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1-11李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3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

李敏

摘要:2017年10月1日教育部公布并实施《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号令),提出“高等学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师德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着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的重任,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对立德树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也在不断发展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在总结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3-0012-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整体推进包括辅导员队伍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教育部新修订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也明确提出要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高校学生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全面导师,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优化是高校落实中央关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实效性的关键。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基本要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新时期高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之一,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輔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需要全校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协同配合。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近的老师,肩负着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的重要职责,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施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基层辅导员来实现的,辅导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开拓辅导员工作的新局面,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老师,从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军训到大四考研、就业、毕业离校,从宿舍管理到学业管理,从心理健康教育到思想政治教育,从普通学生的日常管理到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管理,无一离不开辅导员的指导和管理。辅导员的人生态度、思想品质、人格魅力、工作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学生在校期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业问题、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择业问题等,学生遇到问题时首先想的是找辅导员去倾诉和解决,辅导员的专业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现实需求问题的解决,甚至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所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优化辅导员队伍素质,才能使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的楷模、学生生活的指导者,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一支熟悉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了解青年大学生心理特点,具备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辅导员队伍,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极为重要的。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工作定位不明、职责不清,配备不足,工作强度大

首先,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管理、学生军训、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社团、勤工助学、学生党员管理、学业管理、评优评先、就业管理等都是辅导的日常工作职责。其次,辅导员队伍严重缺编,教育部规定各个高校应该按照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但是现实情况,往往只有极少数学校能够做到,很多高校远远达不到这一比例,为了配合检查只能配备研究生作为兼职辅导员,由于研究生兼职辅导员有学业压力,很难将课余的时间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生工作上,实际上大部分工作还是落到了专职辅导员身上。再次,辅导员工作定位不明确,成了学生的“高级保姆”。由于一些学校内部制度不够完善,使得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有所超越,一些对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场所付有管理职能的部门不能充分履行学生事务工作职责,辅导员往往成了“代职者”。最后,辅导员受到多重领导,无形中加重了工作量。辅导员队伍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体制,同时还要时刻接受如学生工作处、团委、保卫处、教务处、后勤集团、财务处等其他职能部处安排布置的工作,工作任务极其繁重。

(二)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

由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缺乏健全的晋升机制,很多辅导员认为“辅导员”这个职业就是吃“青春饭”,不是可以干一辈子的职业,导致很大一部分辅导员担心自身年龄大了转岗会有困难,所以他们选择这一职业不过是权宜之计,没有按照专业化的要求设计自己、发展自己,不能潜心钻研业务,不能安心本职工作,想长期安心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很少。此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利益再分配,如果所从事的工作与经济效益直接联系比较少,那么常常会出现收入和付出不对等的现象,高校辅导员就属于这一种情况。从辅导员的定位来看,既属于教师,又属于干部,但是在教学科研队伍中来看,辅导员通常被认为是干部队伍的另类,从事的工作很多很杂。并且辅导员还会受到限制,与一些专业课教师进行比较,辅导员有诸多劣势,所具备的科研能力较弱,科研成果很少,在职称评定中,辅导员就会比较落后,导致工资、福利和专业课老师相差较大。这使得很多青年教师对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热情不高,把辅导员工作当作“跳板”,一有机会就转岗,这就导致辅导员队伍建设不稳定,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三)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年龄结构不科学。在很多高校中,辅导员队伍呈现“两极”分化现象,分别是偏大化、年轻化。对于偏大化的辅导员来说,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更加偏向管理,不是很注重服务,无法精准掌握现今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对大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进行有效解决。对于年轻化的辅导员来说,大多数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了解大学生的特点,可以深入学生内部,但是这部分辅导员的经验不是很丰富,做事情容易浮躁。第二,专业素养相差较大。有些辅导员的理论知识较差,无法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因材施教的方法。第三,有一部分高校对辅导员岗位认知错误,将一些无法很好完成教学任务的人员分配到辅导员岗位上,导致辅导员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第四,学科结构不科学,缺乏专业人才。在辅导员队伍中,缺乏一些专业教师,这样会从很大程度上降低说服力和影响力。由于选拔机制存在的问题,大量的辅导员缺失专业化背景和职业化心理准备,辅导员中系统学习过马克思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人员较少。入职以后,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进行知识充电,同时由于针对性培训不足,难以获得系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这使得辅导员队伍缺乏专业人才。

(四)辅导员队伍缺乏完善的选拔机制和培训机制

首先,辅导员招聘缺乏针对性。当前,各高校的辅导员招聘工作基本放在人事处,人事处并没有单独开展辅导员招聘工作,而是将辅导员招聘与机关职能部处的岗位招聘放在一起进行,辅导员的选聘缺乏针对性。其次,辅导员选聘办法不完善。当前,很大一部分高校在选拔辅导员的时候,运用公招考试的方法,设置的考试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教育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行政职业能力。这种测试方法缺乏针对性,不能对选拔对象进行综合能力考查。再次,辅导员队伍缺乏合理的培训机制。通过走访调研,发现有一半的高校都没有设定关于辅导员的进修培训计划。有一部分高校会对辅导员进行培训,但是培训的形式仅仅是学文件、听报告,并不具备一定的业务针对性,也缺乏必要的创新性。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科学界定辅导员的身份定位

第一,高等学校应当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原则,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列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相关办法和配套措施切实将规划落到实处。

第二,落实辅导员岗位的配备要求。高校应在每年核定校内教职工编制时,专门对辅导员编制进行核定,按照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辅导员,学生人数少于200人的学院,应至少配备1名专职辅导员。研究生总数超过200人的学院,至少配备1名专职研究生辅导员。有些高校属于多校区办学,更应着重增加辅导员数量,减少辅导员跨区管理的现象。同时要不断优化“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队伍结构,其中一线专职辅导员比例应不低于60%。

第三,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科学界定辅导员的身份定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还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而不是教学活动的“服务员”;辅导员是为学生服务的,但不是学生各方面服务工作的“联络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把辅导员从学生“高级保姆”的角色定位中解放出来、从日常繁杂的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明确辅导员与学校各职能部处的职责,各部门分工合作,使辅导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二)建立健全辅导员培训机制,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第一,各高校应将辅导员的培训纳入学校教师干部的培训规划中,对辅导员骨干进行专业培训,鼓励辅导员参加国内国外的各种交流活动。各高校应设立相应的经费,制定辅导员培训规划,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坚持常规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对辅导员进行政策理论、文件精神、法律法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多媒体技术、党建知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宿舍管理、学生社团管理等方面专门培训,建立培训的长效機制。

第二,鼓励辅导员继续深造,提高专业素质。要有计划地安排辅导员进行脱产、半脱产或在职培训进修,选拔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硕士和博士,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第三,鼓励辅导员进行科学研究。各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鼓励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科学研究,选拔优秀的专业素养高的辅导员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鼓励所有辅导员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的研究。

第四,鼓励辅导员进行考察调研。每年定期组织辅导员到兄弟院校进行调研考察,开阔眼界,拓宽工作思路,提升业务素质。

(三)严把辅导员入口,拓宽辅导员出口,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

第一,完善选拔程序,严格辅导员入口关,切实将政治素质过硬、热爱辅导员工作、有责任心的同志选聘到辅导员工作岗位上,切实保证选留辅导员的质量。

第二,建立完善的发展机制,拓宽辅导员出口,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坚持稳定为主,流动为辅的原则,通过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和辅导员职业的认同感留住人,同时,畅通辅导员岗位出口,鼓励人员流动,使辅导员队伍在动态流动中保持相对稳定。高校应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积极向学校相关职能部处进行推荐,拓宽辅导员出口。辅导员转入其他管理工作岗位后,应当参照管理工作岗位同等情况确定相应级别的行政待遇。

第三,辅导员选聘时应注重选聘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尤其是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员,改变辅导员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第四,优化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在选聘辅导员时,要综合考量年龄结构,保障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符合中、青科学结合的特点。这样,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改善年轻化辅导员因缺少工作经验带来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年龄偏大的辅导员的工作热情,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优势互补,既有条理,又保证了辅导员队伍的生机。

(四)完善辅导员队伍保障机制,改善辅导员待遇。

第一,设立辅导员岗位津贴,使他们的实际收入不低于同等职务教师的中上水平。根据工作需要,改善辅导员尤其是新入职辅导员的住宿条件,使他们可以不被生活压力压倒,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第二,各高校可结合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在辅导员职称评聘方面予以倾斜,学校既可以按照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也可以同时根据工作年限和实际表现晋升相应的职务待遇,对连续从事辅导员工作满一定年限的辅导员,可通过设立非领导职务岗位,解决他们的职级和待遇问题。

(五)改进辅导员考核体制,灵活评价

第一,改进考核指标,人性化考核。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量大,工作面广,所以对辅导员的考核就不能只注重结果,还需要看重质量。各高校应该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制定辅导员工作条例和考核体系,同时要灵活掌握度,把握量,结合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对辅导员进行灵活评价,同时,考核指标中应多一些人性化的指标,少一些量化的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大家应付工作的情绪和态度。

第二,各高校应将辅导员表彰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按一定比例评选,统一表彰。树立辅导员先进典型,宣传优秀事迹,充分肯定他们在学校建设中的贡献。

四、结束语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但是,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辅导员工作定位不明、职责不清,配备不足、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辅导员队伍缺乏完善的选拔机制和培训机制等问题,各高校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高校党委的重视力度,科学界定辅导员的身份地位和工作职责,加强和改进辅导员培训机制,严把辅导员入口,拓宽辅导员出口,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完善辅导员保障机制,改进辅导员考核体制,才能切实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地落實,才能真正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王飞飞.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1):145-147.

[2]张彦.管理理念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5):106-108.

[3]赵锋.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问题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06):99-102.

[4]费萍.试论高校辅导员选拔机制的完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3):128-130.

[5]樊泽民,陈怡琴.对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2):52-54.

[6]曲建武.立德树人与辅导员队伍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3,(07):14-16.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