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现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9-11-11田禹马小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3期
关键词:建议对策就业问题需求分析

田禹 马小静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和学者专家讨论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型期,在这一时期就业问题尤为凸显,同比以往,2018年毕业生“就业冷”的情况几乎为“断崖式”,供需双方的矛盾更为“激烈”。调研和分析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的顾虑及“供需双方”现实情况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文章在充分调研毕业生和企业的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找寻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点,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缓解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就业问题;需求分析;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3-0036-02

新世纪以来,毕业生从2001年的114万上升到2018年的820万,增长了7.2倍,就业问题逐渐凸显,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前景逐渐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求职的成本和时间增加、难度也增大,总而言之就是企业與毕业生供需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关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焦点问题。高校里各种形式的招聘会有效地缓解了毕业生就业、企业招揽贤才的需求。

一、就业形势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新时期的毕业生求职观和心理状态对就业影响逐渐加深。部分毕业生自我定位不准,对形势分析认知不够,导致自身能力的养成与社会企业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是毕业生就业的一大障碍。用人单位招聘逐渐侧重于综合素质,主要反映这一方面的标准为学历,结合“齐鲁人才网”做的调查问卷显示(图1),结合2018年3、4月份与9、10月份招聘企业对学历的需求来看,博士学历需求由0.06%提升至0.25%,硕士由0.75%提升至1.29%,本科由28.94%提升至35.68%。侧面的也反映出了企业也在努力提升社会的能效性和认可度。目前,中国人口达14亿,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供大于求逐渐加剧。企业对学历、能力、综合素质等要求提高,(对966家来校招聘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企业对于能力方面的要求逐渐提高,见图2),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结构性失业等现象应运而生。

二、就业问题调研

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按照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组织就业问题座谈会及走访调研。对2018届毕业生调研结果表明:目前学校近70%的毕业生选择考研,考事业单位及公务员、自主创业等占比10%左右,选择就业占比20%左右;不积极就业的同学待价而沽,货比三家的观望态度居多,对于工作单位过于挑剔,面临就业机会表现出不够坚定;部分毕业生家里鼓励考研暂时不就业,考研失败依托家里的关系安排工作;预期薪酬与能力不匹配;考研中途放弃的同学对找工作意识淡薄、迷茫,对自己的定位不准;专业对口的企业来校招聘的较少,外语、文法、艺术类学科现象明显;个别企业还是存在着招聘时对性别有要求;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想从事本专业对口工作的占比不足8%,在找工作时面临专业不限的企业,仍然没有竞争力,同学们比较伤感;部分同学感觉压力大,以考研为借口,逃避就业,在寝室打游戏消磨时间;个别学院毕业生受学院考研传统影响,导致部分同学盲目准备考研,出现左右摇摆情况,不能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考研和工作;未就业毕业生存在懒惰心理、攀比心理、自卑心理等不健康心理问题;省外生源的毕业生由于地域差异,想返乡就业,但是相对应的企业来校招聘较少。

三、就业几点想法及建议

目前就业形势是否真的“严峻”?毕业生是否真的是无业可就?还是企业的真的无人可招?毕业生真的是薄情郎,企业真的是负心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地分析,企业确实缺人,毕业生也确实想找心仪的工作。为什么会出现企业进校园学生就业不积极,企业很着急的情况呢?目前毕业生的家庭条件同比以往毕业生要好,并不急于就业,希望能进一步深造,提升自身的能力,这无可厚非。但是反而分析之,也是暂时缓解一下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压力。调研440名毕业生,受家庭因素影响的占比44.75%,自身因素占比也是很大的,原因也是显而易见,薪金待遇和发展空间是毕业生最关注的,目前比较现实的是“谈钱不伤感情”,同时受传统思想影响逐渐有减小的趋势[1]。教育投资较大,从小到大求学的投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企业的薪金不足以支撑毕业生的基本生活所需(买房子还房贷、结婚、生孩子等),那么肯定是招不到人的。相反,企业给毕业生提供了相对优越的薪金和发展空间,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毕业生又少之又少。在就业的问题上,尖锐的矛盾就凸显了出来,也就是有的企业到校园招聘一首“凉凉”唱哭所有人的原因了。

当代大学生应理性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广大毕业生应学会冷静地分析自身情况和社会发展趋势,调整心态,给自己“加油充电”,把握每次就业机会。在校大学生除了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外,还必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三观。还应努力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锻炼提升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同时,大学生还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总之毕业生不断努力提升自我素质,企业不断努力提升对社会贡献价值的能效性,提供更多的施展毕业生才华的平台,就业问题会大大缓解。

参考文献:

[1]田禹,诸葛福民,刘洪锋,等.大学生就业与成长环境关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8,(08).

猜你喜欢

建议对策就业问题需求分析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