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行64排螺旋CT心脏检查的观察与护理

2019-11-07戚杉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2期
关键词:先天性体征心脏病

戚杉杉

(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先天性心脏病属先天性畸形的一种,占畸形患儿的25%~30%,致病因素多为胚胎发育期异常,出生后也有病变可能。先天性心脏病分型多样,存在致死可能,需给予精准诊断。小儿依从性较差,又影响了检查效果,多见伪影、图像质量差等问题,分析认为常规护理对此作用有限,行针对性观察和护理有助于上述问题应对,我院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选取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包括男21例,女19例,年龄5d~7岁,平均(3.3±0.4)岁。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出生6d~8岁,平均(3.4±0.4)岁。两组对比(P>0.05)。研究定性:前瞻性研究,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64排螺旋CT心脏检查,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了解患儿体征信息以及临床特点,评估耐受性,与家属进行交流获取家属支持,之后常规进行扫描检查。观察组行针对性观察和护理:

①检查前观察和护理。检查前,详细观察和记录患儿体征指标、造影药物耐受性等,选取合适、安全的药物作为造影剂。对于年龄超过3岁的患儿,给予心理护理,鼓励患儿配合检查,检查前可给予患儿玩具、播放儿歌等,提升其依从性。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准备急救用药,应对突发情况。年龄低于2岁的小儿应做制动准备,与患儿家属沟通,获取家属同意后进行制动准备和操作。

②检查中观察和护理。检查过程中,应去除影响检查效果的各类物品、包括较厚的衣物和金属制品等。重视评估患儿体征变化,同时避免患儿肢体、躯干部位出现位移。护理仍重视提升患儿依从性,可通过语言鼓励、交流的方式作为应对。选取静脉通道时,患儿年龄较小可进行手臂中上部结扎,使静脉血管清晰可见。年龄超过3岁的患儿,可选取靠近心脏的静脉血管、额浅静脉等,年龄超过6岁的患儿,可选取正中静脉、贵要静脉进行穿刺、建立通道。造影剂注入后应密切观察是否存在泄漏、红肿、渗液等情况,给予对症处理。

③检查后观察组和护理。完成检查后,应观察患儿有无不良反应,造影剂导致的皮肤过敏问题较为明显,给予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轻微,告知家属无需用药即可自愈。了解患儿体征信息有无异常,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基础指标,对病情偏重、发病患儿、合并其他疾病的患儿,同步进行对应指标观察,给予异常问题处理。对患儿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告知其检查结果很快即可获取,嘱患儿和家属加强检查后饮水,提升麻醉药物代谢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查一次成功率。其中不良反应包括严重哭闹、麻醉药物不良反应。影响资料清晰无伪影,可直接分析病情,为检查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检查一次成功率较高,见表。

表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检查一次成功率[n(%)]

3 讨论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属多见的新生儿畸形类疾病,占全部新生儿数目的1%左右,患儿需接受及时干预,以改善机体功能、实现健康成长,这也对疾病的检查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64排螺旋CT心脏检查可有效完成疾病分析,但患儿群体存在特殊性,常规护理下,不良反应较多,检查需要反复进行,50%左右的患儿需进行多次检查[1]。给予针对性观察和护理,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超过10%,且80%左右的患儿一次即可完成检查[2]。我院研究结果与此相似。

从措施上看,检查前进行的体征、病情评估,有助于提升检查用药、方法的合理性,也能够获取小儿配合、家属支持,提升检查一次成功率。检查中进行观察和护理,则能够结合术前工作结果,针对性预防各类不良反应,实时获取患儿信息予以对应的护理服务,有效的静脉穿刺和鼓励,也提升了患儿依从性。检查后进一步开展心理护理、体征指标评估,可实现不良反应的控制,改善患儿和家属的心理态势,综合优化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行64排螺旋CT心脏检查,行针对性观察和护理,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提升检查效率,可推广。

猜你喜欢

先天性体征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Smog in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