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陪岳父回老家

2019-11-12刘金友

北极光 2019年11期
关键词:窝棚村道高家

刘金友

我的岳父出生在辽河宁省辽中县一个叫高家窝棚的小乡村。他在辽中县城读中学时,开始住校了。他在省城念大学时,为了节省车费,回家越来越少。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离家比较远的丰满水电站工作。他后来调到了牡丹江工作。这时离家路途遥远,他回家次数就更少了。他结婚后,家里孩子多,还要赡养老人,手头拮据。

由于营养缺失,我岳母体弱多病。那时岳父既当爹,又当娘,当把几个孩子拉扯成人时,岳父也老了。

岳父退休后来我家小住时,总会念叨辽中的亲人。他忘不了家乡的一草一木,时常感叹自己是家中长子,当年却无力照顾兄弟姐妹,说到动情处,有些落寞与无奈的神情。随着年龄增长,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更加浓烈了。

今年夏末,我与妻子陪着岳父回到辽中。

第一天到辽中县城时,烈日当空。第二天准备到高家窝棚时,天空竟然阴云密布。高家窝棚距县城仅十几公里,十来分钟的车程就到了。我岳父想按照传统习俗祭拜祖坟,可世事变迁,坟墓在何处?绵长的辽河堤坝,碧草凄凄,只听到树上黄鹂在声声鸣叫。静静躺在地下的先人啊,漂泊他乡多年的子孙回来看您们了……

点燃一撮清香,香烟袅袅升起,飘散不掉的是一位游子思亲的心,一位老人思乡的愿——这是我老岳父多少年来拜谒先人的梦。

我们搀扶着他。他吃力、僵硬,缓慢双膝跪地。那一刻,我心酸了,我的泪奔涌而出,那是一位游子对先人的感恩!是他对父亲的憾,是他对母亲的痛!是他对亲人的爱!燃烧的纸钱烤红了岳父的脸,烤干了两行思亲的泪。熄灭的纸灰随风飘起,飞上天空,飘向远方。岳父一脸沧桑。

祭祀完毕,岳父提出回老屋看看。

回乡的路太漫长,岁月变化,老屋早已倒塌了。岳父青年时期熟悉的泥土路已经被水泥路替代。路边的花坛开着知名,或不知名的鲜花。村里留守人口所剩无几,半天见不到人影。岁月无情,故人何在?幸好村口那棵老榆树还在,我们把车停放在树下。下车后岳父站在老榆树下久久凝视着那几片落叶,然后拄着拐杖颤颠颠绕老榆树走了一圈。这大概就是男人的乡关,这就是祖祖辈辈的家乡,这就是梦绕的故乡。岳父指着前方说,这是以前垛草垛的地方,儿时经常与小伙伴在这里捉迷藏,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儿时的伙伴去哪里了?那些熟悉的邻居又在何方?我们跟在岳父身旁寻找记忆痕迹。好不容易碰见一对从田间回家的年轻夫妇,他们用略显异样的眼神打量着我们,猜测是从何处来的客人。这时,可能是听到动静,邻居有位老人打开房门走出来,交谈中记起了岳父。岳父有些激动,被邀进屋,驻足停留,说说过去,谈谈现在,拍拍土炕,摸摸土灶……我们与邻居老人挥手道别时,天空下着毛毛细雨。邻居老人冒雨送我们上车,捎带着醇香四溢的乡音,乡情……

岳父上车好长时间没说话,外面飘着绵绵细雨,这是家乡的雨,汇成故乡的水,化作游子阔别家乡多年感念的泪,在心底奔腾。古老的村道,已经铺上水泥。村道两边的白桦随风飘扬,花坛的鲜花沁着花香。六十多年前,学子沿着这条村道负籍他乡,走向宽阔的世界,曾经是家乡的荣光。车转入省道,雨慢慢停了,打开车窗,公路两边,白杨参天,绿油油的玉米地一望无际,天空白云朵朵,家乡的云,永远牵着游子的魂!

我岳父年轻时,才智精干与慈爱,在子女心中有着伟大的仁爱。而今,年逾八旬,乃平和智慧,是子女心中的根。您何时,再想回家看看,我将一路陪伴!

猜你喜欢

窝棚村道高家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赴七里张家塆村采风有感
老高家黄酒:非遗传承 北派典范
村道弯弯
以融媒体讲述“窝棚创业者”的故事
锦旗献给国土人
“避税窝棚”(大家拍世界)
村道养护管理体制的探索
忆辽沈战役中的励家窝棚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