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落地实操初探

2019-11-04刘立新段玉春

关键词:孝道优秀传统文化

刘立新 段玉春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对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产生很强的教育意義。在进行小学生德育时,可以从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环境入手,落实《弟子规》,读诵圣贤经典,启发学生的孝心,开启智慧,开阔胸襟,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向内利他。同时,进行家长教育,提升家长素质。同步唤醒教师的爱心,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亲其师,信其道”。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引领作用,带动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国家软实力。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生德育;孝道;向善;利他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9/22-0105-04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2017年 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作为教育工作者,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要更好地完成这一责任和使命,我们必须从古圣先贤的经典中寻找智慧。

《中庸》开宗名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就是古人对教育的基本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传道解惑是每个教师的基本职责。

那么,教育怎样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教师要如何传道授业?

2014年,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解决人的基本素质问题——道德问题,需要依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在选择传统文化时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努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也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题组教师均为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他们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

某小学有一个以“乱”著称的班级,班里学生打架、骂人成风,有四个特别爱打架的学生,号称“四大金刚”;有的学生沾染了不少社会恶习,在班里收保护费;有的学生小小年纪,却热衷于讨论男女关系问题。

面对这样一个让校长、教师头疼的乱班,课题组教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经过短短两个月时间,使班风班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基本能做到自我约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宽容礼让、努力读书,该班级彻底甩掉了乱班的帽子,频频被各级领导表扬。该事迹还被拍成了电视专题片,在电视台播出并在网络大量传播,对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要真正把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落到实处,并发挥好传统文化的育人功效,必须是学校、家长和教师三方携手,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学生教育方面

(一)落实《弟子规》,唤醒孝心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教师职责的第一位是传道。孝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论语》有云:孝悌也者,其为人仁之本■!《孝经》中也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所以教育学生应该首先从孝道教起,打开学生的孝心,孝心一开百善百开。为此,笔者让学生逐句落实《弟子规》并日日行善,以唤醒学生的孝心。笔者发放给学生《弟子规》和《了凡四训》两本书,并嘱咐学生准备两个本,一个是 “家庭好事本”,在这个本上记录学习《弟子规》的详细过程以及在家里孝敬父母、帮父母做事的情况,教师每周表扬为父母做好事多的同学,一个月评选一名孝敬之星;另一个本是“功过本”,效仿《了凡四训》功过格,让学生每天记录自己做的好事和犯的错误,每天功过总结,以便自省。随着两个本子上记的好事越来越多、犯的错误越来越少,学生也就成长为有孝心、懂感恩的好少年。

(二)读诵圣贤经典,开阔视野和胸襟

指导学生每日读诵经典开启智慧,提升学习能力,开阔视野和胸襟,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选择书目有:《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等。开办了公益经典诵读直播间,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已有不同学校的1900多名学生在直播间小领读的带领下每日读诵经典,学习先贤智慧。

(三)培养学生向善利他之心

教育的目的是经营学生一生的幸福。决定学生将来是否幸福、是否有成就的不仅仅是他的学习成绩,更是他的德行。这就是古人讲的“厚德载物”。美国心理学家霍金斯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爱和感恩是人生幸福的源泉,想让学生人生幸福就要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心和感恩心。所以笔者在教育学生时就围绕这一主线展开。

日常熏习培养爱他人之心。比如:要求学生每日起立喊:“肯为别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天天在学生潜意识中播撒爱的种子。

点滴小事培养利他之心。比如笔者教学时让学生回答问题,会让那些只是想炫耀自己会做的学生放下举起的手,而让那些想要分享知识、实现同学间共同进步的学生继续举手。这样反复训练,让学生知道教师特别在乎他们回答问题时的动机,引导他们升起利他之心。

利用教学环节培养利他之心。在教学的检查预习环节,笔者是让学生自己检查,两名学生在前边做主持人,下边每个同学都可以站起来检查其他同学,如果同学回答不上来,检查者有权决定怎么处罚被检查者,一般处罚方式都是抄写不会的内容。开始时笔者发现有的同学心态不对,他不是以帮助同学的心态去检查别人,而是希望可以拥有处罚同学的权力,而且在处罚时幸灾乐祸、落井下石。于是笔者就设计了一个方案,谁帮助了被罚的同学,帮人者的罚抄任务减半,当有同学主动帮助被罚同学的时候,教师就给予表扬与称赞,这样大家都抢着帮助被罚的同学,学生由开始的幸灾乐祸转变成主动去帮助同学、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班里形成互帮互助之风。

(四)培养学生的向上精神,敦促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一个人有了梦想,就像雄鹰有了翅膀,才能展翅高飞。

我们看视频时看到习主席和联合国秘书长及各国元首握手,笔者抓住这个机会教育学生,习主席青少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在正定当县委书记时,为了了解到真实的民情,骑着自行车下乡和劳动人民心连心;在大街上办公接待来访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伟大的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总理逝世,联合国降半旗致哀,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元首都没有得到过的最高礼遇,周总理为什么能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呢?“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他在少年时期就立下的伟大梦想,他的一生也践行了这一梦想,所以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敬仰!一个人,只有有了这样伟大美好无私的梦想,并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才能像习主席、周总理一样赢得人民的尊敬与爱戴。

学生有了梦想,就有了动力,他就会主动去学习。有了主动学习的精神,学生在未来总会有所成就。

(五)引导学生内省,寻找自己的问题,正视他人的优点

小学生比较爱告状,谁踩了我的脚,谁拿了我的橡皮等这样的小事,都找教师告状,于是笔者就给学生讲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道理,引导学生向内看,多找自己的问题。笔者把“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写到班级展板上,并给学生讲最伟大的“坏人”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张家和李家是邻居,张家有两个小兄弟整天吵架,而李家也有两个小兄弟却相处得非常和睦,从不吵架。有一天张家的妈妈问李家妈妈,为什么你们家的孩子从不吵架,而我们家的孩子却整天吵翻了天呢?李家妈妈说:因为你们家的孩子都是“好人”,所以老吵架,而我们家的孩子都是“坏人”,所以从不吵架。见张家妈妈没听懂,李家妈妈拿起一个杯子,比方说我们家的哥哥给弟弟倒了杯水,弟弟不留神打翻了,哥哥就会说:对不起弟弟, 都是我的错,是我放得不是地方;而弟弟会说:对不起哥哥,都是我的错,是我不留神打翻的。这样都认为自己错了,怎么能打起架来呢?张家妈妈一下子明白了,在他们张家同样的一件事會是另一番景象,哥哥给弟弟倒了杯水,弟弟不留神打翻了,哥哥会说:你没长眼睛吗?以后再也不给你倒水了;而弟弟会说,你才没长眼睛呢,看你放的是什么地方?两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是“好人”,只看对方的不是,所以整天“战争”不断。教师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多向内找原因,多承认自己的错误,争当最伟大的“坏人”。

内省是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内省法又称自我观察法。它是发生在内部的,我们自己能够意识到的主观现象。也可以说是对于自己的主观经验及其变化的观察。内省也可看作自我反省、自我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自我反省,勇于正视自己的问题,并积极作出改进;不将问题的发生归因给他人。

二、家长教育方面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所以课题组把开设线上公益国学空中讲堂和线下家长会密切结合,引导家长提升自我,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号召学生小手拉大手,把在学校养成的好的行为习惯带回家,影响和带动家长共同成长。家长看到学生的变化后,对教师产生高度信任,进而支持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活动中来。每个认真学习的家长都受到了震撼,并认真反省了自己的不足,同孩子并肩学习、共同进步。就这样,圣贤教育使家长的德行与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能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惯性和延续性。

三、教师教育方面

习总书记说过: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的教育就没有温度,同样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好教师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目前,部分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对学生缺乏爱心,这样的教师很难处理好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很难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唤醒教师爱心的最好方法就是针对教师群体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课题组的做法是邀请部分学校的教师加入公益国学空中讲堂和公益国学读书会,聆听全国各地国学名师的传统文化讲座、带领学生读诵正能量的传统文化经典,在潜移默化中唤醒教师的爱心、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师是火种、也是关键,只有把教师的积极性激发和调动起来,星星之火才可以燎原。

四、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在学习传统文化、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环境育人的作用都不可忽视。文化长廊、公益广告等都起到了很好的引领教育作用。

比如,在班级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充满正能量的氛围,鼓励学生把“肯为别人着想是第一等的学问”“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这些经典名句写成书法作品,贴在班级展板和学校文化墙上。另外,利用自习时间在班里播放《中华弟子规》《中华德育故事》等这些正能量的内容,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品行,来塑造他们向上向善向内利他品格的形成。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熏陶,学生的变化日新月异,教师、家长都深受震憾,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队伍越发壮大,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区域研究提供了成功范例,对进一步推广课题成果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实践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其奠定一生的高远志向,引导其成人,又能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为中华民族培养优秀接班人。所以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提升国民整体素质,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孝道优秀传统文化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大学生践行孝道的途径探析
搭建孝道教育与实践平台,探索校园文化育人新途径
塑成作为伦理主体的父母与子女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浅谈中学生的孝道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研究
绝对“孝道”有悖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