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指导效果研究

2019-11-11金立乔郭文刚江琪熙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生教育

金立乔 郭文刚 江琪熙

摘    要:文章从学校、联合培养企业、校外导师、研究生四个角度考虑,构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指导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通过对浙江、陕西四所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指导效果的调查分析,提出进一步改进校外导师指导效果的举措,旨在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9-0067-0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也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专门人才[1]。教育部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2]校内导师主要负责通过传授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的能力;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开展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训练,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职业素养。校外导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培养的中坚力量。在校外实践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监督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校外导师来实现。伴随着专业学位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外导师需求增加,校外导师队伍建设的压力凸显。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研究专业学位校外导师指导效果意义重大。

一、研究设计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校外导师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整个制度能有效运行的内在因素和关键所在。校外导师通过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和其他教学环节来完成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参与各项实践教学活动把校外导师的指导情况反馈给校外导师。校外导师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参与主体,是培养过程的内在因素。学校和校外导师所在的相关企业更多是通过相应的政策来间接地干预整个培养过程,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间接参与方,是培养过程的外在因素。校外导师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往往通过教学效果来向学校和企业反馈,而学校和企业往往通过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等来干预和管理校外导师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行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在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与各方关系如图1所示。因此,对于不同的参与方,对校外导师指导效果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在研究的时候予以区分。

综合考虑内外因素,本文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指导效果影响因素分为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了浙江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部分已毕业及在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为更精细地挖掘影响校外导师指导效果的重要因素,将15个二级指标进一步细化为36个三级指标(见表1),以此为因变量构建统计模型。

二、数据处理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4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32份,有效问卷率达96.7%,使用SPSS 22.0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克郎巴哈α系数为0.827>0.8,且问卷中各测评项克郎巴哈α系数最小值为0.807,问卷总体信度较高,结果可以信赖[3]。

为了筛选出众多影响因素中的关键影响因素,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变量的筛选[4]。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自变量时,自变量依次进入模型,每一个自变量进入模型都要进行F检验,检验显著性水平通过后再与先前包含在模型中的自变量进行t检验,以此保证各个自变量之间的尽可能不相关;后引入自变量使得前一引入自变量变得不在显著时,则将前一自变量剔除,每次循环后保留的自变量都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通过反復迭代修正筛选出关键变量,即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指导效果影响关键因素。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指导评价上看,64.25%专业学位研究生对现阶段前校外导师指导效果评价较好,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认为指导效果尚有改进空间,详见表2。

本文对问卷调查数据构建逐步回归模型,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对校外导师指导效果作为评价量,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变量筛选的结果如表3所示,整个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72,表明校外导师指导效果72%可以由本模型解释,显著性水平检验系数均小于0.05,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方程如下:

Y=0.312X1+0.205X2+0.221X3+0.212X4+0.276X5+0.421X6+0.441X7+0.311X8+0.258X9+0.401X10+0.228X11,其中Y变量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指导效果。

统计结果与构建统计模型一致,4个一级指标对应的三级指标对校外导师指导效果均有显著影响,影响最大的是校外导师相关因素中的教学内容实践性(X7),相关系数高达0.441。该变量表征校外导师的校外实习教学活动与实际工程的结合程度。同样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有实践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意向匹配程度(X6)、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企业实习融入度(X10)、学校考核机制(X1)和导学沟通顺畅度(X8),相关系数分别为0.421、0.330、0.312和0.311。

学校相关因素中学校考核机制(X1)对校外导师的指导效果影响较大,相关系数0.312,学校考核与激励对校外导师指导效果具有较大影响。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校相关监督考核机制尚有欠缺,仅有约39%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表示学校对于实习过程监督比较重视,约61%专业学位研究生表示学校对于实习过程监督力度一般或弱视,表明高校缺乏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习实践过程的管理,缺乏完善的校外导师考核与激励机制。

校外导师相关因素中教学内容实践性(X7)对校外导师指导效果影响较大,问卷调查结果中认为校外教学内容对增强自己的实践性具有很大帮助比例仅为20%,认为有帮助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比例为52.34%,27.66%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认为教学内容对自己实践性能力的增强没有帮助,这表明在教学内容实践性方面,企业和校外导师还需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实践性(X7)与就业意向匹配度(X6)等多个因素之间有较强联动关系,相关系数在0.18—0.31之间。

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相关因素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意向匹配程度(X6)与校外导师指导效果相关性显著。在校外实践过程中就业意愿与实习是否匹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习积极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对指导效果影响相关系数为0.421,调查发现有42.13%专业学位研究生认为匹配度一般或较低,表明学校提供的校外实习岗位不能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多样化就业意愿需求。

在企业相关因素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融入度(X10)的高低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指导效果影响的相关系数为0.330,调查发现有49.88%专业学位研究生认为自己不太融入实习企业,表明约一半专业学位研究生未能较好地融入企业设定的实习内容中去,对校外导师指导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学校的考核机制、就业意向匹配度、教学内容实践性、导学沟通顺畅度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融入度5个三级指标对校外导师指导效果有显著影响。为了研究5个重要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相关分析显著性检验均能通过,表明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结果验证了前文提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校外导师参与关系图谱,学校、企业、校外导师与专业研究生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四个责任方,各个重要变量之间存在联动关系,这表明在提升校外导师指导效果的问题上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全方面地考虑学校、企业、校外导师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四方之间的联系。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学校考核机制作为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与其他重要变量之间存在广泛相关性,说明学校考核机制对各个参与方具有广泛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做好学校考核机制的建设能同时带动其他三方的积极性,促进校外导师指导效果提升。学校考核机制对导学沟通顺畅度影响较大,说明学校考核机制对导学沟通方面覆盖不足,需要在后续的制度建设中着重反映。约39%专业学位研究生认为学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比较重视或非常重视,仅有47%专业学位研究生认为学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效果评价合理,在后续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访谈调查中,大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认为高校对校外导师指导效果的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2.导学沟通顺畅度与学校考核机制、企业融入度有较高相关性,尤其是学校考核机制相关系数高达0.518。说明被调查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认为学校考核机制对导学沟通顺畅度有重要影响, 64.26%专业学位研究生认为自己与导师交流顺畅。导学沟通顺畅度与企业融入度相关系数为0.338,认为导学沟通顺畅度一般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中65.57%的学生认为自己企业实习融入度一般。因此,学校考核机制、企业融入度与导学沟通顺畅度有较强联动效应。

3.教学内容实践性和企业融入度的提升应该是多方共同促进的结果,需要学校、企业、校外导师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共同努力。除了学校考核机制影响,企业融入度与教学内容实践性有较为明显相关性。认为教学模式实践性一般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中62.71%的学生认为自己企业实习融入度一般。因此,企业实习融入度与指导模式实践性有一定联动效应,同时逐步回归结果显示企业实习融入度对校外导师指导效果评价有重要影响。

4.就业意向匹配度主要与企业融入度有较强联动关系。在认为在企业的融入度一般甚至更差的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中59.1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习与就业意向匹配度一般甚至较差。调研同样显示企业融入度与就业意向匹配度有关,有较强的联动关系,这说明就业意向匹配度提升可能是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融入度的有效手段,也说明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实习与就业的匹配度愈发看重,如果匹配度不高會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积极性。丧失积极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将无法和校外导师进行有效的合作,进而影响校外导师指导效果。

5.企业融入度与其他4个重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均超过0.3,提升企业融入度对其他4个方面均有促进效果。因此,提升企业融入度对促进校外导师指导效果十分关键。

四、建议与举措

(一)高校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指导效果的统筹管理方

1.从高校角度上,制定并落实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联合培养与校外导师聘用与考核机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指导效果的根本保障。为了进一步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实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校、企双导师制;为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就要与企业就工程实践能力方面进行联合培养,同时制定并落实聘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企业导师的规定,落实校外导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从制度上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指导效果提供根本保障。近几年来,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得到大力推广,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程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在2017年授予浙江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等全国43个联合培养基地为示范基地,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和校外导师聘用从根本上保障了校外导师指导的效果。

2.高校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教学实践环节管理,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指导效果能否实现的关键。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教学实践环节管理,从基本的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的设置、校外导师库建立与管理、前期导学互选、中期导学双向考核、校外实践结题答辩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形成具体可操作的校外教学实践环节管理模式。

3.高校应个性化地为专业学位研究生选配校外导师,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意向,尽可能选配实践方向与就业意向匹配的校外导师和联合培养企业。在导学互选环节,学校需要做好个性化方案,调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校外实践环节能更好地融入联合培养企业,提升校外导师指导的效果。

4.高校应重视与校外导师、联合培养企业加强联系与合作。通过联合培养签约仪式、校外导师聘用仪式等增加各方的仪式感与使命感。通过定期举办交流座谈会、中期考核答辩、校外实践结题答辩等,增强与企业和校外导师的熟悉和了解,提升工作实效性。根据年度考核结果举办年度联合培养企业、校外导师总结表彰大会,对年度的校外导师指导效果和企业合作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对高校、企业、校外导师都是鞭策与总结提升的很好机会。

(二)联合培养企业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指导效果保障的载体

1.联合培养企业要与高校一同制定并监督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的工作职责。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习实践部分的培养主要在联合培养企业基地中进行,依托校外导师指导开展。联合培养企业一般是校外导师所在的单位,需要企业在校外培养环节发挥好校外导师的管理工作,督促校外导师按照工作职责进行指导。

2.联合培养企业要重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活动的融入情况。可以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校外实践环节时开展校外实践团队破冰、企业宣讲会、企业项目参观、导师见面会等活动,帮助研究生迅速融入企业、融入校外导师团队。在校外实践过程中,可以邀请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企业业余文化活动,如企业篮球赛等文体活动,在实习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增加了解,促进融入。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活动企业融入度的提升,将为导学沟通顺畅、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最终提升校外导师的指导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3.联合培养企业要对结合高校对校外导师的政策形成配套考核与激励制度。通过将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计入校外导师年度工作量,制定年度结合考核制度对校外导师进行考核等方式方法,调动校外导师积极性,同时为校外导师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工作提供保障。

(三)校外导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指导效果的责任主体

1.校外导师要加强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沟通交流。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环节的培养离不开导师与研究生的沟通,校外导师可以从有效沟通做起,通过指导沟通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师、专业领域的引路人。

2.校外导师要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教学的实践性。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校外教学的实践性,校外导师须在指导项目等内容实践性上下工夫,切实从锻炼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出发,恪守实践锻炼的底线,扎实训练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四)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指导效果的参与主体

1.专业学位研究生在选择校外导师时应尽量选择其指导方向与自己未来就业意向所匹配的校外导师。校外导师的指导,不仅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同时是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礎。校外导师是专业领域的引路人,指导研究生了解行业、熟悉行业,为未来从事本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2.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提高自身的积极性,积极融入企业,积极加强与导师的沟通交流。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接受校外导师实践能力训练的主体,校外导师业务繁忙,这就需要研究生积极地与导师多沟通交流,吸取经验,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专业学位研究生要积极地融入企业,感受企业的文化,了解行业的基本情况。这不仅能更好地接受校外导师的指导,更能助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    若干意见[Z].教研〔2009〕1号.

[2]施亚玲,向兴华,李若英,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导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1,(12).

[3]张文彤,董伟.统计分析高级教程:第2 版[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13:3.

[4]宋伟,周海滨,陈传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    影响因素研究——以MBA教育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    2013,(2).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生教育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