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记叙文妙笔生“波”

2019-11-04姜红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波澜悬念中考

姜红

记叙文最忌平铺直叙,只有把记叙文写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怎样写出文章的波澜呢?

一、设置悬念,增加阅读期待

悬念又称“关子”,是作者为了激发那种“紧张与期待的心理活动”而在行文中有意采取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设置悬念,可引发读者强烈的寻根问底的兴趣;在情节发展的特定阶段,通过矛盾的解决,揭示事情原委和人物命运的结局,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以满足。

在写作教学中,笔者借助“三顾茅庐”引导学生如何设置悬念。首先,让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刘备先是听司马徽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紧接着又来了个“徐元直走马荐诸葛”,再到后来崔州平、石广元之流的一番烘托,刘备兄弟三人两次拜访均无功而返,这样的描写就给诸葛亮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作者几乎把所有的铺垫都用完之后,舞台终于敞开,诸葛亮终于登台。这样的悬念设置,早已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起到了一波三折的表达效果。

然后,笔者与学生概括归纳设置悬念的方法:描写一个人物,不要直接亮明这个人物的身份、地位,不妨给他增添一点神秘感,先给他盖一张面纱,让他的出场“犹抱琵琶半遮面”,譬如增加一点侧面描写,或者写别人对他的评价,或者用场景来烘托,这样宕开一笔来写,就具备了波澜和起伏,也更能让读者印象深刻。

学生初步掌握写人要先盖面纱的写法后,笔者顺势安排学生写新来的女数学老师,张新明同学结合笔者所说,从侧面描写落笔:

新学期到校,听说我们班的数学老师调去高三任教,换了一个新来的老师。大家甚是期待,纷纷猜测新老师的长相、年龄、习惯。

据“消息灵通人士”打探,这个老师是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的研究生。最爱损人的李程同学瘪着嘴道:“多半跟原来的数学老师一样,书呆子形象,约摸戴着厚厚的黑边眼镜,又一个藤野先生罢了。”大家会心一笑,深以为然。

又有消息传来,该老师的孩子都读大学了,已过不惑之年。本来大家憧憬着换一个年轻有活力的老师,听闻此言,希望几乎破灭,教室里响起一片哀号之声。

终于等来了第一节数学课,大家带着一点残存的渴盼静静等待着。一个身穿红裙、美丽高挑的女子登上讲台。那气质,那风度,简直可与董卿媲美。大家瞬间有点眩晕之感。这不就是“九天仙女下凡尘”么?老天爷太眷顾俺们了。

不可否认,前面描写同学们的议论,已经给文章设置了波澜,然后老师闪亮登场与之前的猜测形成鲜明对比,文章的确起到了一波三折的效果。笔者又建议学生再设计一个情节,制造另一个波澜,使文章的可读性更强。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最后达成统一意见,便有了这么一个情节:

终于等来了第一节数学课,大家带着一点残存的渴盼静静等待着。

上课铃响,老刘悠悠然登上讲台,这不是原来的数学老师吗?大家目瞪口呆,匪夷所思。难道传闻有误?

“同学们,老刘我又回来了!”教室里礼节性地响起稀稀拉拉的鼓掌声,以示对老刘的呼应。老刘看着一脸迷糊的故旧子弟,哈哈一笑:“回来跟你们道个别而已。”大家多少有点感动,毕竟师徒一场!

老刘殷殷嘱托了几句,而后帅气地做出一个绅士般的邀请动作。原来,教室走廊外早就候着一位身穿红裙、美丽高挑的女子。在老刘的邀请下,这个温婉的女子优雅地登上讲台。那气质,那风度,简直可与董卿媲美……

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俩教数学的,居然把这承上启下的套路,演绎到极致!绝了!

语段运用大量的侧面描写,制造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直到最后才揭开面纱。因为在文中加了波折,所以能够不断地給人以新鲜感、新奇感,从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二、运用抑扬,提高阅读兴趣

抑扬通常是正说从反说开始,或反说从正说开始。有抑有扬,文章就会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一名学生写自己与母亲的关系时,平铺直叙地写出母亲和“我”之间的矛盾,了无新意,笔者便引导学生通过抑扬写法重新处理,便有了波澜起伏的效果:

我跟她绝对是天敌。你骑车上学热得差点中暑,她说空调房里凉快得不像话;你说早自习背单词嗓子嘶哑,她说星巴克的咖啡味道顶呱呱;你问她自己是不是她亲生?她回答如假包换,你爱恨随意。

……

你那次打球扭伤了脚踝,她哭得比谁都起劲;你期末名次下滑厉害,她看你脸色不好,小心翼翼;你随口说一句想念万松园的小龙虾,她拉上你直接去呼“滴滴”。

原来,真有相爱相杀这回事,原来,我们就是一对甜蜜的天敌。我们愉快相约,这辈子,彼此死磕到底。

这篇文章一开始便将母亲放在自己的对立面去叙述,使情节波澜迭起,回旋推进,后半部分情节发生反转,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文章“一波三折”,令人回味无穷。

三、善用转折,增添文章魅力

写一件事,多来点“然而”“但是”以形成行文的转折。但是这个“折”要折得合情合理,不能“硬折”,要顺其自然,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起伏有致,引人入胜。一次,笔者要求写表现母爱的作文,一名学生写自己参加中考,母亲精心打扮去送考。整篇文章都是描写母亲如何挑选衣服,如何盛装而行。虽然主旨是表达母亲对自己考试的看重,但是文章流于平淡,没有体现矛盾冲突,缺少一波三折的跌宕起伏。

笔者询问学生,母亲一向精心打扮自己吗?他一撇嘴:“她平时都是不修边幅。”于是笔者建议学生运用转折来突出波澜:

母亲平时一向大大咧咧的,穿着很随意,但是为了我的中考,她特意买了一身红色旗袍,认为红色寓意红红红火火,迷信中考第一天穿旗袍送考,我一定会旗开得胜!(一个“但是”,就把平时的随意与中考的隆重形成对比,形成了一次情节的起伏。)

母亲想为我的中考助力,然而有些事做得有点“过头”,不仅打算学着网上报道的一些家长,手举向日葵去送考,寓意“一举夺魁(葵)”,还准备弄一个“文曲星附体一周”的牌子在考场外游荡。(一个“然而”就把母亲祝福的过犹不及形象展示了出来。又一次制造了矛盾冲突。)

这篇文章多处运用“但是”“然而”,形成情节的逆转,很好地起到了一波三折的效果。

情节起伏除了运用转折外,还可以运用欧·亨利式结尾:在文章结尾,突然让人物的心理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记叙事件时,先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朝这个方向发展的唯一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一名学生这样写体育考试后的尴尬:

体育考试之后,体育老师来到班上公布成绩,望着同学们期待的眼神,他说:“这次考试还不错啊。90分以上和80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70分以上和60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体育成绩总也不及格的“小胖子”张明更是高兴,伸出右手,做了一个“V”字造型。一位同学追问:“老师,不及格的人数呢?”

体育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

这个结尾很好地运用了情节突转法,情节上一波三折,结尾戛然而止,韵味无穷。

作文叙事贵在一波三折。最简洁有效的方式莫过于设置悬念、运用抑扬、善用转折,如此,你的文章就会一波三折、起伏有致了。

(作者单位:鄂州市葛店高中)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波澜悬念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Response of the 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to global warming in the models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一石千层浪 思维起波澜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大陆援台物资遇波澜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