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期和播量对成都平原“英迪米特”燕麦饲草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2019-11-08景婷婷旦增塔庆任淑娉王登平张新全杨盛婷陈仕勇黄琳凯

草业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播期播量米特

景婷婷,旦增塔庆,任淑娉,王登平,张新全,杨盛婷,陈仕勇,黄琳凯

(1.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四川 成都 611130;2.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0;3.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科学系,重庆 402460;4. 营山县畜牧食品局,四川 南充 637700;5. 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近年来,随着“粮改饲”工作的推进,我国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等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步增加[1-2],饲草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燕麦(Avena sativa),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植物,粮饲兼用(本研究主要以饲用燕麦为主),具有适口性好,营养价值、消化率高等特点,是饲养家畜的优质牧草[3-5]。在四川农区冬季存在大量的冬闲田,为了减少冬季土壤裸露,利用冬闲田种植牧草,既可以解决家畜冬季缺草问题,又可以提高土地、气温、光照资源的利用效率[6]。燕麦生长速度快,茎叶柔软多汁,易于机械化操作,且是世界养牛业公认的可以提高乳牛产奶量的饲草[7]。因此,利用冬闲田种植燕麦可作为四川牧草产业的一种发展方向。

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栽培措施具有很大差异,其中播种量和播种时期对燕麦产量以及重要农艺性状有很大影响[8-11]。燕麦在四川地区的种植较为常见,但是关于饲用燕麦的研究较少,对其科学栽培技术的研究较为缺乏,严重制约了四川农区燕麦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可以在四川地区推广的燕麦品种较少,为了丰富四川地区能够推广的燕麦品种,四川农业大学牧草育种课题组、北京猛犸种业有限公司合作,于2011年引进“英迪米特”燕麦品种,经过在四川的品比实验,发现其出产量高,年平均干草产量比对照“青引1号”增产10%以上,为了进一步评价该品种生产性能,本研究在成都平原地区对“英迪米特”燕麦的适宜播期、播量进行研究,以期为饲草燕麦的增产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成都市崇州市桤泉镇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发基地。地理位置为 103°39′ E,30°32′ N,海拔508 m。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7 ℃,年累计降水量为802.1 mm。土壤为黑色淹育型水稻土,肥力中等,耕作层含有机质 2.65%,全氮 0.21%,碱解氮118 mg·kg-1,速效磷 9.3 mg·kg-1,速效钾 101 mg·kg-1,pH 6.3。

1.2 试验材料

本研究选取“英迪米特”燕麦(intimidator)为试验材料,所选试验材料来自美国。

1.3 试验设计

设播期、播量两个试验因素。根据文献[6,12-13],确定其播量和播期。其中播期设3个水平:早播(10月 10日)、中播 (10月 19日)、晚播 (10月28 日);设 4 个播量:60、90、120、150 kg·hm-2。上述试验因素和水平共计12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表1)。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为15 m2(3 m × 5 m),共36个小区,四周设保护行。试验地播种前10 d人工翻耕,整平。人工条播,行距30 cm,播深5 cm。燕麦出苗至拔节期进行人工除草1次,施尿素1次,施肥量为90 kg·hm-2,次年4月中旬,即抽穗期[14]进行相关生长指标的测定及营养成分的分析。

1.4 指标测定及方法

干草产量:每个小区两边各去掉一行,前后各去30 cm。小区按2.4 m × 4.4 m = 10.56 m2进行齐地刈割,称鲜重,即为鲜草产量。再选取鲜草样品1 000 g,在105 ℃下杀青30 min,在65 ℃下烘至恒重,测算干草产量。每个处理重复3次。

表1 试验设计Table 1 experimental design

株高:进入抽穗期,分别在每小区随机选取10个单株用直尺测定植株的绝对高度,每个小区计算平均值,每个处理重复3次。

茎叶比:测定草产量的同时,随机选取1 000 g混合全样,把茎秆与叶片分开(叶鞘算作茎,穗算作叶) 65 ℃烘干至恒重后称重,计算茎叶比,每个处理重复3次。

倒伏情况:刈割前对每个小区进行评估,植株倾斜大于45 ℃视为倒伏。采用网格法计算倒伏率,将每个小区分为15个小网格(去除边际效应后的小区面积),倒伏率 = 倒伏所占的网格数/总网格数。

1.5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测数据统计分析,用平均值和标准误表示测定结果,分别对同一播期不同播量、同一播量不同播期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Duncan法对各测定数据进行多重比较;采用Excel 2010制图。

2 结果

2.1 播期、播量对“英迪米特”燕麦干草产量的影响

同一播量下,播期对“英迪米特”燕麦的干草产量平均值没有显著性影响(P > 0.05)(表2)。在早、中、晚3个播期下,“英迪米特”燕麦的平均干草产量分别为 10 585.42、10 213.75、10 713.33 kg·hm-2。

同一播期下,播量为90 kg·hm-2时的干草产量最高,平均达到11 620.08 kg·hm-2,显著高于60、120 和 150 kg·hm-2水 平 (P < 0.05), 而 60、 120、150 kg·hm-2水平下的干草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 (表2)。播量为90 kg·hm-2的平均干草产量比60、120、150 kg·hm-2的分别高 16.8%、11.3%、16.1%。

综上所述,播期和播量对“英迪米特”燕麦的干草产量有不同影响。播期对“英迪米特”燕麦的干草产量影响不显著(P > 0.05),播量对“英迪米特”燕麦的干草产量有显著性影响(P < 0.05),且在90 kg·hm-2时,有最大干草产量。

表2 播期和播量对“英迪米特”燕麦干草产量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the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on the dry grass yield kg·hm-2

2.2 播期、播量对“英迪米特”燕麦株高、茎叶比的影响

同一播量,不同播期下的株高和茎叶比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 0.05)。中播时,株高最高,平均达到152.5 cm,显著高于早播、晚播(图1)。早播处理下的茎叶比最小,晚播其次,中播最高。早播燕麦的茎叶比平均达到1.75,比中播、晚播的分别小56.6%和32.6% (图2)。

图1 播量、播期对“英迪米特”燕麦株高的影响Figure 1 Effects of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on hight of plant

图2 播量、播期对“英迪米特”燕麦茎叶比的影响Figure 2 Effects of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on stem-leaf ratio

同一播期下,播量对“英迪米特”燕麦的株高和茎叶比均没有显著性影响(P > 0.05)。播量为60、90、120 和 150 kg·hm-2时,“英迪米特”燕麦的株高的平均值为143.17、140.28、138.48和138.98 cm。随着播量的增大,“英迪米特”燕麦的茎叶比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变化。

综上分析,播期和播量对“英迪米特”燕麦的株高和茎叶比的影响是不同的。播期对株高和茎叶比有较大影响,且均达到显著水平(P < 0.05),而播量对株高和茎叶比均没有显著性影响。

2.3 播期、播量对“英迪米特”燕麦倒伏率的影响

同一播量下,播期对“英迪米特”燕麦的倒伏率有显著性影响(P < 0.05) (表3)。早播燕麦的倒伏最严重,平均倒伏率为66.67%,显著高于中播、晚播的倒伏率 (P < 0.05)。

同一播期下,播量对“英迪米特”燕麦的株高有显著性影响(P > 0.05)。早播处理下,播量为90 kg·hm-2时,株高最高为142.84 cm;中播处理下,播量为150 kg·hm-2时,株高最高为158.86 cm;晚播处理下,播量为60 kg·hm-2时,株高最高为146.29 kg·hm-2。 播 量 为 60、 90、 120 和 150 kg·hm-2时,“英迪米特”燕麦的株高的平均值为143.17、140.28、138.48和138.98 cm。仅在早播处理下,播量对“英迪米特”燕麦的茎叶比有显著性影响 (P > 0.05),在播量为 150 kg·hm-2时,有最大茎叶比为1.87。

综上所述,播期和播量对燕麦“英迪米特”的倒伏率是不同的,播量对“英迪米特”燕麦的倒伏率没有显著性影响(P > 0.05),播期对“英迪米特”燕麦的倒伏率有显著性影响(P < 0.05),当播期为早播时,有最大倒伏率,且显著高于中播和晚播时的。

3 讨论与结论

燕麦的生长发育因播期、播量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15]。播种时期是植物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栽培措施之一[16-17],合理的播种时期为植物提供最优的光照、温度、降水等外部条件,是获得高产、高质饲草的重要条件之一[18],适宜播期因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19-20]。本研究中,播期对“英迪米特”燕麦的株高、茎叶比、倒伏率有显著性影响(P < 0.05)。倒伏是饲草高产、稳产的重要影响因素,且是影响后期机械化操作的重要因素,主要有根倒伏和茎倒伏两种,本研究中早播处理下的燕麦倒伏率最高,且倒伏类型为根倒伏,这可能与早播处理时的气候条件有关,降水、大风等使燕麦种子入土不深、下层根系发育较差[21-22],造成早播处理倒伏较为严重。因此,在成都平原地区进行燕麦生产试验,应该将倒伏情况作为研究重点。株高是饲草生产中品种选择、收获时期确定的重要因素。早播处理下的燕麦株高低于中播处理,可能原因与早期播种的气候和倒伏情况有关,2016年10月中上旬降雨较多,连续几天下雨,影响了燕麦的出苗生长。茎叶比是饲草品质评价中的重要指标,茎叶比愈小,叶的比重愈大,饲草品质愈高[23],本研究中,早播处理下的茎叶比最小,然而早播处理下的燕麦倒伏情况显著高于其余两个播期,倒伏会对后期机械化操作造成困扰,不利于燕麦的规模种植[24]。因此,将干重、株高、茎叶比、倒伏率综合考虑,燕麦“英迪米特”的播期以晚播处理最好。周萍萍等[10]在成都平原地区对3种裸燕麦的适宜播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1月1日播种时,各农艺性状均显著高于(P < 0.05)11月15日的播种时期,与本研究的推荐播期相似。

表3 播期和播量对“英迪米特”燕麦倒伏率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planting date and planting rate on lodging%

播种量通过影响种植密度,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25-26]。对植物群体来说,产量和农艺性状并不是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的种植面积下,有最优种植密度,即最优播种量[27-28]。本研究中,播量90 kg·hm-2,植株种群合理,农艺性状良好,干重显著高于其余3个播量(P < 0.05),因此,在成都平原地区选择“英迪米特”燕麦进行饲草生产时,推荐播种量为90 kg·hm-2。肖雪君等[19]在川西北高寒牧区对林纳燕麦的适宜播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种量在300或345 kg·hm-2,林纳燕麦的生产性能最理想,比本研究的适宜播量高3倍多,可能是因为高寒地区环境比较恶劣,所以需要更大的播量来达到目标产量。

总体来看,在成都平原地区,燕麦播种应避免早播,一般应安排10月下旬播种,且在播种时期应多关注天气情况,避免暴雨、大风等情况,以保证幼苗顺利出苗;适宜播种量推荐为90 kg·hm-2,结合早期品比试验结果,在成都平原地区进行饲草生产,“英迪米特”燕麦增产效果较好,应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播期播量米特
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稳产高产的播期优选
不同播量对小麦品种天麦119 适应性的影响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
米特与地图精灵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略阳县冬播马铃薯适宜播期研究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便秘80例
↓未来交通——斯拉米特(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