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矿产资源形势回顾与展望

2019-11-09闫卫东崔荣国刘增洁周起忠刘文超

自然资源情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矿产品消费量矿产

郭 娟,闫卫东,崔荣国,刘增洁,周起忠,刘文超

(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 10083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巨大成就,有力支撑了经济的发展。1949年以前,我国采矿业和相关加工产业基础十分薄弱,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量低,在许多领域还是空白。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矿业投资和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前,保留比较完整的矿山仅300座,而2018年全国已建成非油气矿山5.86万座,增长了190多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只能生产煤炭、钢铁、水泥等少数的矿产品,矿山年矿石采掘量不到1亿t;2018年我国年矿石总产量近96亿t。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矿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1]。

1 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从1953年的11.12亿元增至2018年的9587亿元,增长了861倍。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从3.58亿元增至2805亿元,增长了783倍;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固定资产投资从0.7亿元增至2630亿元,增长了3756倍;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从2.77亿元增至790亿元,增长了284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从2.56亿元增至1020亿元,增长了397倍;非金属矿采选业从1.51亿元增至2223亿元,增长了1471倍[2]。

图1 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煤炭和金属的需求较多;随着技术进步和工业发展,油气和非金属开发利用不断加大。从各行业所占比例来看,油气和非金属所占比例提高,金属和煤炭比例下降。从1953年到2018年,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固定资产投资从6.3%增长到27.4%,提高21.1个百分点;非金属矿采选业从13.6%增长到23.2%,提高9.6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分别下降16.7个百分点和12.4个百分点,合计下降了29.1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相对比较稳定,所占比例基本维持在30%左右,微降了2.9个百分点(图1)。

2 矿产品生产实现大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矿产品生产能力迅猛增长,能源、有色、非金属等矿产行业已形成庞大的生产能力,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矿产品生产国,一次能源、煤炭、铁矿石、有色金属、稀土、黄金、水泥、磷矿石等重要矿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

2.1 能源矿产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现了一大批能源矿产地和油气田,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基本形成了煤、油、气、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能源资源保障。

能源生产由弱到强,实现大发展,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能源生产在结构上由以原煤为主向多元化、清洁化转变,由传统能源加速向新能源转变。我国曾经的“多煤少油缺气”的局面也在渐渐改变,原煤占比在波动中下降,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等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高[3]。原煤由1949年占比96.3%降至2018年的69.3%,下降了27个百分点;原油由1949年占比0.7%提高到1976年最高的24.8%后逐步下降,2018年下降到7.2%;天然气由1957年最低的0.1%提高到2018年最高的5.5%;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由1949年的3.0%提高到2018年最高的18.0%,提高了15个百分点(图2)。

经过7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生产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煤炭和发电量生产居世界第一位,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分别居世界第七位和第六位。其中,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从2374万t标准煤增至37.7亿t标准煤,增长了158倍,年均增长7.6%,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煤炭产量从0.3亿t增至36.8亿t,增长了114倍,年均增长11.3%,从1987年开始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石油产量从12万t增至1.89亿t,增长了1575倍,年均增长11.3%,目前居世界第七位;天然气产量从0.1亿m3增至1602.7亿m3,增长了2.3万倍,年均增长15.7%,目前居世界第六位;发电量从43.0亿kW·h,增加到7.1万亿kW·h,增长了1653倍,年均增长11.3%,居世界第一位。

图2 一次能源生产结构变化

新能源从零起步,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新能源发电量9286亿kW·h,占我国发电总量的13%,占世界新能源产量的18%;其中,风能、太阳能、地热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6342亿kW·h,占我国发电总量的9%,占世界可再生能源产量的26%(图3)。

图3 新能源生产变化情况

2.2 金属矿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金属工业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属生产国和消费国。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仅能生产粗钢、铜、铅、锌、钨、锡、锑、汞、黄金、白银等基本金属产品。70年来,逐步可以生产稀有稀散金属、新兴金属矿产品,为机械制造业、建筑业、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和新兴行业提供了各种原料。目前,粗钢、十种有色金属、稀土和金矿等产量皆居世界第一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粗钢产量由15.8万t增至9.3亿t,增长了5799倍,由世界第26位跃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为52%。

图4 有色金属生产结构变化

十种常用有色金属年产量由1.3万t增至5702.7万t,增长了4386倍,占世界比例为43.2%,已连续17年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精炼铜产量从2900t增加到897万t,增长了2989倍;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根本没有自己的铝工业,铝土矿的开采利用始于1954年,当年铝土矿生产的氧化铝仅为2.7万t,2018年增至7253.1万t,增长了2726倍,居世界第二位[4];精炼铅产量从1900t增至523.5万t,增长了2754倍,占世界比例为43.7%;精炼锌产量从4t增至617.9万t,增长了1.5万倍,占世界比例为46.5%(图4)。

图5 钨矿和稀土生产结构变化

我国自1914年开始开采钨矿,一直是世界上钨精矿产量最高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前35年,共生产约24万t钨精矿(折三氧化钨60%),占世界钨精矿总产量的28%。新中国成立后,钨精矿产量从0.34万t(折三氧化钨65%)增至12.6万t,增长了98倍,累计生产约400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五成以上(图5)。

我国稀土工业起步较晚,但丰富的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几十年来,稀土矿产量和加工产品产量不断增加,从1983年的0.4万t(氧化物万t)增至12万t,增长了29倍,占世界稀土产量的70.6%,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图5)。

黄金由于其特殊的货币职能,自新中国成立就十分重视黄金工业的发展。经过70年的努力,我国黄金工业飞速发展,黄金产量从4.1t增至401.1t,增长了98倍,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位(图6)。

2.3 非金属矿产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非金属矿绝大部分来自民间开采,正规矿山企业开发利用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70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探明了一大批大中型矿产地,建设了一系列矿产生产基地,不仅勘探开发了大量传统的非金属矿产,如石墨、滑石、石棉、高岭土、石膏、石灰岩、重晶石、萤石等,而且还陆续开发利用了一批新兴非金属矿产,如蓝晶石类高铝矿物、凹凸棒石、海泡石、珍珠岩、沸石等。我国非金属矿业发展迅速,建成了完整的非金属工业体系。

我国非金属矿产的生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磷矿、水泥、石墨、滑石、萤石、重晶石、菱镁矿、膨润土、硅灰石等产量居世界首位;钠盐、硫酸、硼矿、耐火粘土、玻璃硅质原料、石膏等产量居世界前列。

其中,磷矿产量从2万t增至9632.6万t,增长了4815倍,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产量的52%[5];菱镁矿产量从1万t增至750万t,增长了749倍,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产量的66%;萤石产量从0.25万t增至360万t,增长了1439倍,占世界的60.3%;耐火粘土产量从2万t增至123万t,增长了61倍;水泥产量从66万t增至22.1亿t,增长了3344倍,已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平板玻璃产量从108万重量箱增至8.7亿重量箱,增长了803倍(图7)。

图7 水泥和平板玻璃生产结构变化

3 矿产品消费稳步增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矿产品消费整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对世界矿产资源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全球消费重心明显东移,目前我国为全球矿产资源最大的消费区和贸易区。70年来,我国不仅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世界矿产品消费增长的主要引擎,我国矿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消费量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46.4亿t标准煤,比1953年增长了85倍,占世界总量的23.6%;煤炭消费量38.9亿t,比1953年增长了85倍,占世界总量的50.5%,连续33年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消费量6.3亿t,比1953年增长了425倍,占世界总量的13.9%,连续17年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消费量2830亿m3,比1957年增长了3752倍,占世界总量的7.1%,连续6年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铁、铜、铝、铅、锌、镍、锡、金、锂等大部分金属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2018年铁矿石视消费量13.7亿t(标矿);精炼铜消费量1248.2万t,占世界总量的52.5%;铝消费量3330.4万t,占世界总量的55%;铅消费量523.5万t,占世界总量的42.9%;锌消费量617.9万t,占世界总量的46.2%;镍消费量107.4万t,占世界总量的49.3%;锡消费量17.4万t,占世界总量的45.8%;黄金消费量1151.4t,占世界总量的26.5%,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位;锂消费量14.3万t(折合碳酸锂当量),比2000年增长了13倍,占世界总量的51.5%[6](图8)。

图8 2018年我国部分矿产品消费占世界比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各项资源转型变革政策措施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矿产资源的消费不断升级和优化。以能源消费为例,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不断下降,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等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持续提高。从1953年到2018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 94.4%下降到59.0%,下降了35.4个百分点;石油由3.8%增长到18.9%,提高了15.1个百分点;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由1.8%提高到14.3%,提高了12.5个百分点;天然气从1957年开始开发利用,由0.1%提高到7.8%,提高了7.7个百分点(图9)。

图9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4 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势

新中国成立70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从一穷二白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30%[7]。但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高强度的消耗包括矿产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为代价的。虽然我国矿产资源相对丰富,但高强度的开发利用,使得我国大部分矿产资源供需形势较为严峻。按供需关系统计的45种矿产中,国内供应小于需求的矿产有21种,其中:石油、天然气、铁矿、锰矿、铬矿、铜矿、铝土矿、铂族金属、钾盐、金刚石等传统短缺矿产,受矿产资源禀赋限制,国内产量增长有限,供应十分紧张,只能长期依靠进口;铅矿、锌矿等资源丰富的矿产,以及锡矿等传统优势矿产,由于受下游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及压延加工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长期过度开发,资源消耗速度过快,也需要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锂矿等战略矿产,受新兴行业的带动,用途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使得对其需求急剧增长,国内资源虽然丰富,但受采选技术影响,未能及时形成规模生产,短期内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也需要进口;其余24种矿产国内供应可以满足需求,可以保障我国经济发展(表1)。

表1 我国主要矿产品供需状况

5 展望

未来10年,中国仍将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增长、城镇化率持续提高,经济还会保持中高速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还会保持较高水平。我国经济已从粗放型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新产业、新行业不断涌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将对整个社会发展方式带来深刻的变化。在此进程中,矿物材料也将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传统的矿产需求仍会保持低速增长,与新能源、战略性产业相关的新兴矿产如锂、钴、镍、钒、萤石、叶腊石等,需求可能会爆发性增长[8]。

随着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及环保力度的加大,矿产资源安全供给压力还会加大。目前,石油、铁矿石、黄金等部分短缺矿产产量已出现萎缩。未来,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不容乐观,部分矿产供不应求的形势可能会有所加剧,特别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军事和国防安全的大宗矿产仍会十分短缺。油气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重中之重,勘查投入占全国70%以上,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近30%,进口额约占矿产品进口总额的40%。但油气受资源禀赋差异的限制,国内油气田产量增长有限,仍将依靠进口来缓解供求紧张的关系。煤炭资源充足,但是由于区域分布不均,也需依靠进口满足季节性需求。铁矿、铬铁矿、铜矿、铝土矿、钾盐等矿石品位较低,供应短缺的局面在我国工业化中后期仍将维持。铅矿、锌矿资源禀赋较好,随着下游冶炼加工行业需求的放缓,对外依存度会逐渐减少。锂矿资源丰富,随着盐湖提锂技术的突破,未来国内生产完全可以保障需求。磷矿资源总量丰富,但高品位的矿石少,由于长期过度开采,自给自足的局面未来可能会发生变化。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国际矿业合作将更广泛,中国矿企去海外投资并购的项目会增加[9],海外权益油气和铜铝等产量将不断增加,将成为国内资源的有力补充。全球矿产勘查投资重点将从初期勘查阶段向生产矿山勘查阶段转移,矿企将更倾向于低风险的成熟矿山投资项目,预计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会成为中国矿企投资的热点区域。

猜你喜欢

矿产品消费量矿产
阿根廷矿产品出口大幅增长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韩国电企2月份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8.5%
盘点2020国内矿产新发现(一)
盘点2020国内矿产新发现(二)
海关破获6.5亿元矿产品出口走私案
关于PPP项目尽职调查浅谈——以某矿产品运输专用线PPP项目为例
201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为1.0470亿吨
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36.2亿吨标准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