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Ⅰ卷第42题考了什么?

2019-11-04任世江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钱穆唯物史观

关键词:高考全国卷,钱穆,唯物史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9)17-0013-02

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Ⅰ卷第42题的材料取自钱穆《国史大纲》开卷语: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二、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以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其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得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年)

题目要求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但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这道题实质是考验了教师教授中国古代史的水平。考生首先要看懂题意。钱穆强调的是:一、有一定文化的国民一定要略知本国史;二、不仅要对本国历史有所了解,还要持敬畏历史的态度;三、不能否定本国历史的价值,或盲目自信而今超过以往,或持一种悲观的态度,认为如今我们的缺点和落后都是历史基因不好;四、国民的历史素养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方向。

这道题不是考查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针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提出分析、认识。而此题要求用史实评论这种观点,而且不容置疑,实质是考查了唯物史观。

《国史大纲》出版于1940年,这时钱穆任教于西南联大,在讲授中国古代史讲义的基础上将之整理成书。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批判专制主义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基调,无论解放区还是国统区,历史学家多数都对中国古代史持批判态度,认为自秦以来,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对此,中学教师很熟悉。我们的教材过去讲授古代史的思路就是:秦始皇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汉武帝加强君权,唐宋制度进一步强化皇权,明清专制制度发展到极端。这种自秦以来两千年政治制度都是黑暗的、“一黑到底”的观点是一种“矫枉过正”,如同反对封建礼教而批判孔子一样,难免将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钱穆自学成才,受外界影响较小。他认为古代制度的发展自有一种理性精神,不能说只有黑暗。他强调的第二条是对历史的态度,其实就是实事求是,“敬意”就是敬畏、尊重历史。第三条是核心,“偏激的虚无主义”就是否定一切,一无是处,认为“现在我们是站在以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是盲目的自信和悲观。细读他的“引论”,他的基本观点,与改革开放之后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基本吻合,也可以说,学界已经论证并超越了他的观点。

分析高考试题不能“马后炮”式地解释它考查了什么能力,或解释答案的正确性,而是要反思教学的差距,举一反三。

现在人教版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2目“君主专制的演进”说:“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而后针对宋朝中央机构的变化,结论也是“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这样的叙述和20世纪90年代的教材大致相同,而学界的研究早已推翻了这种认识。吴宗国主编的《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出版于2004年,其中相关论文集中出现在1990年代。吴宗国教授在是书“绪论”中指出:“三省体制的形成,反映了决策合理化的进程。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原来宰相的谋议也演变为议决而不仅是皇帝决策时的参考。”①该书还特别说明“三省之间的分工,不是中书决策,门下监督,尚书执行,而是在国家政务裁决和执行不同环节上的分工。三省都是在不同角度参与最高决策的中央行政机构”。②

中学教材和学术研究的差距,显而易见。

而学术认知与当年钱穆先生的看法一致。三省六部制正体现了钱穆所言的“理性精神”。宋朝也是如此,不能只看到中枢机构的变化。“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杀上书言事者”的祖训,使朝廷之上总能出现批评甚至顶撞皇帝的声音。如果教师在讲到唐宋制度时,能够以学术眼光超越教材,告诫学生理性地看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不要迷信教材,那么,学生就可以读懂钱穆所言,并能够以史实加以论证,不会无处下笔。即使仅评论其中的“任意一点”,如观点二,也能恰当地举证实例。而一味地训练掌握教材内容,结果就是“教的不考,考的没教”。

唯物史观的基本点是实事求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分析问题。皇帝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而官僚制度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政治智慧,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③事实上,古代世界各地大都实行君主制,欧洲十六七世纪出现的新君主制还被视为历史的进步呢。官僚制度则是中国最系统、最完善,积极与消极两面并存的政治制度。历史地分析官僚制度积极的一面,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古代文明两千年不间断地发展且其间出现颇多辉煌的原因。而将中国古代政治说得唯有专制黑暗,以偏概全,那就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了。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抱怨老一辈的历史学家,在反帝反封建的时代需要批判封建主义,而今和平时代则需要回归理性。

高考在短时间内不大可能再引用钱穆的材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命题者的学术倾向。

2019年全國卷3第40题,要求比较古罗马帝国与汉朝的制度和民族发展趋势,同样也反映了学术认识。须知,大学教师命题往往以学术为基准,中学教材内容的滞后逃不过他们的法眼。已故的刘宗绪教授在20多年前参加命题,通过试题扭转了我们对世界近代史的很多看法,教材也不得不修改。

高考这样命题属于“正能量”,迫使中学教师关注学术发展,提高专业素养。那么,从这道题可以反思高中教学的哪些问题呢?——高考这样考,我们怎样教?这是参加全国卷高考的各地高中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作者简介】任世江,《历史教学》顾问。

【责任编辑:王雅贞】

猜你喜欢

钱穆唯物史观
“分配正义”概念的历史追溯与唯物主义重构
钱穆的容与化
钱穆的容与化
钱穆这样教作文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
论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唯物史观
摆 棋