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茶猪肉松的加工工艺

2019-11-11

肉类工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肉松色泽成品

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营养、健康、便捷的饮食消费理念正在形成,这就对食品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肉松美味可口、易消化、食用方便、便于贮藏一直深受消费者钟爱。传统方法制得的肉松,工艺相对简单、配料单调,主要为猪肉外加一些调味剂,因而产品营养成分相对较少[1],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慢慢减弱。我国是猪肉生产大国,2016年其产量占全球的49.72%和全国畜禽肉总产量的66.4%。由于受高血压、肥胖症、脑血管等慢性疾病人数不断增长的影响,消费量自2014年以来不断下降,使养猪行业经济效益恶化[2]。改进肉品加工工艺,添加一些富含生理活性的辅料,可丰富产品营养,增加花色和功效[3,4],将拓宽猪肉的销售途径,稳定猪肉加工企业和生猪生产户的收益[5]。

绿茶富含叶绿素、维生素C、胡萝卜素、儿茶素等,具有预防胆固醇,抑制心血管疾病,排毒瘦身,预防蛀牙,延缓衰老等功效[6]。因此,本文分析煮制时间、绿茶添加量、炒制时间对绿茶猪肉松形态、色泽、滋味气味、杂质的影响,探究绿茶猪肉松制作的最优工艺参数,使猪肉松的营养更充分、风味更丰富、保健功效更强。同时提高了绿茶的多元化利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和设备

1.1.1 试验材料

猪里脊肉,安阳银杏菜市场;

绿茶,杭州忆江南茶业有限公司;

白酒,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

酱油,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白糖、八角、姜、味精、食盐,购于安阳华联超市华强店。

1.1.2 试验设备

平底锅ONF638,浙江德众电器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BT-3000启东友铭衡器有限公司;

电磁灶C21-SC813,杭州九阳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恒温干燥箱YHG-9245A300,上海姚氏仪器设备厂。

1.2 试验过程

1.2.1 绿茶猪肉松加工工艺流程

原料肉的选择→原料肉的预处理→煮制→搓松→炒制→冷却→包装→入库贮藏。

1.2.2 操作要点

(1)原料肉的选择。

选用健康家畜的新鲜精瘦肉。传统的猪肉松是由猪瘦肉加工而成的。此次试验选择的是市售的新鲜里脊肉。

(2)原料肉的预处理。

去除残留损伤肉、血斑、筋膜、脂肪等,只留下肌肉组织。结缔组织一定要剔除完全,否则加热时胶原蛋白水解后,成品粘结成块,导致肉松不能呈现良好的蓬松状。将修整好的原料肉顺着肌肉纤维方向切成1.5cm左右宽的肉块。切块时尽可能避免切断肌纤维,否则会导致成品中短绒较多。然后将切好的肉清洗干净,沥水备用。

(3)煮制。

用双层纱布将茶叶和香辛料包好,和肉一起入锅,放入两片姜片,加入适量的水,用电磁灶大火煮制。边煮边不断搅拌,以免肉煮制不均匀,并撇去上层浮油。若不除尽浮油,炒制过程中肉松不易炒干且易糊锅,成品颜色差。继续大火煮制,当肉的肌肉纤维露出明显时,加入食盐和味精并搅拌,大约5min后加入白糖搅拌,然后加入白酒和酱油。继续煮制,直至把肉煮烂,以用手稍用劲捏肉块时,肌肉纤维能疏散为宜,然后改用小火收汁。

(4)搓松。

为了使肉松在炒制过程中更容易呈现出绒丝松软状,煮制后采用人工的方法将肉块搓松。将煮好的肉块取出放入干净的盘子里,放置大约30min使肉块完全冷却,然后把肉放入干净的保鲜膜里摊开,用擀面杖稍稍用力使肌肉纤维分散,然后把没有松开的肉稍微搓一下。搓松时一定要注意搓松的力度和程度。如果搓松程度太大,肉很容易被搓成肉沫,导致成品中碎屑较多,影响成品质量。合适搓松能使肌肉纤维蓬松、松软。

(5)炒制。

炒制前先把平底锅用小火预热,然后把搓松的肉放入锅内中用文火炒制,功率保持在120W。并不断用锅铲翻炒,以免焦锅。炒制时,要注意控制水汁蒸发程度,颜色由灰棕色变成深的或浅的灰黄色,肉表面有明显的绒绒出现,成为具有独特茶叶香味的肉松为止。

1.4 单因素试验设计

1.4.1 绿茶猪肉松的基本配方

猪肉松的基本配方是参考传统猪肉松加工的基本配方。而绿茶的添加量则是参考江明[7](2011)等新型茶叶肉松加工工艺初探确定的适宜添加量,然后结合自己所做预试验的结果,最终确定。绿茶猪肉松适宜的基础配方为,八角0.5%、姜8%、白砂糖2%、白酒0.6%、味精0.3%、酱油2.5%。

1.4.2 单因素试验方法

(1)煮制时间。

称取一定量的猪肉,根据猪肉用量并按原料的用料比例分别称取绿茶、八角、姜、白砂糖、白酒、味精及酱油的用量。控制绿茶添加量为1%、控制炒制时间为40min,猪肉煮制时间分别为70、90、110、130、150min。

(2)绿茶添加量。

控制煮制时间为1.4.2(1)中确定的适宜时间,炒制时间为40min,绿茶添加量分别为0.5%、1%、1.5%、2%、3%。

(3)炒制时间。

控制煮制时间为1.4.2(1)中的适宜煮制时间、绿茶添加量为1.4.2(2)中的适宜绿茶添加量,炒制时间分别为20、30、40、50、60min。

1.5 正交试验设计

为了确定猪肉松加工的最适条件,在单因素确定的最适宜因素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正交试验,正交试验是三因素三水平设计,通过感官评价,确定绿茶猪肉松的最优工艺条件。

1.6 感官品质评判

从形态、色泽、滋味与气味、杂质4个方面进行评分。随机找10名同学让他们根据我国商务部颁布标准SB/T10281-2007的规定对绿茶猪肉松打分,总分为10,最后综合10个人的得分结果,得出产品综合得分。绿茶猪肉松评价指标及评分值见表1。

表1 绿茶肉松的感官评定标准

2 结果和分析

2.1 各因素对绿茶肉松品质的影响

2.1.1 猪肉煮制时间对绿茶猪肉松品质的影响

煮制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绿茶猪肉松的色泽、滋味与气味、搓松的难易程度和成品形态[8]。在煮制过程中,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成品颜色会因为猪肉的非酶褐变和绿茶颜色的渗入而加深,煮制时间越长成品中碎松越多。煮制时间太短,成品则不能呈现绿茶猪肉松的特有色泽,成品风味不足,且不易搓松。

表2 不同猪肉煮制时间下绿茶猪肉松的品质

由表2可以看出,控制绿茶添加量为1%,炒制时间为40min时,煮制时间对成品的形态、色泽、滋味与气味均有较明显的影响。煮制时间在110min时形态和滋味与气味两个因素的评分最高,煮制时间为110、150min时对色泽和杂质没有明显的影响,产品的综合评分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当煮制时间在110min时,绿茶猪肉松的综合评分最高为8.8分。煮制时间太短,影响猪肉肌纤维的松散程度,且搓松困难,绿茶的滋味、色泽相对来说也就不容易进入肉中,影响成品的形态、色泽、滋味与气味;煮制时间太长,肉块过于松散,搓松时猪肉肌纤维容易断,导致成品中碎屑较多,影响产品品质。

2.1.2 绿茶添加量对绿茶猪肉松品质的影响

绿茶添加量太少,成品的茶香味不够浓郁;绿茶添加量过多,成品的茶香味越浓,滋味与气味也越好,但绿茶肉松的色泽得分较低[9]。

表3 不同绿茶添加量下绿茶猪肉松的感官品质

由表3可以看出,绿茶添加量对产品色泽有较明显的影响,绿茶添加量为1%时,产品色泽评分最高。而产品综合评分随绿茶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绿茶的添加量为1%时,绿茶猪肉松的综合评分最高为8.8分。

2.1.3 炒制时间对绿茶猪肉松品质的影响

炒制是肉松制作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如果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成品的品质和出品率。炒制时,一定要控制好时间,若炒制时间太长,成品水分含量太低,干而难以下咽,影响口感。若水分含量太高,则容易滋生微生物,产品保质期短。

表4 炒制时间对绿茶猪肉松品质的影响

表4可以看出,炒制时间为40min时,形态和滋味与气味两个指标的评分均最高。产品综合评分也是先升高后降低。当炒制时间为40min时,绿茶猪肉松的感官评分最高为8.7分。炒制时间太短,绿茶猪肉松不能完全呈现柔软蓬松的絮状,且不能完全炒出香味;炒制时间太长,水分丢失太多,肉松容易干锅焦糊,影响产品口味。

2.2 正交试验结果

在单因素确定的煮制时间、绿茶添加量和炒制时间适宜范围选取水平,以感官评分为指标优化工艺。绿茶猪肉松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5。

表5 绿茶猪肉松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表6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根据正交试验结果表6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试验的3个因素中,对绿茶猪肉松品质的影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比较是A>B>C,即煮制时间>绿茶添加量>炒制时间。

正交试验结果指出,绿茶猪肉松加工工艺的最优组合为A2B1C2D3,即煮制时间为110min,绿茶添加量0.7%,炒制时间4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加工出的绿茶猪肉松肌肉纤维柔软蓬松有些许絮状,呈现出绿茶肉松应有的颜色,色泽均匀且有光泽,味道鲜美,有特有茶香味。此时的综合评分最高为8.6分。

3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猪肉煮制时间、绿茶添加量和炒制时间均对绿茶猪肉松的感官品质有影响。影响的主次关系为:煮制时间>绿茶添加量>炒制时间。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为A2B1C2,即猪肉煮制时间为110min、绿茶添加量为0.7%,炒制时间为40min。按此工艺生产出的绿茶猪肉松肌肉纤维柔软蓬松有絮状,呈现出绿茶肉松应有的颜色,色泽均匀且有光泽,味道鲜美,特有茶香味。

猜你喜欢

肉松色泽成品
人生的色泽
西装新色
T-501色泽分析方法的建立
肉松饼的秘密
“棉花”真能变“肉松”吗
肉松里的秘密
2017年1—4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2017年1—3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2017年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2017年1—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