失望。唉,感觉好孤独啊。请你以“回家”为题,具体描述一下小明此时的孤独心境。

猜你喜欢

采薇小明内心
隐形男友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采薇”意象释疑
做不到
做不到
妖藤
妖藤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一块生锈的铁
拥有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