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活为题
——王比访谈

2019-11-12王比WangBi

当代美术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哥雕塑重庆

王比 Wang Bi

1王比好消息160cm×80cm×60cm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获奖提名作品

《当代美术家》(以下简称“当”):《好消息》中的人物形象很丰富,有烧烤老板、“棒棒”、外卖小哥等人物形象,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人物,整个作品呈现出来的场景也很生活化,很有重庆特色。这件作品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王比(以下简称“王”):《好消息》的灵感来源其实就是重庆街头巷尾的生活场景,这也是我很熟悉的。我最早考虑全国美展的几个大主题,还是想做自己熟悉的或经历过的东西,这种生活场景是我最熟悉的,也是最容易表达的。而且这样的作品不管最后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至少对我自己来说是有意义的。

我希望这种生活的场景能代表重庆,最初想到的题材是“棒棒”(搬运工)。但是在创作过程中发现不太好推进,因为相关的作品太多了,而且棒棒现在在慢慢消失。创作过程很吃力,于是就搁置了。但我还是立足于熟悉的生活场景,刻意地寻找这种感觉。

我发现现在街头巷尾基层的市民们很关注手机。晚上在烧烤摊或者路边,光线比较昏暗,手机的光照在他们脸上,突出了他们丰富的表情。我们楼下有很多外卖小哥,晚上生意不太忙的时候聚集在一起一直看手机、聊天。我觉得信息时代其实很有时代性,在这种小细节上能反映时代的特征,人们会因为讯息带来自身情感的变化。我觉得这还蛮有意思的,准备以外卖小哥为题材,进行个人情感的表达,还想把手机的光,照在人物脸上,凸显人物的表情。但后来觉得这个题材没有代表性,全国各地的外卖小哥都是一样的,太普遍了,没把我想要的感觉做出来。最后我想可能还是需要搭建一个场景。

重庆的一个特色就是烧烤摊,我在老城区发现了一家,那里保留了老重庆的一些市井风貌,条件其实是比较恶劣的。但在这种状态下,大家还顽强地生存、生活,很有烟火气。那个烧烤摊的老板也经常看手机,他老婆有时候也凑过去看,我觉得这个情景很有意思。烧烤摊的场景跟我之前计划创作的外卖小哥、棒棒联系上了,跟生活的场景也联系上了。

但是作品最终呈现的场景不是真实发生的,我把平时观察到的很多形象、状态放在了这个场景里,很多来源于我周围有重庆特色的生活片段。

当:《好消息》与您之前的作品在主题、风格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您在配合作品主题而选择作品尺寸、风格、语言等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王:我确定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之后,就考虑用什么手法来表达。应该夸张一点?舞台剧一点?还是真实一点?我反复考虑,也在犹豫。创作“外卖小哥”的主题时,我用了写实的手法,我就干脆以此为蓝本来外延。这种街头的场景非常不好处理,我在犹豫很多元素的取舍,于是我就请焦兴涛老师帮忙指点。焦老师提议干脆把作品做成一个完整的剧场化的场景。围挡在雕塑作品里出现得不多,作品中围挡的去留我考虑了很久,保留的话会挡视线。焦老师觉得要留,重要的是氛围,我也觉得很有道理。但整个场景的范围如何确定,也是个难题。最后我只保留了一半的围挡,另外一边的街景无限外延,形成了作品最后的状态。作品把我想说的东西表达出来了,也就达到了我想要的完成度。

《好消息》没有太多的情节,我没有加入太多表演性。其实雕塑的动态、形体需要一定程度的夸张,才能有感染力。但我不想做得太剧场化,就像生活中平平常常发生的一幕,大家也没摆什么姿势,都是很随意的动作。我觉得作品效果还挺好,用艺术的手法表达生活化的场景,可能更能引起观者情绪上的共鸣。就像重庆人说的“不装”,直来直去,更能表达出内心的感觉。

当:全国美展是中国美术创作的最高展示平台、持续举办时间最长的国家级文化艺术活动之一,已成为各美术门类佳作汇聚的平台和创作的风向标。在历届全国美展中,民族历史与社会现实,往往是创作的聚焦点与表现母题。《好消息》也是一件反映社会现实的主题性作品,请谈谈您对主题性创作的理解,以及主题性创作对艺术家的挑战。

王:在进行主题性创作时,我之前的一些方法、手法和个人风格,在雕塑语言上可能无法表达这个主题。我觉得不管是怎样的手法、风格,只要把内心坚持的主题或情绪表达出来就好。以我个人为例,我希望创作是和生活、个人有关的主题,我之前的作品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自我的情绪,这也是我对自己、对世界的一种认知,我觉得生活跟艺术没有太大的界限。我认为创作时没有必要纠结这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风格、手法,只要作品主题是自己所坚持的,那就是具有我个人风格的作品,具有内在的延续性。

当:全国美术作品展呈现着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曾诞生了许多载入史册的重要美术作品。随着时代发展,艺术评价的体系越来越多元化。您对全国美展的特殊性是如何理解的?在艺术市场愈发成熟,艺术评价体系愈发多元的今天,您认为全国美展的意义是什么?

王:全国美术作品展是多元化的其中一员,也正因为有了它,才衬托出不同体系之间的差异性。全国美展的存在使各种艺术风格互相印衬。

当: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重庆的雕塑作品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重庆的雕塑历史深厚,在1949年后也诞生了不少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作为重庆雕塑学会的理事,您认为目前重庆雕塑的发展态势如何?

王:我个人觉得目前重庆雕塑的年轻力量很强。我们的“明天当代雕塑奖”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力了。重庆雕塑学会的持续活动和四川美术学院的教学改革,都收到了成效。本届全国美展重庆雕塑作品入选、进京和获奖提名的数量都有增加,其中很多源于年轻人的创作。年轻雕塑家的成长离不开整个体系的培养,四川美院是最大的源动力,长期持续的学科建设的成果已经开始显现。

而且现在雕塑的学术氛围很包容,风格多样,只要是有意义的尝试,大家都会包容、支持。这些持续的建设和努力,成果慢慢在显形。

猜你喜欢

小哥雕塑重庆
重庆客APP
巨型雕塑
送炭小哥联盟
我的破烂雕塑
快递小哥偷自己包裹,这是什么操作?
古代也有外卖小哥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快递小哥:我们很累
写实雕塑
视觉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