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模式及其应用性研究

2019-11-11李月英

价值工程 2019年29期
关键词:模式

李月英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我国工程建设三十年的有序发展,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对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特点和运作模式的研究,总结了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基本建设领域的适用性,为工程建设的模式选择提供指导。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of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or 30 years, the EPC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ing model has been greatly developed.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operation mode of the general contracting mode of the project,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EPC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ing mode in the field of capit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is summarized, which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mode selection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关键词: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模式;应用性研究

Key words: EPC project;general contracting project;model;applied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29-0099-03

0  引言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发展,在工程建设领域,工程项目逐渐呈现项目规模庞大、复杂,建设生命周期长,专业接口多,技术集约化程度高,参加建设的单位多,投入资金大,社会影响大等特点。而业主对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工程建设要求逐渐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集“设计-采购-施工”于一体的工程模式。业主以固定总承包价格的方式将工程整体承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建设单位,该单位对工程建设的设计(Engineering)、采购(Procurement)、施工(Construction)、试运行等所有环节全面负责,并且在工程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管,工程总承包商依据自身特点和工程的要求将部分专业分包出去,专业分包商利用自身專业性优势进行分包。

1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

在我国,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模式概念于20世纪末从国外引进。EPC工程总承包商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设计-采购-施工-验收交付)进行服务。随着《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的发布,EPC模式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我国的工程承包模式包含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即交钥匙总承包、设计-采购总承包、采购-施工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建设-转让承包模式[1-2]。下面对EPC总承包模式作出进一步分析。

随着不同时代的需求,工程承包模式发生了不断的变化,分别经历了设计与施工一体化,设计与施工专业化分离,再到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演变过程。

1.1 设计与施工结合

20世纪之前,由于建筑结构单一,工艺工法简单,工程承包商承包了建筑工程的全部工序包括设计与施工。

1.2 项目分阶段实施

随着社会生产结构变化,建筑的样式和功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单一的承包商无法满足业主的需求,逐渐演变出设计与专业施工分离的趋势。欧洲最早出现工程总承包模式,即业主将设计、施工分阶段分包给承包商,这种模式逐渐成为工程承包的主流。但在专业众多,技术复杂的大型工程中,这种承包模式也出现了工程周期长、设计变更多等弱点。

1.3 设计和施工磨合发展阶段

由于业主缺少施工经验,设计与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困难,而雇佣有经验的工程管理单位进行工程管理成为很好的选择。通过工程管理单位加强设计与各施工企业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施工速度。然而,在这种模式下,设计与施工还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将二者的资源有效整合与衔接。设计与施工之间沟通问题与利益冲突问题依然存在。

1.4 EPC工程总承包阶段

现代工程管理建设市场对最优运作方式,最低运营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业主对建设工期尽可能缩短的需求变强。其次业主更希望将基本建设管理经验不足的风险降低,而承包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具备了工程总承包的能力与把控。

在国家制度的变化及市场经济规律需求的推动下,EPC模式逐渐成为了主流。目前,中国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开始采用EPC总承包模式。

2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2.1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概述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模式是指建设单位委托工程的总承包商,依据总承包合同对项目进行包括项目设计、材料采购、项目施工、项目试运行等各个阶段的统一管理,承包全部项目建设过程的一种总承包模式[3]。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根据甲方要求,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EPC模式的关联如图1所示。

2.2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分类

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市场经济理念的推动下,EPC模式在中国进行了快速本地化的发展,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和承包商的特点,EPC模式依据分包商的数量分为EPC-msc(max sub-contract)和EPC-spc(self perform construction)两种模式。

EPC总承包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将各专业最大限度的分包给分包商的方式为EPC-msc(max sub-contract),如图2。

EPC总承包商拥有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则会分包少部分工程给分包商,自身承担设计、采购和大部分施工任务。这样的模式为EPC-spc(self perform construction),如图3。

2.3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运作程序

前期决策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竣工验收及交付阶段。

2.3.1 前期决策阶段

参照国家规划、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等资料。编制项目建议书。对与工程相关的气候环境、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科研技术等采取现场勘查取证,从全生命周期和社会服务角度讨论其长远价值效益。多角度讨论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对工程建设可行性分析的背景下,从公司长远发展的方向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全方位的讨论和验证,进一步从工程项目服务型的需求方向结合业主自身需求,制定工程项目的服务清单,包括建设时间、服务目标、设计标准等需求。

对建设项目从拟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和项目建设期贷款利息的估算等方面进行投资估算,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

2.3.2 工程招标

前期决策结束后,业主委托咨询公司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和项目初步设计方案设计及项目任务书拟定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包括招标公告、评标办法、投标文件格式、价格、用户需求书等。用户需求书是招标材料的核心部分,他反应了业主的真实需求,是投标报价的重要依据。

2.3.3 投标阶段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包含商务部分、技术部分及工程量清单等。承包商在对业主招标文件充分分析和解读的基础上,同时对工程项目的人工成本、设备成本、机械成本等进行综合分析,结合自身的施工管理经验拟定投标文件和报价。

2.3.4 合同订立阶段

总承包商与业主在合同类型(总价合同、单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合同条款、合同价格、调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沟通,签订合同。

2.3.5 设计和计划的过程

承包商在中标后,对项目展开图纸及方案的设计工作,同时从设计概算和设计优化角度完善设计文件。根据施工图纸及概算进行物资采购及施工计划。

2.3.6 工程验收和保修

工程项目竣工,甲方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包括工程是否满足设计标准、施工安全及质量是否达标和设备功能及质量是否满足需求等,在质保期内总承包商对工程维修事宜负责。

3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应用性

业主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在建设项目的起步阶段就应该选择最为合适的承包模式,例如“设计-招标-建造”模式、建设-管理模式、设计-建造模式(DBM)、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OT)、项目承包模式(PMC)、合伙模式(Partnering)和工程总承包模式(EPC)。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适用性有三个特点:

①工程总承包模式主要适用于在工程建设的全生命周期中以工艺工法为主要核心技术的工程领域。建设项目具有投资资金庞大、施工周期长、接口繁多等的特点,例如铁路建设项目、电力建设项目、水利工程、石油建设项目等。总承包商负责协调设计单位与设备厂家、设计与施工单位,设备厂家与施工单位之间的问题,从而推动项目在设计优化、物资采购、施工组织等方面达到最优,减少了中间环节,内部协调效率较高,能够减少施工周期,保证建设目标如期完成。

②EPC工程总承包模式适用于业主缺少工程建设经验,建设工程管理能力有限的工程。这类项目由于受到气候、市场环境、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影响,项目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具有极大的风险。在EPC模式下,业主则将这部分风险转移给总承商,有效的规避了项目管理的风险。这就要求总承包商具有很高的设计规划、物资采购、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EPC模式能有效的整合工程总承包商在专业设计、设备制造、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资源,使承包商在市场化环境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同时承包商可能并非对所有环节都精通,适当的将无法完成的工程分包给符合要求的企业,并对所有分包商进行统一管理。

③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业主只进行了一次集中招标,大大降低了交易用费成本。在这种模式中,设计具有龙头效应,将设计与采购相融合,在设计的阶段开始采购,有效的缩短了采购周期,提高了采购质量,使物资设备的适用性更高。在设计与施工的相互糅合下,在最优运作模式,最低运营成本理念的指导下,实现了施工工艺及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的充分交底、工程施工顺序、设备价格和功能的选择等方面最优化。

4  结论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企业将走出去,实现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普及将有利于企业资源的整合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企业适应国际化市场环境,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在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大,施工技术复杂、建设难度大,工期紧张的大型项目中,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目前最合适的承包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建海.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合同管理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01):241-242.

[2]朱明濤,王磊清.浅谈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合同管理[J].现代食品,2017(16):70-72.

[3]杜琼.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成本管理方法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3(20):59.

[4]吴笛,周盛世,张艳萌.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国际工程EPC总承包项目风险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17,36(12):33-35.

猜你喜欢

模式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