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矿业发展回顾

2019-11-09冉启洋

自然资源情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矿产矿产资源贵州省

冉启洋,洪 超

(1.贵州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研究院,贵州550004;2.贵州省有色金属和工业地质勘查局七总队,贵州550005)

贵州省作为我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素有“沉积岩王国”之称,沉积矿产丰富。1949~2019年,贵州省矿业经历了跨越式发展。

1 贵州省矿业与社会经济发展

贵州省是我国的矿产资源大省之一。贵州省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高。在2019年贵州省的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中,涉及矿产资源的有六大产业,因此矿产资源对工业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

这六大产业为:基础能源产业,依托煤炭、煤层气、页岩气、地热等资源发展;清洁高效电力产业,火电以煤炭为支撑,水电以水资源为支撑;现代化工产业,依托磷矿、煤矿、重晶石、萤石、锰矿、硫铁矿等资源发展;基础材料产业,依托铝土矿、锰矿、锂矿、金矿、铅锌矿、镁矿、锑矿等资源发展;新型建材产业,依托饰面石材、玄武岩、硅材料、陶瓷原料、保温或防火或防水的非金属矿发展;生态特色食品产业,依托天然饮用水发展。

1.1 贵州省矿业经济的地位

贵州省经济具有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农村贫困人口多的特点。70年间经历了巨大的变化,2018年,全省社会生产总值(GDP)14806.45亿元,是1949年6.23亿元[1]的2377倍。1992年、 2012~2018年均是贵州省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201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1224元,是1949年44元[1]的936倍。

全省工业产业结构是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体的重型工业结构,其中以矿产为依托的矿业(包括采选业及其后续冶炼加工业),长期以来是贵州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省加快发展煤电、铝工业、磷化工等优势产业,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人均GDP的提高、经济总量的增加、社会就业的解决、农村的脱贫致富等做出了重要贡献。矿业经济多年占全省GDP的30%以上。据《贵州省统计年鉴》,2013年以来矿业产值(含采选业及其加工业,表1)占全省GDP的46%~68%,平均57%,远远高于全国1986~2018年3.03%~7.84%的水平,可见贵州省矿业经济的地位突出。其中,采矿业(图1)占全省GDP的3.24%~9.25%,平均为5.09%,与全国矿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相当。

表1 贵州省按行业分规模工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图1 贵州省矿业产值与生产总值构成情况

1.2 矿业经济格局

2018年, 全省已设采矿权5126个,面积7370km2,以矿产资源为基础形成了煤电、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锰及锰化工、钡盐等在全国有影响的矿业支柱产业。贵州省已成为江南最大的煤炭输出基地,并成为全国重要的磷化工、铝工业、锰系铁合金、钡盐生产基地,全国十大有色金属省区,曾是全国最大汞生产与外贸出口基地。贵州省开采加工出口的各种矿产品,如煤、磷、铝、重晶石、锰等,均具有良好的国内外市场[2]。

全省已建成以六枝、盘江、水城三大矿务局为代表的煤矿生产基地,兴建了开阳磷矿、贵州省铝厂、贵阳耐火材料厂、第三、第六、第七砂轮厂等重要矿山企业,并建成务川、铜仁、万山与晴隆、独山和普安、赫章、杉树林等一批重要的汞、锑、铅锌矿等矿山企业,还建成水城钢铁厂、遵义铁合金厂、遵义钛厂、赤水天然气化肥厂、贵州省有机化工厂以及水城、贵州省、贵阳、都匀等骨干矿山企业,构成了贵州省工业的基础和矿业的主体[2]。

近年来形成了一批重大矿产资源深加工基地,如开阳—息烽煤电磷一体化产业基地、黔南州瓮安—福泉煤电磷一体化产业基地、务正道片区氧化铝生产基地、铜仁煤电锰一体化基地等。建立起以能源、化工、有色、冶金为主的能矿资源加工产业体系,培育形成了盘江煤电、黔桂发电、贵州省金元、金赤化工、开磷集团、瓮福集团、红星发展、水钢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就业、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矿产资源的工业总产值对全省国民经济发展起着支撑作用[2]。

2 矿产资源勘查进展

2.1 矿产资源现状与特点

2018年,贵州省已发现137种矿产,是1949年30种的4.5倍;矿产地3406处,是1949年200处的17倍。列入省级储量统计库的82种,查明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十位的有54种矿产,其中居前三位的24种(第一位9种,第二位6种,第三位9种)。煤、磷、铝、金、锰、锑、重晶石、水泥用灰岩及饰面用灰岩等是主要优势矿产,采选业实现产值553.07亿元。

贵州省矿产具有的特点:能源矿产品种单一,富煤缺油,少天然气;沉积矿产量大质优,低温矿产特色鲜明;重化工原料矿产丰富;优势矿产集中度高,有利于规模开发;共伴生矿产较多,选冶难度较大等。

2.2 基础地质调查

1949年前,地质调查工作多是零星的,并侧重于地层方面。在20世纪初至40年代,先后有乐森璕、丁文江、罗绳武、李四光等地质学家,在贵州省大部分地区进行过地质构造、矿产调查工作,对威宁地区的石炭系、黔北的下古生界、贵阳附近中生界、黔南地区的泥盆系和石炭系、从江地区的新元古界、黔西南的三叠系进行了调查、划分和命名,对梵净山地区的火成岩和峨眉山玄武岩进行了部分调查,对贵阳乌当洛湾第四纪冰川进行了研究,并编制了1:50万贵州省地质略图[3]。

新中国成立后,贵州省开展了系统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和研究,为地质找矿奠定了基础。如1:20万及1∶5万区域地质调查、1∶50万区域重力调查、1:100万航磁调查、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矿产资源远景调查、贵州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大大提高了研究程度。编制了《西南地区区域地层表贵州省分册》、《西南地区古生物图册贵州省分册》(1978)、《贵州省区域地质志》、《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贵州省岩石地层》、《贵州省岩相古地理图集》、《贵州省地层典》和1:50万贵州省构造体系图、1:50万贵州省地质图等。地质调查及研究成果在社会众多领域得到十分广泛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贵州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1990年以来,地质工作的重心由单一的资源保障,转变为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保障并重。开展了大量地质科学研究工作,特别是对关岭生物群、凯里生物群、瓮安生物群的研究等,形成了《贵州省岩石地层》、《黔西南金矿地质与勘查》、《贵州省的上新生界》、《黔中—黔南中三叠世环境地层学》、《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雪峰山的构造性质与演化——一个陆内造山带的形成演化模式》、《贵州省——古生物王国》、《江南造山带西南段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等成果,提高了贵州省基础地质研究程度[3]。

2.3 矿产资源勘查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省矿产勘查经历了七个阶段。

2.3.1 1949~1957年(起步阶段)

针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资源需求,开展了以煤炭、铁矿、锰矿、汞矿、铝土矿、铅锌矿、磷矿等为重点的30余种矿产的找矿勘查,探明储量矿产15种,形成103处矿产地[3]。煤炭、磷矿、锰矿、铝土矿等均探明了资源,为能源基地、磷化工基地、锰加工基地及铝工业奠定了资源基础,发现的铀矿为进一步勘查提供了靶区。

随着资源储量的探明,煤炭、磷矿、汞矿、锑矿、铅锌矿、铁矿等相继建立了矿山,矿业经济开始发展。其中产量数据有:汞矿,占全国的82%,1957年为918t;煤矿,1949年30万t,1957年达138万t;锑矿,1957年超过1500t;1950~1957年,锰矿13.1万t,铁合金3.22万t。

2.3.2 1958~1965年(跃进阶段)

根据“大炼钢铁”的需要和广泛找矿的要求,开展了以铁矿、铜矿为重点的找矿勘查。新发现矿产31种,新增矿产地424处[3],汞矿、铝土矿、锰矿、磷矿、煤矿等重要矿产的资源均有大幅增长,成果资料丰硕。其中《贵阳林东煤田翁井矿区地质勘探报告》是贵州省首份煤矿勘查成果。铀矿完成勘探并投入开发,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原料。

开发矿种增至24种,产量倍增。期间,产水银12311t,居全国之首;产锑10477t,煤最高年产529万t,锰最高达10万t。据此兴建了贵州省铝厂,兴建煤矿44处,形成1244万t/a的产能[3]。

2.3.3 1966~1978年(慢进阶段)

受“文化大革命”影响,矿产勘查缓慢发展。新增矿产13种,新增矿产地167处。其中,六盘水煤田会战(1965~1972年)、织金煤田会战(1973年起)等成果丰硕,为六盘水煤炭基地奠定了资源基础。1978年,率先在全国发现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3]。

2.3.4 1979~1992年(改革开放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贯彻以地质—找矿为中心的方针,找矿勘查获得甚多成果,如金矿勘查新增了一批大中型矿产地,使黔西南州成为全国的黄金资源基地,并与桂西北、滇东南构成又一个“金三角”。铝土矿、锑矿、煤矿、磷矿、重晶石、锰矿等均取得重大进展,新增矿产15种,新增矿产地(含矿段)474处[3]。

贵州省矿业迅速发展,开发矿产多达49种。1992年,全省有国有矿山353处,乡镇集体、个体矿山20907处,从业人员约40万人。黄金、煤、磷、铝土矿等重要矿产的进一步发现和丰富储量的探明,使开发规模不断增大。1990年黄金产量突破1万两。大中型煤矿与乡镇煤矿蓬勃发展,1992年末统计,全省3万t以上的国有生产矿井建成的年生产设计能力已达1498万t,原煤产量由1978年的1669万t增至1992年的4162万t。瓮福磷矿矿肥基地开工建设;贵州省铝厂生产规模扩大,氧化铝40万t、电解铝21万t;遵义炼铝厂建成投产,凯里铝厂开始建设[3]。

2.3.5 1993~1999年(停滞阶段)

地勘行业国家投入较少,矿产勘查工作较少,后期以开采矿山的地质简测工作为主。但贵州省煤田地质局、滇黔桂石油指挥部、国土资源部等先后对贵州省煤层气资源做了评价[3],预测全省煤层气资源量2.23万亿~5.02万亿m3。

2.3.6 2001~2010年(大调查阶段)

国有地勘单位管理体制调整为属地化管理。商业性勘查市场机制初步建立。2006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之后,国土资源大调查拉开序幕,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工程,使煤田勘探工作主要集中于六盘水、织纳、黔北煤田。通过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晴隆、独山锑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新查明一批资源储量,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

2.3.7 2011~2018年(找矿突破阶段)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和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下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年~2020年)》后,贵州省在认真组织实施“358”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按照自加压力、能快则快、又好又快、提速发展的要求,本着统筹部署、基金引领、科学整合、滚动推进、快速转化的原则,编制了《贵州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2011~2020年)》,提出了贵州省“246”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计划,即地质找矿2年有重大进展,4年有重大突破,6年重塑贵州省地质找矿勘查开发新格局的目标。全省加大了矿产勘查工作力度,通过5个国家级整装勘查、27个省级整装勘查和一批重点勘查项目,以及64个省级地勘基金投入的矿权区勘查项目的实施,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新发现88处大中型矿产地,其中超大型10处、大型30处,铝、锰、金、磷、煤等优势矿产找矿实现重大突破,新增一批资源储量,为贵州省矿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矿产资源保障。其中锰矿实现了我国40多年来的最大突破,资源储量排位由全国第3位上升到第1位。

2.4 矿产资源勘查成果对比

统计得到的1949年前各类调查和研究报告共200余件,汞、锑、磷、锰等有部分文字记载,很少有资源描述或是概略数。2018年,统计矿产多达80余种、矿产地3406处,各主要矿产储量多排在全国前列(表2)。

表2 主要矿产资源对比情况汇总

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加工

贵州省矿产开发利用历史悠久,陶瓷土的采掘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1949年前,开发利用矿种有限,规模甚小,以零星民采为主,仅汞、锑、煤、锰、水泥原料等矿产略具规模。

新中国成立以后,矿产资源得到了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70年代末,乡镇及其他所有制矿山企业蓬勃发展。其中,万山特区、六盘水市、贵阳白云区、开阳金中及赫章铅丰镇等,都是以矿产资源为依托创建的。1990年,矿业产值接近15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9%;以矿产品为初级原料的加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8%。1999年,开发矿产50多种,矿山6724个,以煤最多,矿石产量8758万t,总产值41.99亿元[4]。

2018年,开发矿种72种,矿石产值553.07亿元,是1999年的13倍。总产值中,煤矿331亿元,约占57%;水泥用灰岩87.04亿元,占比约15%;磷矿53.65亿元,约占9%;金矿11.77亿元,占比2%;饰面用灰岩开发产值6.01亿元,占比约1%;铝土矿5.55亿元,占比约1%;锰矿5.55亿元,占比约1%;重晶石2.66亿元,占比0.5%;钡盐产量约占全国的1/3。

4 结论

70年来,贵州省矿业经历了从零星开发利用至规模化的发展历程。发现矿种数量增长近5倍,矿产地数量增长超过17倍。通过大量的地质矿产勘查,在82种省级统计矿产中,有54种的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十位。通过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贵州省已形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磷化工基地、铝工业基地、锰系铁合金基地、钡盐生产基地等。矿业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0%以上,已经成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致谢:本文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贵州省地质调查院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猜你喜欢

矿产矿产资源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盘点2020国内矿产新发现(一)
盘点2020国内矿产新发现(二)
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
“十二五”期间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势和特点分析
矿业权出让转让及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审计主要内容和方法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