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公安情报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19-11-11刘克允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3期
关键词:微时代大数据互联网

刘克允

摘要:文章从公安情报学课前、课中、课后及工作、实践后对理论教学反馈这个完整的生态环节入手,致力于改善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课中参与度不高、课后对课程知识吸收、转化率不高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等一系列日常教学存在的问题。试图从互联网+的角度,以微时代为触点,寻找一条适合公安理论教学模式改革的道路。

关键词:公安情报学;微时代;大数据;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3-0219-02

一、微时代与公安情报学课程教学

(一)微时代对公安情报学课程教学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时代教育工作曾强调,“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而当前,我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数据,培养数据思维正符合习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要求。“微时代”是在细节上展示我们的生活。互联网正迈入“微时代”。所谓微时代,是以微信息、微社区、微媒体为代表的信息处理方式。掌上电脑、手机等方便快捷的小型高科技终端介入社会生活的诸多小细节,使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手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1]如果说互联网是对传统媒体的一次革命,那么微时代的各种产品就是对互联网的一次革命。

(二)微时代对公安情报学课程教学的启示

近年来声名鹊起的“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丰台劝导队”等公安机关调动群众力量、群防群治的成功案例,也是借助微时代的主要应用微博、微信等迅速在互联网传播、发酵,起到了对公众积极引导、对犯罪分子震慑的良好作用。鲜活的事例更是一次次提醒我们,在微时代到来的今天,我们的课程教学如果还徘徊在微时代之外,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难以在微时代背景下与犯罪分子的较量中取得主动权。

(三)公安情报学课程教学与微时代结合的研究基础

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中的师生互动主要集中于课堂上的交流,课下受限于学生课余时间与教师工作时间相反,交流有限。在互联网兴起后,以QQ为代表的IM一类的即时通信软件,给师生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实时交流的平台,各类QQ群层出不穷,方兴未艾。但随着微时代这一互联网革命的兴起,人们交流的主阵地逐渐由电脑屏幕转向了以手机屏幕和平板屏幕为代表的小屏幕群体,相比电脑屏幕,小屏幕的交流更加及时、便捷。

二、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

1.在传统公安情报学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受限于课堂环境,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自我表达意愿强烈,其他学生就失去了表达的机会;很多学生害怕自己说错,不愿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3];甚至没有机会表达观点。

2.学生群体间交流匮乏,往往就是同区队学生就所开设的公安情报学课程问题进行交流,很少有同年级同学间针对共同开设的课程进行交流,就更鲜有上过该门课程的高年级及未开设该课程但一心向往该课程的低年级同学间的交流。

3.课堂讨论比较热烈但偏离讨论实际,受限于课上的时间,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

4.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课程时,会就课程中的某些问题反复犯错,或者就某知识点反复提出问题,影响教学效率。

5.课堂上互动不够,而提高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中的互动比例,如多提问所花费的时间,往往会挤压课程教学任务。

6.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做针对课程或课程相关研究的问卷调查、意见收集时,受时空、周围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可能所填的调查问卷并不真实。

三、基于微时代的公安情报学课程改革

微时代的教学模式受益于它的移动性,使得使用者可以在有网络的任何地方进行学习,传统的使用电脑的网上在线学习模式还是需要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坐在电脑前学习,而微时代则不同,它可以使人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通过一个账户,我们可以适时地推送与课程相关的语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各类信息,渗透学习的各个阶段、环节,方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通过提高频率、降低强度的方式,学生在排队的时候也可以轻松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个小任务,积少成多,最终达到学习的目标。不仅如此,受微时代各类商业活动营销方案的启发,还可以采用签到送积分、做任务、提问、回答问题等赚积分方式来督促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最终在成绩评定的时候适当加入积分的评定,也能更加科学、直观地评价学生的日常学习,有利于营造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

3.1微时代对课前预习模式的改变

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与微时代结合后,布置预习任务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学生们可以通过公众号的导航设置,进入课前预习区,领取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并在任务完成后领取相应的积分,同时可以在视频区通过“微视频”学习课程内容中的重点需要预习的知识点。

3.2微时代对课上教学模式的改变

课上,基于微时代的多种交流形式,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法,更加有针对性地帮助各个水平的学生,如通过课前预习的情况,可以知道某个学生预习的成绩,可以知道哪些同学的积分赚得不足,进而在课堂教学的环节对其进行重点关注。不仅如此,对于一些开放性强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开启弹幕模式,让那些不太敢发表意见的学生有机会匿名发表意见。

3.3微時代对课后复习模式的改变

课后,学生可以在公众号上的复习区领取相关任务,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复习任务后,便可以登录课程的社区,去帮助落后的同学赚取积分,也可以就课上一些未能理解的问题提出问题,用积分悬赏解答。为防止出现学生吝惜积分而不愿意用积分提问的情况,老师会就提问的问题的质量给予积分返还,高质量的问题可以获得远远超出提问所花的积分,进而督促学生提问,进一步夯实课程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与此同时,也把老师从课上一些质量不高的问题中解放出来,节约课上时间,节省了一部分老师的精力,从而为更好地提高课程质量提供了支撑。

3.4微时代公安情报学课程教学模式

除了上述的课前、课上、课后的结合方式,微时代的课程教学模式还有很多的便利性,因为网络的不受限与时空的特性,加之微时代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手机端轻松登录并在任何地方参与互动,悬赏提问与回答问题都会变得主动积极,而且在问题复杂时还可以进行多人聊天,进而提高交流速度,降低交流成本。在经历了上面的一系列流程后,学生已经习惯了微时代的课程教学模式,并且留下了大量的网络痕迹,进而为学生的成绩评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成绩的评定直接影响学生各个阶段的评先评优等各类奖励及奖学金的评比发放,所以以往的仅仅靠一张考卷来衡量学习的好坏的方法一直以来都为人所诟病。但微时代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可以从大量的网络痕迹入手,知悉每一个学生的预习成绩、课上交流次数、复习成绩,甚至是提问的质量以及学生课余时间帮助他人的情况等。这一系列的网络痕迹可以使老师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一个多维度的学习矩阵,在此矩阵下,老师再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必将比仅仅通过最后的考试或课上作业的成绩来把握最终成绩要精准得多,甚至还可以规定达到一定积分学生才可以参加课程的最后考核。这样也能避开很多偶然因素。学生在经历了完整的课程学习后可以进行相关的留言、评价,并且可以与老师一道,制作课程相关问题的FAQ,帮助后面参与学习的同学迅速了解课程相关内容,避免一些错误认识,少走弯路,节省时间。

四、结语

当前,微时代的一些应用对人们的影响正逐渐加深,而其与教育的不断融合也将不断推进,笔者拟建立以“微时代”应用与公安情报学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学习方式,通过一系列的应用方式,力争打造一个线上的课程交流社区,提高学生们课程的参与度,调动学生进行公安情报学研究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周迎.微时代的受众研究[J].科技传播2014,(13):47-48.

[2]李先国.微时代的文化移植——以婚礼主持词写作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4,(04):107-111.

[3]林立.微博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信息技术应用,2014,(03):9-10

猜你喜欢

微时代大数据互联网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