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11-11李宏伟韩瑜胡山陈志亮关蓓蓓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3期
关键词:学习情境一体化教学目标

李宏伟 韩瑜 胡山 陈志亮 关蓓蓓

摘要: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作为高校自动化类专业的核心课,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强化PLC的实践应用为出发点,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并在教学中以任务驱动实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教学目标,有助于达成人才培养的目标。研究成果对其他高校教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PLC;一体化;教学目标;学习情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3-0139-02

一、引言

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系统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具有实用性比较强、易于控制、使用方便、体积小、能耗小、稳定性强及可靠性高的特点,在生产企业的应用十分广泛。为了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高校自动化类专业基本都开设了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并且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开展教学,其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师生重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结合其他配套专业课程,高校能够培养出胜任各类自动化生产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1]。

由于PLC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对该课程基本上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甚至有的实验内容和理论知识不能完全对应。鉴于此,结合当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拟对该课程知识重新整合,按照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情况介绍

电气控制与PLC课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对于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说,它是根据人才培养定位来构建课程体系,结合国家要求,第一学年以公共基础课为主,如思想政治课、数学课、机械基础等;第二学年以专业学科平台课为主,包括电路、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等;第三学年以专业课程为主,包括电气控制与PLC、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等[2]。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开设,需要其他专业基础课作为支撑。

三、构建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一)指导思想与思路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紧密围绕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充分体现职业性、学术性,既要考虑到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要求,又要考虑到本科人才培养目的,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达成度。

因此,该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突出课程实践性,凸显课程核心地位,通过对实际岗位工作分析,提炼课程核心要素,然后基于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若干学习情境、工作任务,以工作能力为导向,以专业能力提升为目标,构建出完整的一体化教学体系。经过实践检验,再进一步完善,使培养出的人才真正与岗位对接,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二)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围绕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来确定,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系统化的设计与维护能力,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要形成硬接线及软件编程方面的逻辑思维,在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方面达到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中常用的电气符号;(2)掌握典型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主电路、控制电路和保护环节;(3)熟悉PLC体系结构、工作原理及所选定PLC的指令系统和编程工具;(4)掌握并熟练运用梯形图语句编程,了解符号语句的编程方法;(5)熟悉PLC模拟量单元、PID指令及其在调节控制中的应用;(6)熟悉PLC通信功能及其联网技术;(7)熟悉PLC控制系统设计技术。

2.能力与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专业综合实践的认知能力与动手能力;(2)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3)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初步符合岗位需求的能力。

(三)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及构建思路,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现场调研和网络调研之后,由企业工程师、校内外专家共同讨论,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然后,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学习情境的提炼,形成如图1所示的学习情境。该课程有7个学习情境,它们既相互联系,又各自成章。从内容的难易程度上,是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方法安排的。总体内容的安排完全按照以能力为中心的理念进行,教师授课地点选择在实训室,按照边讲边练、注重实践的原则合理安排学习情境的各项任务[3]。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结果,结合教学实际,对于每个学习情境又安排了若干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的内容编排充分体现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既包含相应的理论知识分析,又包含相应的工作任务内容。对于每个工作任务,按照一体化模式需求,也安排了评价验收表。每个学习情境的任务也是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思路进行编排、选择的。

总的来说,学习情境以及情境下的工作任务要按照必需原则和够用原则来安排,各工作任务内容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切实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四、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一)必备条件——设备及场地

开展一体化教学需要标准化的或接近标准化的教学场地,须包含教学区、讨论区、实践区、材料区等。此外,还需要实践操作设备,且设备数量要达到教学要求。该项教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在保证设备套数的基础上,切实采用边讲边练的一体化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设备的开放程度较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整个实验线路的构建,完全由学生根据任务安排自主完成,效果良好[4]。

(二)实施流程

该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一体化教学模式[5]。实施过程包括集中讲解、布置任务、分组操作、巡回指导、专题点评和成果验收评价。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据设定流程开展各项学习,由任务驱动教学,由评价考核学习结果,学生既在做中学,又在学中做、学中思。整个教学过程凸显了课程的实践性,以及其广泛的生产应用性。

五、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该课程已经对3届学生进行教学,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学资源和校本教材,并且教材在修订后即将出版。通过调查可知,學生对PLC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好,教学效果显著,值得借鉴与推广。

六、结语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实施多年,教师也具备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还是欠缺的,需要设计一些网络化的资源,如微课、习题库、案例等。有了这些资源,课程教学体系与内容才会更加完备。此外,对于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场地,也需要逐步优化,以期从硬件方面更加符合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总之,当前高校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探索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需要教师大胆尝试,乐于实践,有效提升高校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俞良英.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分析[J].时代教育,2016,(7):48-49.

[2]乔维德.《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工学结合课程改革探微[J].职教与经济研究,2015,(1):38-42.

[3]胡艳丽.应用型大学《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5,(19):25-25.

[4]熊树.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校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改革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130-131.

[5]黄海龙,等.PLC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3.

猜你喜欢

学习情境一体化教学目标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