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IP改编剧的叙事模式与价值内涵

2019-11-06辛凤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叙事模式

【摘要】网络文学飞速发展,引起网络IP改编影视剧的热潮,这是市场经济在新传播科技之下对文学进行商业经营的新模式。笔者以网剧《长安十二时辰》为例,研究网络IP改编剧的叙事模式与价值内涵,探索网络文学发展的规律,期待网络文学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IP;叙事模式;《长安十二时辰》

近年来,“IP”得到影视行业和资本市场的追捧,一部成功的网络文学作品会涉及到电影、电视剧、网剧、手游、动画、舞台剧等10多个版权开发。伴随着《花千骨》、《琅琊榜》、《步步惊心》等一系列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成功火爆荧屏,IP受到各界重视。投资方认为,成熟的IP资源拥有大量原著粉和较高知名度,可以节约营销成本,风险小、回报高,具有较高投资价值。

笔者就以网剧《长安十二时辰》为例,研究网络IP改编影视剧的叙事模式与价值内涵,探索规律,期待网络IP改编健康发展。

1. 何谓IP

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即为知识产权,是近几年在文化市场常见的一个词汇,并且在自媒体和网络市场中具有极强的号召力。网络IP改编的影视剧,是指根据在网络上有人气高、粉丝量大的原创网络小说、游戏、动漫创作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在这些IP背后有着数量众多的狂热粉丝和他们不容小觑的消费能力。网络文学兴盛之前,很多影视剧导演都是从《十月》、《收获》这些权威的文学杂志,或者是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里寻找适合改编的IP母本。随着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成为主流。

2019年的暑期是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的霸屏期,朋友圈、微博、同事、朋友都在聊这部爆火的古装悬疑剧。故事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唐玄宗天宝三载上元节十二个时辰内发生的一个跌宕起伏、情节紧张刺激的拯救长安的故事。帝都长安,一群有预谋分批潜入的突厥狼卫酝酿着毁灭长安城的阴谋。通过“大案牍术”甄选出死囚犯张小敬临危受命,解救长安,整个剧情时限为十二个时辰。

这是一部网络IP改编剧。早在2016年的《文汇报》就报道过,作家马伯庸在其微博连载新作《长安十二时辰》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当时仅微博原文页的单章阅读量就超过85万。这部“新”历史小说,吸引了大批90后粉丝参与到推理案情、热议CP中去,还引来不少历史爱好者考证文中的用典和细节。

2. 网络IP改编影视剧的原则

网络是开放的、宽容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网络的平台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也给了作者和读者一个表现自我和互动互文的最好空间。网络文学,“以读者为中心”,是依托网络技术的文学,文学的审美更加趣味化、知识化、游戏化、平民化、通俗化。

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学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态势,网络文学的兴起是市场经济在新传播科技之下对文学进行商业经营的模式。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2019年8月9日在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开幕式暨高峰论坛上首次发布的《2018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披露:2018年,全国各类网络文学作品累计达到2442万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新增纸质图书出版1193部,新增改编电影203部、电视剧239部、动漫569部、游戏96款。

2018年,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3亿,从对IP消费的关注度看,80%以上的读者会关注此类消费信息,其中对改编影视剧、动漫和主题衍生音乐的关注度较高。如何更好地开发文化IP、延长其生命周期,成为网络文化产业内的共同话题。影视制作公司对剧本内容的选择主要从三个方面考量:一是作品内容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契合度;二是作品本身的质量;三是作品的点击率、人气、排行等数据分析。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优质的文化内容也必将迎来更大的需求市场;在我国本土环境下诞生的文化IP正逐步走上成熟的产业之路,将为观众带来精彩的文化作品。

3. 热播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的叙事模式

存在即是合理。网络小说的写作群体为了生存和点击率,往往会采取新奇的叙事策略,才使得作品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作者马伯庸拥有微博粉丝680万, 小说《长安十二时辰》豆瓣评分8.4,原著《长安十二时辰》其实是一本“粉丝向”的小说(靠粉丝催更才扩展成的长篇)。《长安十二时辰》2019年6月27日在优酷首播,优酷评分8.9,微博话题数量达到了十几亿。媒体一致认为是“裸播”,即未做任何前期宣传和广告。《长安十二时辰》的叙事策略表现在虚构与想象共存,叙事时间清晰又模糊。

3.1 虛构与想象

文学的叙事,是用话语来虚构艺术世界。这个话语不等于现实本身,却可以在更本质的层次上揭示社会现实的内在意义。人类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而悬念的设置正是为了满足他们窥探的欲望,读者或者观众进入到作品设置好的情境中后,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命运的走向开始十分关切并产生紧张的心理活动,从而产生“非看下去不可”的想法。

《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虚构的历史剧,作者马伯庸在采访中提及,他对历史的兴趣在于希望在一个受限制的空间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会有史实的限制。而他希望在历史的缝隙翻出一些可能性,让创作更有挑战。就文学创作而言,作者建构一个文本时,他过去拥有的各类知识、别人的文学作品等一切社会历史知识,都可根据需要成为互文本而被引入主文本中。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还会调动主观想象,并结合自身的学养水平和阅历来理解、丰富或再创造出新的互文关系。

3.2 双重叙事时间

叙事时间是在故事内用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作家在讲故事的时候,就像一场体育比赛的讲解员,根据比赛的进程,进行叙事。新的传播语境下,网络文学为迎合青年受众群体的阅读喜好,形成了与青年群体特质相符的话语逻辑和叙事框架,IP网络文学为青年群体彰显审美需求和个性表达提供了重要载体。在《长安十二时辰》这部作品中,作者创造了两个平行时间线索,一个是十二个时辰的真实时间,一个是张小敬在破案中根据线索形成的回忆线。这是两个可能世界并存的局面,让读者尽可能地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穿梭在作者建构的种种空间中,尽情地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快感,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作品的内涵。

网络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空间而备受读者青睐,那些奇思妙想的叙事空间造成了对人们传统想像力的冲击,形成于这些叙事空间中的故事,既是特定时代的文化表征,又进一步扩大了文本的丰富性和写作的可能性。《长安十二时辰》,整部作品像被上紧了发条,情节紧张刺激。作品共24章,一章半个时辰,章章都像在倒计报时。而且在每一章的末尾,都附有一张唐朝长安城的地圖,“按图索骥”,锁定了故事在空间上的范围。明线暗线纵横交错,织就一张精巧的叙事网。

4. 热播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现代价值内涵

作者马伯庸在《长安十二时辰》播出后,认为电视剧版提供了很多比原著更丰富的维度,是在原著的基础上做了升华。历史小说作品一定要有一种现实意义,或者说有一种现代性,这种现代性是真正能够让我们去对历史感兴趣的手段。如果想把更多人引入到历史,或向他们介绍传统文化的话,一定不能简单地告诉他们过去发生了什么,要告诉他们这些事情跟现在有什么样的类比,有什么样的共鸣。于是,笔者从三组词语对比来阐述《长安十二时辰》的现代价值内涵。

4.1 大案牍术与大数据

大案牍术这一名词,是《长安十二时辰》剧情发展的关键点。它的发明者是靖安司八品主事徐宾,因其出色的记忆力,以及对术数的刻苦钻研,研究出了一套以档案数据为基础的处理事务的方法,即为“大案牍术”。无论是破案调查找人,甚至预言未来,都可以做到。大案牍术,就是当今的“大数据”,简单理解,就是将已知的、未知的海量信息组成的数据集合。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多半会用些传统的写作方法,但是《长安十二时辰》在创作过程中以史实为纲,加入了现代元素,使作品呈现出更为多元的样貌,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4.2 大唐·长安与中国·西安

弗洛伊德说过,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网络文学作品因其天马行空的想象,新颖奇特的表达,让读者在网络文学塑造的自由空间中更加释放自我。文学活动并非孤立的,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文学创作的主体既是美的体验者、判断者和评价者,又是美的创造者。作者马伯庸在作品的写作中,一直试图让节奏变得更快,让故事的结构更加精密复杂,让每一个角色的属性更接近现代人的现代认知。他希望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古装推理故事,而是一个发生在国际大都市的现代故事,只不过它凑巧发生在古代罢了。

《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带动了新一轮西安的旅游热。据西安当地媒体调查,从2019年暑期携程当地西安向导的订单数据来看,自该剧热播以来,西安向导的预订量环比增长119%,其中关于西安文化讲解产品增长最为显著。西安再次因为其厚重的历史而走红。

4.3 文学与城市

文学可以塑造一座城市,文学也可以唤醒一座城市。席勒在《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认为素朴的诗“模仿现实”,而感伤的诗则“表现理想”。《长安十二时辰》表达了现实的沉重,与理想的丰富。一部小说描述了一个城市的某段历史,而城市因为这部作品而萌生出新鲜的血液。读者通过阅读作品去欣赏这个城市,在文字里体验城市的历史和味道。城市因为文学作品而更加有生命力。《长安十二时辰》与长安,便是这种相爱和共生。

5. 结语

所有繁华都是时间的过客。长安散场,历史终演,时光继续。作品唤醒一段历史的记忆,传播当下的审美和文化。网络文学借助网络,以“内容为王”,去生产和传播文化产品。IP改编丰富和拓展了网络资源,为大众提供更深层的文化服务,希望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更有内涵、更加长远。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34.

[2]周志雄,刘振玲.网络文学IP热的理论思考[J].社会科学,2019(01):181-191.

[3]赖敏.文化产业境域的网络文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38.

[4]陈维超.情感消费视域下网络文学IP热现象研究[J].中国编辑,2019(01):15-20.

[5]张丽.网络小说叙事格局初探——试析网络小说中的叙事空间[J].江西社会科学,2008(12):40-45.

[6]叶雨菁.中国网络文学的跨文化传播解读[J].对外传播,2018(05):33-36.

[7]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6.

作者简介:辛凤(1983—),女,景德镇陶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文艺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创作论。

猜你喜欢

叙事模式
法制类电视节目的叙事模式研究
新旧杂糅的时代表征
爱情在路遥小说中的模式研究
动画电影《精灵旅社2》的叙事模式
保罗·安德森影片的叙事模式探析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网游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
怀旧情结与想入非非
南昌采茶戏《南瓜记》的叙事艺术探析
《简?爱》和《呼啸山庄》叙事模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